随着巴以局势的缓和,有些弟兄姐妹开始想着去圣地旅游,感悟耶稣走过的足迹。有位姐妹却借此说了这么一件事:他们教会有位弟兄在十年前去了圣地,回来后得到了个别弟兄姐妹的恭维,觉得他更属灵。而弟兄也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认为他在教会中“高人一等”。
姐妹对此很不以为然。她觉得去圣地旅游非常好,可以实地考察,通过古迹抚今追昔,深刻感悟圣书中所记载的事,这对于生命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只是她认为,去了圣地并不会让我们沾染所谓的“仙气”,从而变得更为属灵。若因此变得骄傲,就更是一种犯罪。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教会历史上就存在了。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中世纪时期,尤其是公元十一世纪后,就有不少欧洲的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等圣地朝圣。他们甚至认为只要能死在当地,那么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将会离耶稣更近,获得天国的荣耀。
而从圣地回归的信徒,就像“衣锦还乡”一样,在家乡可以得到大家的欢迎。有的村子甚至会举办盛大的仪式,欢迎朝圣者的回归。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道路两旁,都要亲眼目睹“英雄归来”。这种做法虽然夸张,但也与中世纪时期的交通、资讯不发达有关。能从欧洲去一趟圣地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再加上信仰热忱的加持,大家自然对这种人就刮目相看了。
只是在中世纪时,一些清醒的牧者、神学家也发现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他们认为,即使一个人去了圣地,但若没有虔诚的心,同样是毫无益处的。有位主教更是指出“天国的道路并非来自脚下走过的地方,而是个人的属灵道德铺成的”。由此可见,认为去过圣地更属灵的认识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争议,早在中世纪时期就有了。
我们必须清楚一点,上帝要我们的敬拜乃是心灵与诚实的敬拜,而非去了某个地方就更为属灵。因为祂是无所不在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爱主的心,祂就会与我们同在,那么那里就是我们的“圣地”。虽然去圣地旅游、朝圣确实可以通过古迹的具象化,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耶稣走过的路,对于深入了解圣经、提升我们的灵命确实具有好处,但根本还在于我们是否有一颗虔诚爱主的心。假如我们去圣地只是单纯旅游打卡,那么跟去其他网红旅游地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而且,如果有人觉得去了圣地就更属灵,那么他就有拜偶像的嫌疑了。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耶稣走过的地方,并不会因为祂的到来而更有神迹,因为真正的神迹乃是基督徒的信心。而且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世界的每个地方都是祂所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地球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上帝的印记。
因此,弟兄姐妹去圣地朝圣非常好,但需要摆正心态,需要怀着虔诚的心,去感悟圣书记载的见证。同样,我们也要以谦卑的态度,理性看待自己的圣地之旅。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