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徒时代,有一间我们非常熟悉的教会——哥林多教会。保罗称他们在恩赐上没有不及人的,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但问题是,虽然“恩赐多多”,但“问题也多多”。有信徒向我询问:“他们的问题究竟包含在哪些方面呢?”为此,笔者特地罗列出哥林多教会的十大问题,为使我们在阅读书信时使能有一个简单了解。
一、哥林多之城
哥林多城是希腊一座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城,古希腊剧作家荷马称之为“富有的哥林多”。哥林多是当时希腊海路和陆路的交通要道,自然就成为附近商品的转运中心。
哥林多教会很富有,但在富有的背后也滋生了各种的罪恶。正如杨牧谷所说:“这个新约城市的城名,与旧约的所多玛城如出一辙,都会叫人想起堕落的一面。”
哥林多的居民众多且复杂,包括来自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人、埃及人、犹太人,以及原有的希腊居民,后来又有罗马人迁入居住。据说当时人口自由民已达25万,奴隶有40多万。随着城市的开放也引来了罪恶,他们的异教之风盛行。他们借宗教之名鼓吹嫖妓,使得淫风更盛。女神庙全盛时期约有一千名女祭司,她们实为庙妓,敬奉女神时人们会与她们私通。有时白天她们在神庙中事奉偶像,到了晚上,就从山上下来,在哥林多的街道上,经营丑业。
哥林多人的罪恶也影响了当时的教会,使他们的道德败坏。所以当有人总结哥林多城市特点的时候,那就是“富”和“淫”。
二、哥林多教会存在的问题
1、纷争结党的问题
保罗听革来氏家里的人提到他们中间的问题,有纷争。在当时的教会里分为四派。有人说是属于保罗的,有人说是属于亚波罗的,有人说是属矶法的,还有人说是属基督的。四派的人各以为自己才是最“属灵”的,但究竟是谁拯救了他们呢?
不同的人对十字架道理的认识是不同的,正如保罗所说:“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跟随主的人应当深刻地掌握并明白十字架的道理,要夸口,也当指着主夸口,而不是以自己夸口。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自然就不纷争结党,也不会随意地站队,更不会在教会随意地制造出任何的矛盾冲突。
2、容忍罪恶的问题
上帝是圣洁的,跟随他的人理当圣洁。虽然我们不能做到从不犯罪,但也不能与罪同流合污,甚至容忍并习惯犯罪。
在哥林多教会中,竟有人容让一个与继母同居的人,这在当时的社会伦理和信仰准则下都是极其严重的罪恶。保罗严厉斥责这种行为,指出教会应当像除去酵面一样,把这样的恶人从教会中赶出去,因为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教会若对明显的罪恶视而不见、姑息迁就,就会使罪恶在团体中蔓延,损害教会的见证,也偏离了上帝所要求的圣洁标准。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当持守真理的原则,对罪恶有清晰的辨别力,既不可苛刻论断,也绝不能宽容纵容,要以敬畏上帝的心处理教会中的罪恶问题,维护教会的圣洁和纯净。
3、彼此告状的问题
作为弟兄姊妹,按照道理来说,即使真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也应该是“内部解决”。弟兄姊妹自行商议,自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他们竟然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社会和信仰群体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保罗对此感到痛心疾首,他质问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你们中间有人彼此相争,怎么不忍受一点亏负呢?你们怎么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因为圣徒将来要审判世界,连天使都要审判,何况今生的小事呢?信徒之间的纷争本该在教会内部,由属灵的弟兄姊妹依据真理和爱心来调解、判断,这样既能维护弟兄姊妹之间的情谊,也能彰显教会的和睦与见证。
然而,他们却选择将争端带到不信主的人面前,这不仅让外邦人看轻了上帝的教会,也使得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失去了彼此包容、彼此饶恕的爱心。保罗进一步指出,这种行为是不明智的,因为在不信主的人眼中,他们所争执的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财物或利益,却因着这样的告状,让基督的名受到了羞辱。
作为属上帝的子民,我们应当以基督的爱为准则,在遇到分歧和矛盾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基督里彼此接纳、彼此饶恕,而不是将矛盾扩大化,更不应该在世人面前显露我们的分裂和不合一。我们要效法基督的榜样,用爱心和智慧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让教会在爱中建立,在和睦中兴旺。
4、身体淫乱的问题
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身体是圣灵的殿,理当保守圣洁,但哥林多教会的人竟然任意放纵自己的情欲,将上帝所赋予的身体当作满足私欲的工具,这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践踏,更是对圣灵的亵渎。保罗在书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身子是从上帝而来,并且在信主之时已经与基督联合,成为圣灵的居所。圣灵住在我们里面,是上帝赐下的宝贵礼物,我们理当用敬畏的心来对待自己的身体,使其成为荣耀上帝的器皿,而非犯罪的场所。
哥林多教会中有人陷入身体淫乱的罪恶,正是忘记了自己作为基督徒的身份,不明白身体的神圣性。他们或许以为这只是个人的私事,却不知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破坏了与上帝之间的亲密关系。上帝创造我们的身体,是要我们用它来事奉祂、荣耀祂,在生活中活出圣洁与公义,而不是让情欲在其中掌权,走向败坏。因此,保罗严厉劝诫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要醒悟过来,脱离这种罪恶的辖制,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这才是理所当然的事奉。
5、误解婚姻的问题
婚姻本就是从上帝而来,理当遵守上帝的原则。不论是已经嫁娶的,又或者要守独身的,都当在上帝的教导中寻求真理,以敬畏之心对待婚姻的盟约与独身的恩赐。对于已婚者而言,夫妻二人当彼此相爱、互相尊重,正如基督爱教会并为教会舍己,在婚姻中活出合一与圣洁,拒绝任何形式的背叛与不忠;对于选择独身的人,并非出于对婚姻的逃避,而是因着对上帝的顺服与信心,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上帝的事奉中,以清心的态度等候上帝的带领。
婚姻与独身皆为上帝所允许的恩典,关键在于是否出于对上帝的委身,是否能在各自的身份中荣耀上帝的名。哥林多教会中有人或许在婚姻的问题上陷入混乱,或因情欲的冲动而轻看婚姻的神圣,或因对独身的错误认知而心生苦毒,这些都偏离了上帝设立婚姻与赐下独身恩赐的本意。保罗在书信中的教导,正是要引导信徒明白,无论是何种选择,都当以上帝的旨意为归依,在生活中见证信仰的真实,让婚姻成为彰显上帝爱的见证,让独身成为专心事奉上帝的榜样。
6、妄用自由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自由呢?不是我们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降服在主的权柄和带领之下,在真理的框架内活出合宜的生命。保罗以是否食用祭偶像之物为例展开论述,指出知识可能使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那些明知偶像毫无价值、吃祭物不算得罪上帝的信徒,若因自己的“自由”而使信心软弱的弟兄姐妹感到困惑甚至跌倒,这样的“自由”便成了伤害他人的利器。
真正的自由并非放纵私欲的借口,而是在基督里被释放后,能够以爱上帝爱人为准则,凡事考虑他人的益处,用爱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选择不仅不违背真理,更能坚固弟兄姐妹的信心,荣神益人。正如书上所记,“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基督徒的自由应当建立在对上帝的敬畏和对他人的关怀之上,在行使自由时,时刻牢记自己是基督的肢体,一举一动都当荣耀上帝,不给软弱的人设立绊脚石。
7、女人蒙头的问题
在希腊人中,有不少妓女,哥林多城内尤其多,这些妓女不蒙头在外四处行走。女奴则是剃光头,当时对犯奸淫的女人的惩罚也是剃光头。保罗在这里引用当时的习惯,表明女性在公开场合不蒙头,有如把自己的身份当成是妓女。
蒙头是当时社会对正派女性的普遍要求,象征着对自身身份的尊重以及对神圣秩序的顺服。保罗并非单纯强调外在的服饰形式,而是透过这一文化背景,引导教会思考男女在基督里的有序关系——男人是女人的头,基督是男人的头,正如女人顺服男人、男人顺服基督,都是出于对上帝所设立秩序的敬畏。这种顺服并非地位的低下,而是在属灵共同体中彼此尊重、互为肢体的体现,使教会的聚会能够彰显基督的荣耀,营造合宜、庄重的敬拜氛围。
8、混乱圣餐的问题
圣餐本是主耶稣设立,其目的是叫人纪念他、等候并盼望他的再来。然而哥林多教会在圣餐聚会中却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一些人在聚会中只顾自己吃喝,甚至提前吃喝完毕,导致有的信徒饥饿难耐,有的则醉饮过度,完全背离了圣餐所蕴含的合一、庄重与纪念的意义。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其他弟兄姐妹的漠视,更是对赐下身体与血的主的轻慢,将神圣的纪念仪式沦为满足私欲的宴乐。
保罗严厉指出,这种混乱的光景使得圣餐失去了应有的属灵价值,甚至让一些人在不配的光景中领受圣餐,以致软弱、患病,甚至睡去(即离世),这正是上帝对不按理领受圣餐之人的管教。他强调,信徒在领受圣餐之前,应当省察自己,除去心中的骄傲与自私,以敬畏的心纪念主的牺牲,彼此顾念、合而为一,使圣餐真正成为联结众信徒与基督、并彼此联结的属灵纽带,彰显教会在基督里的合一与相爱。
9、误用恩赐的问题
恩赐,从广义上说,这是指上帝赐给人的一切恩典。而在我们的实际信仰语境中,特指圣灵赋予人的一些特殊的能力,如医病的恩赐、行异能、作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翻方言的恩赐等。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恩赐的领受上颇为丰富,这本是上帝的恩典与祝福,却因他们对恩赐的错误认知与运用,引发了新的混乱与问题。他们中有人过分高举某些看似“彰显”的恩赐,如说方言,以此夸耀自己属灵生命的优越,轻看那些被认为“普通”的恩赐。有人则为恩赐的大小、高下争论不休,将恩赐视为个人地位的象征,而非彼此配搭、共同建立教会的工具,导致教会内部在属灵恩赐的运用上失去了和谐与秩序,反而因恩赐的不同而产生了新的隔阂与纷争,偏离了恩赐设立的初衷——即彼此相爱、同心合意地见证基督。
10、不信复活的问题
在他们中间竟然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这种错误观点直接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因为复活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基督若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信的人也是枉然。
基督的复活不仅是历史事实,更是信徒得救的应许与盼望,是我们胜过罪恶、死亡权势的根基。若否认死人复活,基督的十字架救赎便失去了最终的意义,信徒面对死亡也将失去超越的力量与永恒的慰藉,信仰便沦为一种空洞的精上帝寄托,而非建立在基督复活这一坚固磐石上的生命之道。这种不信的态度,不仅会使信徒在面对今生的苦难与死亡的恐惧时失去确据,更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的盼望,以及在世上为基督作见证的动力与方向,因为复活的盼望是基督徒在患难中喜乐、在逼迫中坚忍的源泉。
教会要有恩赐,但不能恩赐越多问题越多。恩赐的目的也是为了事奉主、荣耀见证主。如果失去这个作用,恩赐反而可能成为教会内部产生矛盾的导火索。哥林多教会享有了各样美好的条件和资源,这对教会来说本身是好事,但最后给我们看到的却是恩赐多多背后带来的问题多多,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一定要明确恩赐的属灵本质与正确导向,让每一份恩赐都在真理的框架下运行,以爱为根基彼此配搭、彼此建立。
当教会教导信徒在运用恩赐时,时刻仰望基督复活的真理,以复活的盼望校准事奉的动机,使恩赐成为彰显基督荣耀、坚固弟兄姐妹信心、传扬福音的工具,而非满足个人私欲或引发纷争的缘由。唯有将恩赐的运用与复活的信仰根基紧密相连,才能避免重蹈哥林多教会的覆辙,让教会在真理与爱中合一,在世上见证基督复活的大能,将荣耀归于赐恩的主。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