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微信

基督徒当同心合意地建造教会

作者: 肖朋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13日 11:45 |
播放

我曾在北方的一间农村教会中长大,从小姥姥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在各个村镇的教会中聚会。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对当地教会的状况比较了解,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教会中的弟兄姐妹因年龄、文化、性格的不同,很难在教会中同心合意地来建造教会,更多的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行事。

到后来,随着对真理的了解与日俱增时,我才慢慢明白教会健康的状态应当是为着同一个目标,同心合意地来建造主的教会,而非是互相拒绝、排斥。正如保罗曾说:“你们要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这意味着,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放下自己不合乎真理的观点,一同为着建造教会而齐心努力。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这是过去在教会中比较欠缺的地方,就是很多弟兄姐妹有信仰,却没有委身的教会;声称信主,但是没有稳定的教会生活;看重自己的意思,轻看教会的安排。而这样的现象会使教会无法在真理中同心合意,齐心努力的来建造主的教会。为此,我想提出三方面对于看待教会的误解,以及在福音中正确的回应:

一、我信主,但可以不用去教会

在我们村的教会中,有一位姐妹,她已经信主30年之久,但却从不去教会。她获取属灵喂养的方式就是自己在家里读经,一个人听讲道,然后祷告。用这姐妹的话来说:“自己信主就可以,我不需要去教会。”

教父特土良曾说:“不以教会为母的,就不能以上帝为父。”可见,一个人如果信主,就必须委身在主的教会中。因为教会与基督是“一体”的关系,正如保罗所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这意味着,没有一个人属于基督,却不属于一间教会。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

过去,有很多弟兄姐妹认为信主自己信就行了,教会可以不去。因为教会荒凉软弱,去了也没意思,去了似乎也得不着什么。其实这不是属主之人的心态,而是一种“消费者”的心态。因为属主的人,当教会荒凉的时候,会在信心中为教会守望祷告,就像旧约的众先知为以色列日夜守望一样;也有的人认为教会有很多问题,所以不想去,不如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家里读经祷告。可是用不了多久,当一个人离开教会的时候,就是他的生命开始倒退的时候。因为主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请注意,主没有说“你是枝子”,而是说“你们是枝子。”“你们”就是指“教会”。所有的枝子连于葡萄树才能结果子,如果脱离了枝子,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被砍下来了,那他的生命是不可能成长的。为此,我们若属于基督,就一定是属于基督的身体,属于教会的一部分。

二、我去教会,但是不委身

在教会中,有的弟兄姐妹的心态是:“聚会时我一个人静悄悄的来,聚会后我一个人急匆匆走。”这样对待教会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独行侠”的状态,就是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没有沟通,没有关怀,没有问候,也没有彼此的认识、了解和陪伴。若是这样,只去教会,却不委身在肢体关系中,没有委身在牧养关系中,你和教会只是“散客”的关系,而不是“家人”的关系。

好比去饭店里吃饭,有一个人在小桌子上吃的,也有一群人在大圆桌上吃的。一个人吃的是散客,只点自己喜欢的,吃完就走了。但是一张桌子上吃的人,大家是家人是朋友,不能只点自己喜欢吃的,也不能吃完就走。因为吃饭有了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团契和生命相交。团契就包含了互相在基督里的关怀、服事、陪伴和祷告。所以,在团契中就不能只顾自己喜欢吃什么,得了解别人能不能吃辣,别人胃口好不好,别人能不能够得着菜等等。因为在团契中我们需要彼此服事、彼此相爱,生命一同在基督里长进。这就是团契的重要性。

有时,我们会感受到,一个人读经很难坚持下去,也读不懂。但在群体里一起读,那种氛围和读出的味道也不一样;一个人祷告的时候,就容易软弱,没力量祷告下去,但在祷告会里,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和弟兄姐妹一起就越祷告越有力量。

所以,我认为教会中除慕道友之外,没有“散客”,都是这个家庭、这个集体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带着散客的心态来参与教会生活,而应带着一个家庭成员的心态来教会。因为来教会不是为了参加一个活动,而是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团契。只有当我们共同委身在一个教会的群体中时,生命才能成长,一同为建造教会而齐心努力。

三、我委身,却不要服事

在教会中,有人会认为:“我委身了,但是我却什么都不做。”其实这是一个矛盾的状态。因为没有人真的委身在教会中,却不愿服事。委身的意思是指:我是这个身体中的一部分,我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我参与在彼此的生命中。

当一个人委身,却不愿意服事的时候,其实是只想获得别人的服事,却不想服事人,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服事的意思并不是参与一项事工,或站在台上才是服事。服事是给他人的生命带来益处,包括互相认识、关心、祷告、陪伴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服事。只要我们所做的是为了对方生命的益处,其实都是在服事。

我们若属于基督、属于教会,那么我们就应当不仅满足于委身,更是要起来服事。祷告、探访、关怀、接待等都很好的服事。所以,服事不仅是传道人、同工的事,也是每个人的责任;讲道也不是讲道人一个人的事,是整个教会的事。每周的讲台都需要弟兄姐妹同心合意地用祷告来托住。可以说,离开大家的祷告,牧者就写不出来可以牧养会众的讲道。

总之,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一个属基督的人,就是委身教会的人;而一个委身教会的人,也一定是一个乐于服事教会的人。这意味着教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认识教会中的其他人,因为认识了才能服事;每个人都应当主动了解教会的现状、挑战、缺乏,了解了才能产生负担,并为此祷告;每个人都需要跟教会建立起牧养的关系,就是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放在教会牧养的权柄之下,有问题,就寻求牧者的帮助,也请弟兄姐妹为此祷告,有困难、有需要,在教会的家中来共同面对,而不是独自一个人想办法,或是回到世界的世俗中去。

在我服事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弟兄姐妹虽然有问题,但却不愿意寻求牧者的帮助,不愿意让弟兄姐妹认识自己、为自己祷告。以至于有些弟兄姐妹来了一间教会很长的时间,但似乎还是站在教会的门外,一直没有与牧者、教会同工、其他弟兄姐妹建立起牧养的关系。所以,我们期望,我们每个人既然是属主的人,就应当委身在教会中,也应当服事教会,应当与教会建立起牧养的关系来。

在信仰的道路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上帝的怜悯是何等的丰盛。祂不仅为我们赐下了一位救主来拯救我们,还在地上设立了教会、牧者和肢体的关系来牧养我们的生命,在这个属天的群体中同走天路。愿我们能正确地认识教会存在的意义,并看见主带领我们来到现在所在的这间教会中的美意,能欢喜快乐地与弟兄姐妹一同齐心努力来建造主的教会。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ua_Bob_Dmyt_ua via pixabay.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