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会有些人事上的变动,有同工退下来了,有新同工上去了。在这人事变动的时候,也是最考验人心的时候,变动之后是否还能同心事奉?彼此之间是否还能和睦相处?这都成为了检验我们信仰究竟如何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有一位义工传道在退下来的时候不服气,甚至还大闹,和同工之间也闹得不是很愉快,其目的就为了给自己争一个位置。平日里我对他也很尊重,听他讲道也不错,但就是这样的行为给我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作为一名为主传道的仆人,难道就如此看重位置吗?这样的行为符合一个上帝好仆人的样子吗?那上帝的好仆人有没有什么标准呢?我想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外行人”对此的思考。
小仆人
所谓的“小仆人”中的“小”,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正确认识和谦称。我常听一些上帝的仆人说自己是“小仆人”“小弟兄”,其主要强调的就是自己是“微小的”“渺小的”。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极小的位置的时候,彼此之间相处也就会多些和睦和友爱;若是常常把自己看得很高,只会令人生厌。
拿教会的各个职分来说,有传道的、有教诗的、有负责教会管理的,也有一些管理组的同工。不同的人对他们的认识不同,我就听过有些人说他们是“教会的领导”,因为教会的日常事务都是他们决定的。在别人的眼中是“领导”,但若是作为事奉的我们也将自己当作“教会的领导”,那可就不是很合适了。有些上帝的仆人很谦卑,对人友善,为人客气,和他讲话都觉得很亲切。可也有些人,和他说话明显就觉得很生分,就真的像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遇到大领导一般,那种隔阂从心底油然而生。
当然,我这是从普通信徒的角度来说的,可能他们也有他们的压力和难处。但我想,既然作为上帝的仆人,还是要尽量谦卑一点,如果信徒和我们相处都觉得像面见领导一般,对彼此关系的建立和相处势必也会带来一定的难处。
好仆人
要做上帝的好仆人,起码得是忠心和良善的。
忠心,这自然是对主来说的。因为主耶稣为我们道成肉身,谦卑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和样式来到我们当中,祂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以无尽的慈爱和忍耐对待世人。作为事奉主的人,我们也应当效法祂的榜样。忠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心对主的完全委身和依赖。它体现在我们是否愿意按照主的旨意去行,而不是随从自己的私欲;也体现在我们是否能在各种境况中持守信仰,不因外界的压力或诱惑而偏离真道。这种忠心是对主爱的回应,也是对主所托付使命的一种责任担当。
良善,这是对我们的生命来说的。良善不仅仅是指外在的行为善良,更是一种内在生命的流露。它意味着我们的内心被主的爱所充满,从而能以温柔的心对待身边的人。这种良善体现在事奉中,就是愿意放下自己的利益,去体贴他人的需要;在与人相处时,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存着宽容和怜悯的心。一个良善的生命,会让人感受到基督的馨香之气,也能成为他人蒙福的管道。这样的生命品质,是上帝所喜悦的,也是我们作为祂仆人应当追求的。如果我们给人看到的不是基督的善,反而是人的恶,自然也不能称作是主的好仆人了。
老仆人
所谓的“老仆人”,这“老”不是年龄的老,而是指属灵生命的“老练”。
既然作为上帝的仆人,其要求自然应当是不一样的。理论上来说,至少要比信徒更好一些,这也不是为了故作区分,也没有任何的贬义和歧视。试想一下,如果作为事奉主的人,其属灵生命还没有信徒更丰盛和老练,那又如何能够有效地引导和牧养信徒呢?
事奉主的人应当在属灵生命上成为榜样,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与所蒙召的恩相称的行为。他们的生命需要经过不断的操练和更新,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持守真理,并以智慧应对复杂的挑战。这样的老练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而是通过长时间与上帝同行,经历试炼并顺服圣灵的引导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作为上帝的仆人,必须时刻警醒,追求生命的长进,才能真正地荣耀上帝并造就他人。
要做一个事奉主的人,还要做一个事奉人的人。服事者不仅是做好教会的各样圣工,也要在我们的生命和行为中展现出与所承担的职分相称的生命。这意味着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卑,以爱心对待身边的人,并在言语、行为上彰显出属灵的美德。无论是在家庭中、职场上还是社会交往里,都应成为他人的祝福,让基督的馨香之气散发出来。同时,也要不断追求对真理更深刻的认识,使自己的事奉不仅停留在外在的事工层面,也要扎根于内心对上帝话语的领受与实践,以此来影响更多人归向真道。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