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0日
微信

专访|以色列驻上海副总领事康善淼:期待加强中以良好关系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10日 09:10 |
播放

2025年夏天,以色列驻沪副总领事康善淼(Samuel Kahn)正式上任,从耶路撒冷来到上海履行他的使命。康善淼有着多元和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学习过导游、教育和外交方面的课程,曾做过特殊教育教师、持证导游,2003年开始成为外交官,擅长德语、英语、希伯来语和法语。

日前,他接受专访谈到他对上海的印象,以及他希望透过自己的工作加强中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宗教文化亦有研究的他谈及对犹太文化和跨宗教对话的思考。他强调犹太历史、社群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在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搭建桥梁以促进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

问:您可以做一下自我介绍,并且分享一下赴任后的这段时间对上海和中国的印象吗?
康善淼:我几周前抵达上海,发现这座城市充满活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同时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和美味的食物。我已经用了好几个周日的时间在上海旅行和参观历史遗迹。就在昨天,我参观了犹太难民纪念馆,被上海人民在大屠杀期间接纳和庇护约两万名犹太难民的故事深深感动。我的家人们很快也会来到上海和我团聚,我很期待我会和我的三个孩子在上海这座非凡的城市度过美好时光。

问:您做过外交、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工作。这些不同的角色如何影响了您对不同信仰和文化之间对话的理解?您对未来担任副总领事有何期待?
康善淼:
我的职业背景比较多元——比如导游、教育工作者和外交官。所有这些角色的共同点在于使命类似,都是在发挥展示/代表以色列的角色。无论是带领游客游览以色列的自然风光、讲授以色列的历史文化,还是担任外交官,我的目标是与他人分享以色列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以色列拥有着独特的历史、考古和壮丽自然风光的集合,同时还有着像特拉维夫这样以充满活力的文化和创业生态系统而闻名的现代化创新型的城市。

作为以色列驻上海的副总领事,我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中以两国之前就存在着的良好关系,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问:作为一名曾经做过犹太文化和以色列研究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您认为中国公众对犹太文化和以色列历史存在哪些常见的误解或知识空白?
康善淼: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只用一种角度去定义犹太人的身份。事实上,犹太人的多元性令人难以置信。比如有主要来自欧洲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有源自北非的塞法迪犹太人;还有历史上在中国的犹太社群;以及来自摩洛哥等地区的其他犹太人。没有一个单一的刻板印象可以描述所有犹太人群体。有些犹太人过着世俗的生活,而另一些犹太人——比如我——则遵循宗教传统生活。我认为关于犹太人的情况,仍然有许多东西需要这个世界继续了解,尤其是有关过去77年以色列现代史的知识。

问:犹太人历史上经历过数个世纪的波折和流散漂泊等,您认为中国基督徒群体从中可以学到关于保存信仰和身份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康善淼:
犹太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保持社群意识和维护自身身份认同。这一点对中国的基督徒来说颇有意义,因为华人社群也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在纽约、旧金山还是其他地方。无论我去到哪里,都能与当地的犹太人或以色列社群建立联系,我相信这种共同的社群认同感和延续性的宝贵性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此外,犹太人和基督徒拥有共同的属灵根源,即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旧约》和同一个上帝。

dco2k5z9lz9dwrjo2w.png
康善淼是一位执证导游,图为他在耶路撒冷。(图:受访者提供)

问:以色列非常重视旅游业,您也是一名持证导游。许多中国基督徒已经或正在计划前往以色列朝圣,您希望这些基督徒游客从以色列朝圣之旅中获得什么?
康善淼:
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研读圣经,但访问以色列能够让人们以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体验圣经——即行走在经文里面所描述的那些地方。这是一种让历史鲜活起来的邂逅。以色列是一个过去与未来深刻交汇的地方。我希望中国基督徒来访者不仅研读圣经,还能感受到它——在灵性上建立联系,亲身体验这片土地,并为更美好的未来祈祷。

问:您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跨宗教合作如何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协作?
康善淼:
《亚伯拉罕协议》是一个很重要的典范,它彰显了如何透过对话和共享价值观来促进那些之前没有外交建交的民族之间的和平。透过聚焦我们共有的根源和共同的价值观,而不是聚焦于彼此的不同,我们能够共同前进。以色列外交部正在运行一个名为“ MASHAV” (以色列与世界各国合作)的项目,该项目旨在与世界各国分享以色列在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在犹太教中,我们有Tikkun Olam的理念——即“修复世界”的意思。通过合作,犹太人和基督徒可以携手走上和平与治愈的道路。

问:对于那些想了解以色列文化或者考虑去以色列学习或工作的中国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呢?
康善淼:
我会鼓励他们尝试沉浸在以色列文化中去感受下——比如听以色列音乐,读以色列书籍和报纸,甚至去当地餐馆尝尝以色列美食。但最重要的是,我会鼓励他们亲自去以色列看看。 

问: 您对中国基督徒有什么话要说吗?
康善淼:
我衷心感谢中国基督徒的支持、祈祷以及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希望我们明年能在耶路撒冷和平的见面。

 

作者:Karen Luo
编译:王璐德

原文刊登在China Christian Daily,阅读可按此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