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微信

精神疾病和自杀

作者: 蒙允转载 雨后彩虹心宁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5年09月08日 09:24 |
播放

今天,有刷到两则自杀的消息,浙大35岁博导自杀,还有一位57岁的女医生坠楼身亡。

也许他们是正常人,而且非常优秀,但是却想到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又让我想到精神疾病与自杀这个话题。

据有关报道和统计,精神病人(抑郁症,双相症和精神分裂症)自杀率是普通人的20-50倍。

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新药物(第二代、第三代)的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然而,精神病人的平均寿命还是明显低于普通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杀,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在我患病这十五六年期间,我也听说有好多个病友,包含自己的叔叔都死于自杀。当然也有的比较幸运,自杀未遂,从此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正常的生活着,一直到现在。

其实,自己也有自杀的经历,在住院请假回家期间(建议病人发病期最好在医院,听医嘱,不要随便请假回家)。

那个时候还有幻觉,幻听,听到到别人在骂自己,又觉得自己被控制,信仰也要被改变,活下去没有意义。并且也难以承受失恋的刺激,所以就想自杀,那个时候把家里12颗安定吃了,自以为就走了。

其实真的很感恩,因为当时还想跳楼,我住10楼,如果跳下去真的是无法挽回,好在当时也觉得跳楼太惨烈,也有点害怕,并且可能死的决心还没有那么大,所以就没有。

当然,第二天被父母的敲门声吵醒,醒过来了,发现自己还活着。虽然昏昏沉沉,后来我才知道,12颗安定不会致死。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恩,感谢上天保守了我的生命,如果痛苦再大一点,如果病情更严重一点,我真的不能保证自己还活着,这都是上天的看顾和保守。就像很多人说的,至高者给你的苦难是量过了的。

虽然复发的三年里也经常绝望,感觉生不如死,有自杀的念头,但感恩的是,我还是选择活了下来。

记得当时有一天,读到《标杆人生》作者,名牧华理克的小儿子抑郁症自杀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没有那么孤独,是的,他也信他,他也爱他,他跟我有相同的感受,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自己病了,而不是自己怪异,不是自己的信仰出了问题。我开始理解和接纳自己。

我突然有一种想法,如果有一天,我走出这个死荫幽谷,我要帮助这些跟我一样经历精神疾病的人。

其实我的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自己慢慢接受疾病,跟上天和解,到开始慢慢带小组重新理顺自己的信仰。

最后康复的契机是妈妈突然住院,然后自己不得不坚强起来,每天在医院照顾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改变的契机,从卧床不起到每天在医院照顾她。所以我发现,病人还是需要感觉到被需要的。

后来慢慢回到原来所住的城市,开始尝试工作,慢慢适应。这种绝望想死的感觉越来越少,甚至连续几个月的消失。

我真的很感恩,感谢上天带领我走出了死荫幽谷,同时我也很珍惜现在的生命,如果人生有目标的话,我的第一目标就是不复发,是的,终生不复发。

因为只要不复发,日子还可以过,但如果复发,一切都可能会完全归零!包含我的生命都不在我的手中。

一路走来,听到很多病友自杀的消息,真的很难过。同时,也在感恩上天对自己的保守。曾经有人争论有信仰的人自杀能不能得救。

对于这个答案,我不知道,我只能祈求至高者一生保守我的生命,同时,我尽我的本分,好好吃药,同时管理好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如果遇到问题,尽量及时求救。

同时,如果自己可以选择,一定选择生命!而如果自己无法选择,我相信那是在至高者手中,我相信他的信实。所以我很心安。

生命真的很脆弱,特别是对于我们精神疾病患者。也许,正是因为未来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我相信在他的手中),所以我更珍惜今天,把握每一个今天,也珍惜活着,是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经历过生死之劫的我,更加懂得珍惜,也更加懂得感恩,同时也看淡了成功、名利和金钱。

当同龄人,很多同学朋友都还在为名利、成功而日夜奔波的时候,我也很感恩,因为我可以在自己的那片青草地上享受人生,享受他的爱,享受蓝天白云,享受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也许,这就是上天的公平吧,他让我们经历了天灾,经历了极端的苦难,但同时也借着天灾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学会了包容和松弛,学会活在当下。

希望有一天,我见到至高者的时候,我可以跟他说,我没有浪费你给我的苦难,我让你给我的苦难开出了花,我在苦难中更深的认识了你!也因为自己淋过雨,我愿意给别人撑把伞……

当今天,看到正常人,甚至头戴光环的人,都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感到遗憾的同时,我真的很感恩。

一个如此脆弱的生命,今天,竟然可以朝气蓬勃,喜乐地活着!

图片来源:GoranH via pixabay.com


鸣谢: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雨后彩虹心宁”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