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儿女如何向父母表达爱?爱的行动能促进亲情增长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6月08日 18:29 |
播放

前几日,跟一位朋友聊天时,她提到自己和父母亲不能很好地建立亲密的关系,总觉得两个人之间隔了一层。问到具体由来之时,她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觉得和父母聊不到一起,有时候自己的一些说法父母会错误地理解,尽管知道被误解了,但她也不想去解释。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或表示亲密呢?笔者就此问题邀请了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刘女士来分享她的个人观点。

——刘女士:代沟和爱使父母孩子之间有隔阂

刘女士认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所造成父母和孩子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有不善于表达,有大人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不能接受,也有父母经常发生矛盾让孩子心里有反抗等……但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和“不明白爱”所引起的。

一方面,两代人不同的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的社会经历,造成他们在思想观念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人常说的代沟。年轻的人思想比较OPEN,能够快速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年纪大的人习惯于自己以前的那一套方式。孩子慢慢长大,接触了社会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后,就会觉得父母的方式太落后。就好像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看一些综艺搞笑节目、真人秀,有些父母就不喜欢,觉得很无厘头很不知所谓。

另一方面,中国人不太明白“爱”。父母觉得我用着这种方法来教导孩子,我是为了他好,我在爱他,所以他应该听我的。孩子觉得父母总是将他的想法强加在我的身上,干涉我的思想和自由,他们不是真的爱我。而且太多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少会去打开心扉地交流、交谈,所以误会、隔阂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中国是一个含蓄的国家,尤其在表达爱的方面更为羞涩。生活当中,无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伴侣或孩子有着怎样的深爱,也只是埋藏在心底,不擅长表达出来。笔者不由得想到去年的一个家庭聚会上,有人就曾表示,尽管很爱自己的父母,也常常给他们电话嘘寒问暖,买各样的生活品、营养品,但却从未开口直白说过“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样的话。

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在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身上,都同样发生着。笔者曾和教会的一位姐妹聊过此类的问题,她也一直在苦恼和父母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交谈。每次回到家里总觉得气氛很压抑,父母对她说的一些话和建议都不是她喜欢的,但她没有办法抗拒。她告诉笔者,长这么大她从没有在父母面前撒过娇,父母都是那种平日里很认真严肃地人,影响到她的性格也变得很认真严肃,日常一家三口围着桌子吃饭时,可以一句话都不说。

之后笔者又邀请了几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分享他们与父母相处的心得和感受,其中大部分都表示,跟父母通电话时的常态就是询问工作、身体、天气、婚姻,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基本很少聊到。“跟家人的情况保持在平淡状态,一周通一个电话报平安吧!”一位弟兄如此说:“没有想过这种关系好还是不好,谈不上满足或不满足,也没有想过要刻意去改变什么,毕竟似乎大家都这样。”

作为孩子,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如何与父母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呢?笔者邀请了一位在这方面颇有心得的姐妹聊一聊她与父母是如何相处的,以供参考。

——梁姊妹:爱要表达出来

跟父母相处也需要一些技巧,并不能说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我就可以很随便的对待。所谓的“技巧”也不是心计,而是为了跟父母相处时更加融洽而使用的一些恰当言语和行为。梁姊妹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平时我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来夸赞一下我的爸爸妈妈。比如今天妈妈换了一件颜色鲜丽的衣服,我会夸她穿这个很好看,显得很精神、年轻。我的爸爸喜欢拉二胡,这是他感到骄傲的地方。我会在爸爸拉二胡时夸他,让他高兴。”

梁姊妹认为,儿女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言语去夸赞自己的父母。一,父母年纪越大越像小孩,儿女们去夸赞他们时,他们会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有与这个社会脱轨,他们会觉得高兴和满足。二,合理的赞美会拉近父母和儿女的感情,就好像爸爸妈妈夸我们时我们会感到高兴,反过来也是一样。

其次在行动上要有所作为。“爱就是行动”,梁姊妹很赞同这句话。爱父母时,会体现在行动上:电话上的嘘寒问暖,为父母添置他们想要的东西,挽着爸爸妈妈的手逛街、散步,常常和父母聊天、谈心……当我们这么去做时,父母会觉得他们还是被需要着,也能肯定儿女向着他们的爱。“我跟我的妈妈就像姐妹一样,我会拉着她撒娇,跟她聊现在社会上、我工作上、生活里的事情,让她了解社会时事,也了解我的日常状态。很多家里的女儿不是那么愿意跟爸爸妈妈一起逛街买衣服,但是我会。”梁姊妹笑称:“其实跟妈妈买衣服不会那么愉快,因为妈妈脚步较慢,眼光跟年轻人也不一样,价位太贵她也不能接受……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常常跟妈妈一起逛街,每次我邀请她时她都很高兴。渐渐地,她会努力配合我的眼光,因为她知道我在配合她让她开心,所以她也希望我开心。”

除了这些,日常当中,梁姊妹也会给父母添置很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梁姊妹说,父母是很爱孩子的,当我们去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时,爸爸妈妈不会给我们列一堆的清单,甚至还会拒绝。但当我们这样去问时,他们会很高兴——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爱他们。

梁姊妹表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父母和儿女的相处模式也会不同。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爱一定要表达出来。我们都太含蓄,不好直接向父母说“谢谢”、“您辛苦了”之类的话,所以我们可以用其它方式来表达。“我对爸爸妈妈的赞美,常常一起散步逛街,常常询问他们的需求,就是我在表达对他们的爱。”梁姊妹称。

——李女士:比起“把爱关起来”,还是表达出来更好

日前刚给家人买完保险的李女士称,儿女跟父母关系不好,跟儿女自己也有关系——不懂得感恩。父母把儿女带大,是很辛苦的,尤其在普通的家庭,抚养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孩子要有感恩的心。很多孩子觉得,父母生了就必须养,这样的想法是很冰冷的。

李女士认为,中国父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看到爱里面的实际付出,不能光嘴上说说。如果一个孩子说他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在行动上毫无体现,这样的“爱”是令人怀疑的。李女士表示,她在对父母表达“爱”和“感谢”上,做得最多的就是给他们打电话聊天,平时多沟通,有时间就陪父母出去玩、吃饭,买买东西。

父母并不一定要孩子给她买多好多贵的东西,哪怕很便宜,只要去送了父母就会觉得高兴。李女士感叹,中国的父母和孩子都不太懂得表达爱,虽然心里觉得很爱对方,但嘴上都不会说出来。比起“把爱关起来”,还是表达出来更好。李女士建议。

那么,儿女在向父母表达爱时,父母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呢?父母什么时候会知道儿女是在向自己表达爱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邀请了两位妈妈来分享她的真实感受。

——李姊妹:得到女儿的爱时会充满力量

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李姊妹分享,女儿在向她表达爱时会感到很满足,充满了力量,觉得现在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在信心、爱里面得到了极大的充满。虽然生活一般,钱也不多,工作上也常有难处,但是在爱里面完全时,其他一切都会慢慢随之完全。

李姊妹认为爱是互相的,父母和孩子互相明白彼此的心情时,就会更加完全。她说:“家里的老二在表达爱上是很明显的。有时候看到姐姐跟我发脾气,她会过来说:‘妈妈我爱你。’然后亲我一下。这不是为了气姐姐,而是看到我伤心了,想要安慰我。”

“姐姐很喜欢画画,所以她的作品里几乎每张都有妈妈,有妹妹,从她的作品里也能看到她的爱。”李姊妹笑言,因此每次大女儿的作品从学校拿回来时,她如果不认真看,大女儿都会特别生气——因为她付出了爱,也需要妈妈给与她爱的回应。

李姊妹总结:父母和儿女就是这样,需要相互给与对方爱,才能彼此完全。

——周阿姨:孩子爱的回应能消除一切疲累

养育三个孩子成年的周阿姨说,自家三个孩子性格不同,在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小女儿活波,常常会用撒娇的方式来表达爱;二儿子性格安静,他会默默帮我干很多活,让我有时间休息;大儿子年纪最大,他从小就知道要帮爸爸妈妈管好弟弟妹妹,也会对我说“谢谢你做我的妈妈”这样的话。

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向她表达爱时,周阿姨会感到巨大的满足,即便一天上班回来再累再疲倦,看到孩子们后,所有的委屈和疲累全都消失不见,很满足,很喜悦,觉得把全世界都给他们也愿意。很庆幸能做他们的妈妈,很骄傲拥有这样的孩子。

——谭阿姨:孩子飞再远也不忘家人 让她感到欣慰

今年快60岁的老姊妹谭阿姨如此说,相比起两个大一些的女儿,小儿子会经常向她表达爱。小儿子会常常给她捶背,忙了一天的农活回来时,儿子会主动说:“妈妈你辛苦了”、“妈妈等你老了我要照顾你”这之类的话语,很淳朴,很直白,听了让人觉得感动又喜乐。

谭阿姨表示,有时候干一天的活实在很累,回到家后儿子给她捏捏肩、倒杯水,她就什么都忘了,心里只有高兴,觉得孩子们长大了,很懂事,能体贴、理解父母的心了。

有时候她也会跟老伴拌嘴,老两口有争执时,儿子过来拉开她们说:“爸爸妈妈不要吵了,吵架不好。”其实他也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但每次儿子这样一说,两个老人还真就不吵架了。

现在两个女儿在国外留学,也时常打电话回来叮嘱妈妈要注意身体,每次接到女儿的电话,谭阿姨就特别开心——孩子们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但她们飞得再远也没有忘记家人,还是惦记着妈妈。这点让她很满足,很欣慰。

(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基督时报保持中立。)

(配图来源: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