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都是信主的人,为什么相处起来还会有这么多矛盾?有的姊妹说话太直让人不舒服,有的弟兄做事方式让人难以接受,同工之间因为意见不合闹别扭,甚至有人因为这些原因离开教会。这确实令人困惑,我们究竟该如何在教会里与人相处?
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人因罪的缘故,内心天生就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保罗对罗马教友说得很清楚:“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这种罪性让我们在相处时,常常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忽略他人的需要。再加上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属灵生命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弟兄姐妹之间难免产生矛盾。
记得我们教会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张阿姨负责诗班的事工,做事特别谨慎认真。小李是刚信主不久的年轻人,为人热情但却做事有些毛躁。一次主日敬拜时,小李负责的音响出了差错,张阿姨当着大家的面说了他几句。小李觉得很难堪,之后就不来诗班了,连主日聚会都很少参加。
这种情况在很多教会都发生过。看起来是小事,但对当事人来说伤害很大。我们常常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张阿姨觉得敬拜是神圣庄严的事,不能有闪失。小李觉得当众被批评很伤自尊。其实双方都有道理,问题就出在了沟通方式上。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罪人,都会犯错。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也都会被别人伤害。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能让我们在处理矛盾时保持谦卑。如果张阿姨事后能主动找小李聊聊,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小李能理解张阿姨是为了敬拜着想,不计较一时的“面子问题”,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有人认为,为了避免矛盾,在团契中要保持距离,少接触、少交流,就能减少冲突。这种想法看似能换来表面的平静,实际上却背离了圣书对教会团契的教导。希伯来书劝勉我们:“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教会团契的意义,在于信徒们之间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如果因害怕矛盾而选择疏离,就像身体的肢体不协调,整个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想象一个家里的人都各自生活,互不往来,这个家就不会有温暖和凝聚力。教会也是一样,刻意保持距离只会让关系变得冷漠,让需要帮助的肢体得不到关心和帮助,也让教会活不出基督“爱的见证”。更重要的是,疏远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那些潜在的矛盾和误解还会存在,一旦有机会就会爆发。所以,我认为基督徒需要学习的功课是:我们该如何在福音中处理矛盾的关系?
保罗对以弗所教友的教导说:“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上帝深知我们的软弱和罪性,却仍然用无限的爱和怜悯饶恕我们。我们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帝的慈爱,在面对矛盾时存怜悯饶恕人的心。饶恕并不容易,尤其是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内心的委屈和愤怒使人难以平静,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仰望上帝,依靠祂的力量来战胜自己的情绪。
保罗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说:“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饶恕不是忘掉伤害,也不是默认错误,而是选择放下怨恨,不再让坏情绪控制自己,而用基督的爱去对待伤害自己的人。这是每个基督徒最重要的功课之一。
正如我们每天都会这样祷告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因为福音的信息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接受上帝的赦免,为此我们不该再对别人的过错而耿耿于怀。我记得主耶稣讲过一个比喻说:有个人欠了国王一大笔钱还不起,国王免了他的债;结果他遇见欠他一点钱的同伴,却掐着人家脖子要债。这个比喻就是在说我们。我们被上帝赦免了那么多,却对弟兄姐妹的一点过错揪着不放。
当然,饶恕不等于没有原则。圣书说要“用爱心说诚实话”,有问题还是要指出,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就像父母教育孩子,既要纠正错误,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会里的弟兄姐妹相处也是这样,发现问题要私下沟通,给人留面子。最重要的是存着一颗建造人的心,而不是发泄情绪。
对于那些因为受伤而离开的弟兄姐妹,我们要特别关心。很多人离开不是因为信仰的问题,而是在人际关系上受了伤。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而不是指责。就像耶稣对待跌倒的彼得,没有责备他三次不认主,而是三次问他“你爱我吗”,给他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我认为预防矛盾总比解决矛盾更重要,那该如何预防呢?
比如,我们平时可以多在与上帝的关系中下功夫,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遇到不愉快的事,先别急着发火,先停下来祷告,求上帝掌管自己的情绪;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也许就能理解对方的难处了。俗话说“柔能克刚”,因为柔和的回答往往能化解怒气。
教会就像一个身体,每个信徒都是这个身体的一部分。手受伤了,全身都会觉得疼;脚舒服了,整个人都会轻松。我们基督徒就是这样紧密相连的。当我们选择在矛盾中仰望上帝,用爱心互相包容时,教会才能真正成为温暖的家。
那么具体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当发生矛盾时,请先不要急着对事件和对方下结论。要先证实情况的事实,可能对方不是故意的,或者他正在经历难处。
若是我们不加证实就开始判断,就会产生很多误解,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进一步的伤害,也会给魔鬼留下攻击的破口。
其实,若是在处理关系时,我们在说话前先想想这样说会不会伤害人,圣书上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温柔的话语能化解很多矛盾。如果觉得自己被冒犯了,找个合适的时间私下沟通,公开去指责对方会让人难堪,私下交流更容易解决问题。常常为教会里的弟兄姐妹祷告,特别是那些和自己有过节的人,祷告能改变我们的心态,也能改变看似无法和好的关系。
最后,在关系中我们需要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正如保罗说:“各人当看别人比自己强。”每个人都是上帝独特的创造,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保持开放的心态,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别人有问题,其实可能是我们自己需要调整。记住,我们都是成长中的人,今天的矛盾,回头看可能是上帝用来塑造我们生命的工具。不要轻易放弃一段关系,即使现在处不来,也要相信上帝能改变,祂会给我们预备和好的机会。
在教会里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效法基督。祂怎样爱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这是作为基督徒唯一的选择。这不是让我们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记住保罗的劝勉:“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这就是在教会里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也是活出基督生命的最好的见证。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