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微信

自由的真义:因真理得自由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22日 09:33 |
播放

小的时候,我特别不喜欢母亲的一些管教。比如:到了约定的时间必须回家;不可以随便吃别人家的东西;做错事情要道歉......小时候觉得这些都很啰嗦,甚至会打扰我当下的心情。所以,我就常常会违背母亲的教导,但是母亲并没有因为我的顽梗而改变她对我的要求,相反,她反而更多次地警戒、教导我要尊重她的管教。

想起经上说的:“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或许母亲的教育对我而言也有同样的意义。虽然当时我并不喜欢她的管教,但正是因为这些管教让我学会了尊重、守时、礼貌等品质,而这些品质恰恰会影响我整个人生。

转念一想,肉身的父母尚且用管教和责备引导孩子,那我们天上的父岂不更会用管教和责备引导世人吗?

小的时候,教会的老师总会和我们谈到摩西颁布的“十条诫命”,并反复告诉我们说:不可说谎话、不可贪心、不能对父母不好.....所以我在教会学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向主耶稣认罪,因为每天总是在不经意间犯罪。

不经意间,我已经长大了,那还会犯罪吗?当然偶尔也会犯罪,但是奇怪的是,现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会去思想圣书的教导是什么,然后再去做、再去说。你说这是一种生命的成熟也好,是生命经历的管教多了也罢。现在我总是会自然地想起真理的准则,然后去生活,这总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时至今日,依然会感觉到自己受私欲的牵引。前段时间单位组织外出培训,七天的时间,环境还是相对自由、舒适的,当然试探和诱惑也在其中。外出培训期间,遇见一个其它部门的女同事,我们一起沟通、交流都很不错。只是有一天深夜,她邀请我和她出去看海景......

如实地讲,心中会受到邪情私欲的诱惑,也会想“就是出去走一走嘛,不会有什么事情的”“即使发生什么事情,也不会有人知道的”“你是不是信上帝傻掉了,是对方主动”......各种想法都涌上心头。但是在那一刻,头脑中就闪过一句书上的话:“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

也就是这一句话的出现,打碎了我所有的遐想,同时让我谦卑地跪在耶稣的面前,承认自己的污秽和败坏。

反观我周围的同事呢?很多人追求的都是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出轨、嫖娼、第三者......这些曾经被人嗤之以鼻的事情,如今却戴着“自由、真我、爱情”的帽子,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更可悲的则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这种戴着“自由、真我、爱情”帽子的堕落行径所欺骗。

“自由”当然是尤为重要的事情,但是真实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吗?如果带有这样的心态,必然会无限度地放纵自己的情欲和行为,然后以诡诈和谎言粉饰自己的表面。

而我认为,“自由”的前提首先是对自我的认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尊贵、圣洁、被上帝所创造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明白上帝创造人的时候的心意。如此,在上帝的心意之中再去追求“自由”,这样的“自由”才是符合真理的自由。

所以,“真我、爱情”同样如此,如果人对自我的认知,只是追求欲望的满足、物质的满足、情欲的满足,这并不是所谓的“真我”,因为并没有懂得至高之上帝的心意。这种追求也仅仅是我们出于自我的一种追求。

堕落与腐朽无法冠以“自由”之名。婚内出轨、第三者插足,如今仿佛都以“真爱”在粉饰自己的样子,但是罪恶就是罪恶,无论怎样粉饰,在真理、良知、道德的审判下都将无处遁形。

“因真理,得自由”这话虽然古老,但却历久弥新。因为不明白真理的人,自然不明白自由究竟为何物。虽然也在生活、也在宴乐,但是却仅仅在肉体的层面享受安逸,却无法进入灵魂的深处。

说来也怪,如今科技越来越进步、信息越来越便捷、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是一些人思想的却越来越浅薄。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不是有意识地更正自己的思想,每天想的无外乎就是吃什么、玩什么、看手机,好像仅此而已了。将原本属上帝的生命,过成了像猪一样的生活。不觉间,我都嗤笑自己的丑陋。

可见,自由绝不在于肉体的满足,而在于尊重上帝的话语。

人尊重上帝的话语,行上帝喜悦的事情,这就是人生命价值的所在。而能得到真实的“自由”,这自由不在于肉体的安逸、不在于情绪的满足,乃是一种无愧上帝创造的洒脱、乃是一种无愧耶稣拣选的畅快、乃是一种无愧圣灵同在的满足。

为何要寻求真理呢?因为天地都会老旧,但是真理却会存留在永恒中。

人可以享受肉体安逸的片刻之欢,也可以追求天国中的永恒荣耀。总会想起“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总在我贪恋肉体的“自由”时,让我在真理中获得永恒的“自由”!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FotoRieth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