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中国神学论坛第五届研讨会波士顿落幕:基督信仰与21世纪的中国

作者: 中国神学论坛供稿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9月11日 01:54 |
播放

红墙绿树、碧海蓝天,八月之波士顿的景色格外令人眷恋。带着基督信仰在21世纪之中国发展的憧憬和展望,一百余位满怀中国情结的中西资深学者和牧者齐聚被誉为“世界学术之都”的波士顿,就“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基督信仰与中国社会”、“基督信仰与中国教会”等话题展开坦诚的沟通和交流。

中国神学论坛开始于2009年12月,主要是主办方看到中国基督教群体缺乏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对话的情形,以及中国基督教群体与海外基督教群体少有交流的现实,尤其是基督教内部不同体系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困境。时常的局面就是不同背景的学者和牧者在没有就争议话题进行良性沟通之前就给对方“下结论”或“扣帽子”。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批牧者和学者便起意创建这样一个便于不同背景人士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此前在韩国、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四届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基督信仰与21世纪的中国”。与会者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赫尔辛基、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会议共举行三天,共有三十来位在世界各地从事全球基督教和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资深学者和牧者分别在会上做了专门的发言。

8月22日的议题为“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8月23日的议题为“基督信仰与中国社会”,8月24日的议题为“基督信仰与中国教会”。鉴于发言嘉宾多、涉及议题广,筹办方还把22日的议题分为“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中国”、“新儒家对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评论”、“探讨基督教与儒家的世界观”;23日的议题分为“基督教与中国的崛起”、“基督教、现代性、以及中国近代史”、“中国教会的社会使命”;24日的议题分为“中国教会面临的变化与挑战”、“中国教会的概观”、“中国教会与普世宣教”。

据主办方透露,此次研讨会在当地学术界引起高度重视(如Daniel Bays、Doug Birdsall’s、David Horn、白诗朗等资深人士都到会祝贺),其原因有三点,其一,这是中国神学论坛继前年在新加坡、去年在韩国后首次在西方的主流国家举办(因此也得到了美国当地基督教机构的大力支持)。 其二,研讨会发布了重要的共识文本:基督信仰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我们的态度(已有几十位世界各地资深学者和牧者签署)。其三,此次研讨会的发言嘉宾是近几十年少有的研讨会阵营,就国界来说,有中西方资深的基督教学者出席;就宗教信仰立场来说,有基督教和儒教学者共同出席;就教会背景来说,有家庭教会的资深牧者和三自教会的资深学者共同出席(以个人身份出席)。
        
由于此次研讨会之主题非常特殊——“基督信仰与21世纪的中国”,因此主办方除了邀请中西资深的基督教学者外,还特地邀请了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非基督徒资深学者,以使研讨会能真正体现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及社会的真诚对话。如研讨会协办方哥顿-康维尔神学院院长诃琳葛(Hollinger)及主办方中国神学论坛秘书长王文锋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如何思考和探讨宗教信仰与国家的协调关系不仅关乎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决定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
 
作为研讨会重要环节的8月22日之“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对话环节,上午首先由来自中西的几位基督教学者分别开始发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光沪教授、美国加尔文大学的欧迪安(Diane B.Obenchain) 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石衡潭博士首先在第一分场“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中国”做了专题发言 。

他们各自所涉及的主题为“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犹太教——基督教与“儒”的共同体:为了今天的道德改革合作”、“从精英到草根:基督教应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转折”。

此后,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陈明教授、台湾慈济大学的林安梧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盛洪教授就第二分场“新儒家对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评论”做了专题的发言,他们各自的议题包括“从曲阜建堂事件看大陆耶儒关系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儒耶会通’初论——关于‘人性’的‘罪’与‘善’之厘清与融通”、“仁慈与自由——儒家与基督教价值观的比较”。

此外,22日下午,香港浸会大学的罗秉祥教授、赫尔辛基大学的黄保罗教授、山东大学的谢文郁教授、美国真理堂的庄祖醌牧师还就第三分场“探讨基督教与儒家的世界观”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们的议题是“利玛窦哲理神学与儒学的再对话”、“21世纪汉语语境中应然层面的汉语学术神学之建构”、“文本解读和中国神学建设”、“从儒家伦理到基督教伦理-伦理观念的‘哥白尼革命’”。由于“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之议题涉及耶儒学者的直接对话和互动,因此场下赴会者都非常踊跃地投入了议题的探讨和交流之中,几乎所有的发言场面都出现了超时的现象,这体现了当今学术界对“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之关系的热切关注。
 
8月23日的“基督信仰与中国社会”的议题也引来了众多赴会者的关注, 上午首先有来自中国神学论坛的王文锋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赵晓教授、Ldi集团总裁的唐振基教授就第一分场“基督教与中国的崛起”做了专门的发言,他们的发言议题为“基督信仰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中国需要宗教法”、“天国的福音与中国的转化”、“21世纪中国属灵领袖面临的挑战”。

接着,来自哥顿康维尔神学院的包克强博士、乔治.梅森大学的李可柔教授(Carol Lee Hamrin)、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的李灵牧师、牛津宣教研究中心教务主任唐卫道博士(Thomas Alan Harvey)分别在第二分场“基督教、现代性、以及中国近代史”环节做了发言,他们的议题为“20世纪初的中国基督徒精英所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信仰与社会:恢复近代中国基督徒的历史遗产”、“从基督教理性主义的视野来看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最后,有来自哥顿-康维尔神学院的姚西伊教授、世界华人研究中心的戴德理博士(Dr.Wright Doyle)、罗耀拉大学的魏忠克教授(Carsten Vala)分别在第三分场“中国教会的社会使命”这一环节发言,他们的议题为“从教会论看“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基督教如何能够帮助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当代中国的宗教、党政、以及公民社会”。鉴于议题对当下中国基督教处境的高度关切,部分发言嘉宾的信息引起了赴会者极大的关注,整个场面始终充满热烈的对话氛围。
 
8月24日是研讨会的最后一天,主办方除了安排中西方数位资深学者发言外,还安排了数位中国不同教会背景的牧者做了精彩的发言和互动。上午首先由来自中华福音团契的张付恒会长、南京金陵神学院的王艾明副院长、北京百合园教会的吕光牧师及哥顿-康维尔神学院的约翰.戴维斯(John.J.Davis)教授就第一分场“中国教会面临的变化与挑战”做了发言。他们的议题为“中国团队型家庭教会的转型探讨”、“体制教会与自由教会:问题、危机和可能的出路”、“当代中国城市家庭教会所面临的文化冲击”、“美国福音派主义3.0:对后共产主义中国教会之借鉴”。

而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师宁教授、正道福音神学院的柯立天教授、乔治.梅森大学的翟杰霞教授、哥顿-康维尔神学院的特德.约翰逊(Todd M.Johnson)教授就第二分场“中国教会的概观”做了专门的发言,他们的议题为“从‘宗教生态失衡’论看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认识”、“社会界限:教会的建设、入会仪式、以及有名无实的基督信仰”、“以真耶稣教会为例谈中国本土灵恩运动的发展与影响”。

最后,来自北京城市复兴教会的李圣风牧师、洛桑委员会的卢敬雄牧师、哥顿-康维尔神学院的彼得.库米克( Peter Kuzmic)教授就第三分场“中国教会与普世宣教”做了专门的发言,他们的议题为“中国教会的普世宣教大计”、“转向外界:中国教会从三自本土原则转移到迎接全球教会普世宣教运动”、“共产主义下的基督教:来自东欧的反思”。
        
纵观研讨会的三天议程,再次凸显了中国神学论坛的几大特色:1、高端性: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在各领域富有代表性的牧者、学者参加。2、对话性:注重不同教会背景人士的分享、对话和沟通。3、广阔性:邀请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基督教发展有负担的人士赴会。4、实效性:众多嘉宾的发言为赴会者了解中国基督教发展状况提供了难得的建议和方案。

由于会议涉及的议题范围非常广,因此众多嘉宾的发言和赴会者的互动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不过,由于会后空余时间多,因此众多赴会者在私下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种状况也使得本届研讨会如以往一样呈现了会上议题广、会后交流深的特点。难得的是此次研讨会让众多关注中国基督教发展但平常不易见面的人士能相聚一起深入交谈相关议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我们的态度”的发布,这将是中国基督教部分群体阐述自身面对中华文化立场的一个历史性机会。 

主办方最后指出,中国神学论坛有自己的信仰立场和福音使命,但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即在这个时代能扮演一个福音和平使者的角色,无论是学术界、教会界抑或是政府部门,论坛都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个对话和沟通的空间和平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