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云南干旱是天灾亦有人祸 吁敬畏万物受造法则

作者: 叶一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3月24日 01:05 |
播放

   云南三年大旱,曾经的水资源大省如今成了焦渴大地,大多数的观点认为这是天灾,气象异常降雨减少导致。但也有环保人士实地考察发现干旱因天灾亦有人祸,同样为特旱区但天然林保护良好的地方经历三年干旱水源依然充足,天然林的破坏是造成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圣经启示“上帝创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自然万物都有其法则,破坏则必有恶果,希望人借此能认识到尊重自然的重要,敬畏上帝创造万物的法则,与万物和谐共处。

 
自09年以来,云南遭遇持续三年干旱,旱灾已造成16州市125个县(市区)790.10万人受灾,237条中小河流断流,413座小型水库干涸,直接经济损失38.67亿。云南遭受三年干旱,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均受到巨大影响,彩云之南变成焦渴大地。对如此罕见的气象灾害的成因,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大气环流异常,长期降水量少。然而天不降雨或少降雨,是否就会形成干旱呢?
 
3月中旬,有环保人士在对重旱和特旱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大姚县和姚安县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同为气象干旱(即降雨量持续低于正常值)的重灾区,当地的实际干旱情况却大有不同。天然林保护好的地方基本不受干旱影响,水量充足;而天然林被破坏或者被代之以经济林的地方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大姚县昙华乡炭窑箐村的工农水库,周围的是保存完好的常绿天然阔叶林,水库水位接近常年正常水位。当地村民对三年连旱并没有什么担忧,种庄稼和喝水都没有问题。而距离该水库直线距离仅43公里、海拔仅相差70米、气象和降雨条件差不多的姚安县官屯乡稗子田水库,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水库早已干涸,水库周围几乎没有天然植被,代之以各种经济林和人工林。据当地村民描述,不仅水库干了,水井也打不出水,种的小麦也面临绝收。哀同为重旱地区的南华县西舍路乡大水箐村,是天然林能缓解旱情的又一例证。天然林郁郁葱葱,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用水都来自于林中的龙潭(山区的天然水源地),清澈的山泉水在茂密的森林中沿着松木凿出的天然水管汩汩而下。
 
天然林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能像“海绵”一样,雨季吸收水分旱季释放水分。云南一些地区为了经济利益,大量砍伐原生态林,发展桉树林,生长缓慢的天然阔叶林被速生林经、济林替代后,会导致水分抽取量的增加和随之而来集水量的减少。同时,大规模单一树种的人工林也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万物受造都有其固定的法则,希望人类能从心里谦卑下来,从敬畏造物主开始,敬畏受造的万物生命的法则,切勿为一时之需或者私欲的满足而破坏万物的生存法则,否则为此付出的代价肯定是更大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