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基督徒父母 如何面对校园霸凌?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12月14日 06:40 |
播放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并衍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不登校"。

我接触过很多曾经被欺凌过的孩子和青年,有些青年人虽然此时他已经工作多年,但是上学期间被欺凌所产生的心理伤害却并没有消除。那对于基督徒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校园暴力的问题呢?

主耶稣曾经教导门徒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面对校园暴力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将目光定睛在施暴者身上,其实从某个角度讲,施暴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他的意志、思想、行为被撒旦捆绑和操控。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为伤害我们的人祷告,虽然我们非常承认,自己会有感情上的痛苦,但是学习为逼迫我们的人祷告,这是我们获得释放的一种途径。

很多人无法面对施暴者或者无法为施暴者祷告,有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无法原谅。原谅的功课并不容易,就像让被性侵的人饶恕实施性侵的人,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为在人性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是我们最愿意做的事情。

但是饶恕的出现却违背了人性,因为饶恕唯有在神的爱中才会产生。正如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这种饶恕不是出于人,乃是出于神。真实的饶恕,不是我们没有痛的感受,而是我们明明很痛,但是我们愿意因为基督的爱不在恨他,不再将他囚禁在内心中,愿意以基督之爱化解这一切的仇恨。

但是饶恕不能等于恢复关系,这就是我们要引导被霸凌的人的,被伤害的我们要在基督里面饶恕,但是同时也要让被霸凌的人明白某些人是要敬而远之的。尤其是作为基督徒父母的我们,需要告诉我们的儿女。

敬而远之不是怯懦,而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

就像,扫罗用枪要刺死大卫,结果一枪刺偏了。大卫并没有说:“既然要我杀我,那我站着不动,请你再刺我一枪吧”。相反,大卫而是立刻夺门而逃。但是,大卫没有报复扫罗,甚至不允许手下人伤害扫罗。这就是大卫所践行的饶恕。

上帝给了我们双腿双脚,虽然没有让我们去伤害人,但是却可以使用双腿双脚去保护自己、去正当防卫。所以,基督徒并不是只是一味的忍气吞声、小心避让,而是可以高贵的宽容饶恕。

我承认圣书中说不为自己伸冤这条原则,同时我也非常承认基督徒要遵守这个世界的律法;也非常承认,我们唯一的准则乃是要遵行上帝的道,我们的保护不在神以外,但是要知道神保守我们的方式有很多种。

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制度,甚至是国家的某些规则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我们不是依靠这些,而是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方式,当在原则之内的情况,我们是可以使用的。

就像保罗曾经也是用了自己罗马公民的这一权利,其实我们要清楚我们基督徒徒是应该有爱,但是爱也是有原则的爱,不是一味的纵容和妥协。基督徒要全面的真理,不仅仅有无限的爱,同时爱是有原则和规则的,不是无所顾忌的爱。”

所以,基督徒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正是一种公义的表达,我们完全可以如此使用。作为基督徒父母,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维护孩子本应该有的权利,虽然有时那些做出霸凌行为的人年纪小,法律不会如何惩治,但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对方得到教训。同时,也是在变相帮助一个孩子。

当然,对于校园暴力的问题,解决的主体是在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在意对孩子品格、修养方面的教育,都能很细心的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这样就能防患于未然。

之前去一些农村的时候发现,很多青少年都有暴力倾向,后来和当地人沟通才知道,因为当地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没时间管理孩子。其实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如果在家庭中能获得更多正确的教导,这将会让校园暴力无处遁形,可悲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所以我们理当存着敬畏神的心,殷勤教养儿女,不辜负上帝的托付!


图片来源: rebbeccadevitt0 via pixabay.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