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首页 > >正文>

世界名画欣赏:宽恕之道

作者: 蒙允转载 荒原星语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3年08月20日 09:03 |
播放


Masaccio 

马萨乔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先驱者。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的里程碑,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灭点。原名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Tommaso di ser Giovanni di Mone Cassai),马萨乔是其绰号,他作风懒散,除了艺术,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但在艺术上很受同行们的器重。

NO.01.画家生平

马萨乔 (Masaccio 1401年-1428年)出生在托斯卡纳阿雷佐省的瓦尔达诺镇(San Giovanni Valdarno),这里距离佛罗伦萨东南约40英里。他的父亲是公证人乔瓦尼·迪·莫内·卡赛爵士,母亲蒙娜·雅科帕是旅馆老板的女儿。马萨乔的兄弟乔瓦尼也是一位艺术家。 

马萨乔的父亲在马萨乔五岁那年就去世了。马萨乔的母亲不久就改嫁给一个上了年纪的殷实的药剂师。不过马萨乔并没有随母亲跟过去,他和他的弟弟乔瓦尼(后来也成为画家)坚持住在自己家里。他出身清贫,艺术师承不明,但在21岁时已获准加入画师行会。1428年,马萨乔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马,不久就传来他死去的消息。这位年轻的画家年仅27岁。

马萨乔与建筑师勃鲁涅列斯柯、雕塑家多那太罗同为15世纪造型艺术的创新者。所作宗教题材世俗化的人物画能表现其性格特征。在透视学和解剖学以及色彩的运用上比乔托推进了一步,为15、16世纪意大利绘画开辟了新的途径。作品有《纳税银》、《逐出乐园》等。

NO.02.画作解析

这幅画最令人瞩目的,是“单一灭点透视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垂直于画面的直线,在延伸后都倾斜相交于耶稣头顶,这种科学的测量方法使画面获得了精准的三维立体感。在庞贝古城的壁画中,我们曾领略过这种令人着迷的错觉技法,然而在古罗马覆灭之后,这项亚平宁绝技就消失在了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中。

NO.03.画作背景


Forgiven Servant Demands money
Blessed Sacrament Church,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Anonymous

我们知道很多关于彼得的“心直口快”。彼得一次又一次的急不择言,他的急躁引出耶稣许多不朽的教训。他在这一次,自认为非常宽宏大量,行事合宜,他问老师他应当宽恕弟兄多少次?然后他建议说应当七次,作为他对于自己问题的答复,结果再次引出耶稣的教导。(参太18:21-19:1)

NO.04.画作意义

 
Forgiven Servant Demands money,
Blessed Sacrament Church,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Anonymous

从心理学来看,宽恕,是在你身心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侮辱、摧毁之时,你的心灵中没有丝毫仇恨怨恼;你能发自内心的拥抱伤害你、伤害你至亲之人的仇敌,心灵不起丝毫愤怒怨毒。将渴望把自己剥皮抽筋的敌人,亲切拥抱入自己怀中,犹如拥抱自己至亲的爱人。另一方面,宽恕对自我的憎恨,彻底原谅拥抱了自己,也就彻底原谅、拥抱了世界上的仇敌。宽恕的真实本质是释放自我,而不是原谅某人某事。当你彻底宽恕你的仇敌,内心的道路既平,世界就无时无刻不平妥了。

在宽恕这个问题上,对于彼得“七次”这个“数学”题,老师同样以“七十个七次”代表“无限”的数字作为回答,并且借着这个对比鲜明的比喻,来表达他的意思。在古代的东方文化中,报复律是一个神圣的传统,而宽恕意味着使自己蒙羞并丧失尊严。然而,对追随祂的人来说,没有止境的宽恕代替了报仇。

这个比喻描述 了天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彼此间的关系。一千万银子的债务,无论怎样都是偿还不起的,这象征所有的人都蒙受至高者的仁慈而获得宽恕(参太18:24-25)。那个毫无怜悯的仆人的态度,代表人心的吝啬。我们彼此相欠“十两银子”(参太18:28), 这个数目与我们获得的宽恕相比,简直不堪一提。至高者给予我们的宽恕之恩是超乎想象的,但是,对于那些拒绝宽恕自己邻人的硬心肠,祂却要将这种恩宠完全收回。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邻人呢?

无论谁, 只要经历到天父的这种仁慈,都不会再去计较哪里才是容忍和宽恕兄弟姊妹的底线。因为,祂国的子民若不经历苦架,就不能真正认识至高者的恩典和权柄;就看不见自己对祂的亏欠,只看见别人对自己的亏欠;我们若以公义的原则对待别人,祂也要以公义的原则对待我们,直到我们满足了祂公义的要求。但我们是永远无法满足祂公义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应该谨记这位恶仆的比喻,赶快切实悔改,宽恕别人,心里不再计算弟兄从前的亏欠,否则永远不能免去祂的惩罚。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