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从唐山打人事件谈起:古往今来人性软弱,我们需要的是福音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7月11日 08:39 |
播放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这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先知耶利米向神的百姓说的话,这句话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

这段时间,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唐山男子殴打女子的事情,因为搭讪而恼羞成怒,转而开始与同伴殴打对方。这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激动而产生的应激行为,而是一种人性里的恶毒和丑陋。然而,这不仅仅是事件的全貌,当唐山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以来,群众举报的队伍更是排起了“长龙”:有儿子被殴打至死的老母亲、有被威胁的商品店家、有被非法拘禁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被殴打的执法人员......

看着这一件件的事情,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抛开制度、权利等不谈,我们单从人性的角度看,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些事情。

从创世纪最开始的时候,人性的软弱之处就显露出来。当蛇诱惑女人吃分别善恶树果子的时候,女人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 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当夏娃篡改神的话语时,就显示出来,人性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诱惑和影响,而当这个弱点保罗在撒旦面前之下时,夏娃就吃了分被善恶树上的果子。

更可悲的是,不仅夏娃自己吃了,同时也亚当吃了。当他们而人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之后,人性就被罪玷污,进而出现了更大的软弱。首先就是躲避上帝,因为知道自己的羞耻、知道自己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然后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做裙子遮盖自己,但是也是徒劳。其次就是推卸责任,罪进入人生命中的时候,这种原本亲密的夫妻关系遭到了破坏,然后开始相互推诿,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话。

而一旦罪在人的心中生根,紧接着就会结果。这也正是该隐杀死亚伯的原因,从人性的里面就产生了嫉妒、纷争、毁坏、谎言和杀害,这些人性里面的丑陋和恶毒就肆无忌惮的生长发芽,不断地更新和变化,直到诺亚的时代,这种恶毒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性的嫉妒和纷争杀害,而成为群体共有的特征,甚至是全地的人都陷入在罪的里面。其中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情欲的泛滥、另一个是终日思想的都是罪。正因如此,上帝毁灭了那一个世界,从中也让人看见,如果人不加约束自己的心,最终的结果也必然面对神公义的审判。

但是,人性的软弱并没有因为诺亚这一家八口就得到修正,相反,在其后裔逐渐生活的过程中,骄傲、贪婪、争竞也随之产生,到了亚伯拉罕的时候,圣经中就记录下来了因为婚姻问题而导致的第一个弃婴。在接下来的圣经记录中,可以看见神保守着他的百姓和他的选民,但是人性的罪恶和丑陋却同样被上帝所憎恶。

因为以撒和利百加的偏心导致了雅各和以扫的敌对,因为雅各的偏心导致约瑟被兄弟嫉妒,因为埃及人的恐惧导致以色列人的迫害,因为以色列人的埋怨导致神的愤怒......这些事情都显出人性因为罪的玷污所导致的悲惨情况。

神的目的是要让人成为圣洁,这也是神将以色列人呼召出来的原因,让他的百姓能单纯的服侍祂,在服侍的过程中过上敬虔的生活。十条诫命的出现,乃是为了让堕落的人性中能有一个界限,就如同在黑暗中看到光,让人知道究竟该怎么做。然而十条诫命却并不是全部,救赎才是。因此祭司会为百姓献祭,祭物的代赎让人脱离罪的缠累,然而,人却依然在人性的困锁中不能自救。

这也就是以利的儿子与会幕前伺候的妇人苟合的原因,虽然有宗教行为,但是人性里面的丑陋和贪婪却依然存在。以前是该隐杀亚伯,而现在则是扫罗和其臣仆追杀大卫和其追随者,以前是伤害一人,现象在罪的蛊惑下则是成千上万的人流血死亡;诺亚的时代是随意娶来为妻,而大卫却用诡计娶了乌利亚的妻子,并且大卫的儿子暗嫩却玷污了自己的妹妹他玛......我们不能说现在的社会比之前的社会更丑陋,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虽然科技进步了,但是不得不说,人性的丑陋和诡诈却没有任何变化。

这也正是耶稣道成肉身的原因,他来了要赐给人新生命,并且让人得的更丰富。这生命并不是让我们回到母亲的肚子里重新生出,乃是让我们从圣灵而领受一颗新的心,一个以敬虔为美、以诚实为美、以公义为美的全心之心。耶稣基督来了,为我们带来一条救赎之路,他为我们的罪、为我们人性的丑陋成为代价钉死在十字架上,同时让我们在悔改中活出新生命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脱离人性的诡诈。

外在法律的要求只是约束人的行为,而在暗处人性的黑暗还在。唯有耶稣基督的救赎,是为我们造一个全新的生命,让我们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是行在光中。

面对不法的事情,我们会感到不平。但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却也属于正常,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我们不应该感觉到理所当然,相反应该更看见福音的重要,让人能因为认识神而获得生命的自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