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年终盘点丨基督时报•2021年十大头条

作者: 王璐德 执笔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2月31日 14:15 |
播放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成为了令人深感奇幻而又无比真实的一年,也成为了对世界和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一年。2021年在它的延长线上,算为后疫情时代,承受着许多的后续影响和趋势。

2021年尾声之际,本平台根据一年来的点击率、关键字搜索、重要性等综合因素,评选出2021年十大头条:
(以下排序根据内容主题,与重要性无关)
1.纪念宋尚节诞辰120周年特会举行 
2.后疫情时代的教会论和牧养观革新
3.各地教会积极参与灾后救援、社会慈善
4.逝者:麦希真、周金海、许宗实、赵镛基等多位有影响力的牧者辞世
5.教会面对老龄化的问题愈发明显
6.“马丁路德与第三次思想启蒙论坛”在学术界举行
7.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8.全球气候危机加剧 职场基督徒关注环保
9.互联网上的基督教:空间收缩、《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公布
10.常态化防疫下的圣诞节 几多挑战几多纯粹


-----------------------------------------------------------------------------------------------

1.纪念宋尚节诞辰120周年特会举行

宋尚节和他的妻子,孩子资料图片。

宋尚节(1901年9月29日-1944年8月18日)),福建莆田人,是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教会复兴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奋兴布道家。20世纪20年代的留美化学博士,立志事奉神;把奖章和荣誉证书扔进太平洋,放弃前途似锦的专业和优裕的生活,走上了拯救灵魂的艰辛清贫但却蒙神祝福的道路,后来被视为“中国使徒”,他对中国教会影响深远。

2021年10月26-29日,由华人牧者团契主办的“纪念主仆宋尚节诞辰120周年大会”举行,大会主题为“纪念 悔改 奋兴”,多位华人教会重要牧者包括戴继宗牧师、苏文峰牧师、庄祖鲲牧师、张路加牧师等作为讲员,其中宋尚节的外孙王天声牧师在大会第一天分享了大会的第二个主题“与主同钉十字架”。

2.后疫情时代的教会论和牧养观革新

图源 unsplash
2020年5月的时候,本平台曾就“后疫情时代 教会面临哪些'痛点'亟需应对?”话题邀请不同地区几位牧者分享说到,包括教会功能的反思即什么是教会,以及艰难下的牧养即如何在不能见面的时候加强牧养等是普遍遇到的痛点。

2021年,对于教会论的反思和牧养观念的革新是不少基层牧者在探索的。华东一位打工群体教会年长牧者谈到,后疫情时代的教会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需要:从聚焦大堂、主堂的主日聚会方式到更注重网上、小组和家庭敬拜的模式,这也是他所牧养的教会所经历的改变。他强调说,信众需更新“主日礼拜必须大堂聚会”的观念,这种观念和模式是过去十年来逐渐形成的主流观念,也是他们在做的改变中遇到的最难改变的观念。

不少牧者谈到对于教会观的更新:“不是反对教会聚会,而是反对圣殿主义。....耶稣所开创的模式即是基督徒自由结合的模式,这种结合不限人数,不限性别。他可以两三个人,也可以十几个人。”

另外一位华东青年牧者说:现在更多的需要从过去十年强调的规模化和建制化中走出来,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培养同工和用道来坚固信徒。还有中原地区的中青年牧者谈到,后疫情时代,教会牧养观需要几大革新:从宗教性的事奉模式中出来,与上帝建立个人性的关系;牧师要转变角色,从一个带领者转向做一个点燃的人;真正的禾场不是教会,而是世界;牧者从追求外面的规模,转向追求自身的信仰。

3.各地教会积极参与灾后救援、社会慈善

爱邻如己,是耶稣给他的门徒的榜样和吩咐。初代教会的基督徒群体效法这样的爱,希望帮助并施舍给每一个需要的人,而不求回报,关爱弱者、病人、穷人、老人和垂死之人。

2021年,各地的基督徒群体在各种需要中继续努力活出爱和怜悯。7月中旬,河南郑州、新乡、卫辉等地遭遇暴雨和洪灾。9月16日凌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当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0月9日,受连续降雨和上游汾河来水影响,山西汾河运城段迎来了近40年最大洪峰。灾难发生后,有各地多家教会和事工展开多种形式的救援。

9月7日至9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线上爱心募捐活动,基督徒群体对此也积极参与,多家慈善公益机构也发起了各种社会关怀公益项目,参与今年的公益日活动。

5.逝者:麦希真、周金海、许宗实、赵镛基等多位有影响力的牧者辞世

1月26日早六点,华人教会着名牧师麦希真在睡梦中辞世,享年91岁。他的亲友分享经文纪念:“我听见天上有声音说: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效果也随着他们。”

“内在生活道路带领人”周金海牧师与师母因感染新冠于2021年1月30日、2月5日先后辞世。周金海牧师牧会30余年,他著有多本谈到圣灵、灵恩和内在生活的书籍,包括《安静等候神》、《认识圣灵》、《跟随圣灵》、《基督徒内在生活》等,他的许多系列讲道也在华人教会流传广泛,并海外多地和中国内地举办内在生活研习会。

6月7日,李天恩牧师的妻子李牛淑君辞世。“我们亲爱的母亲李牛淑君,于主后2021年6月7日安息主怀。母亲一生跟随耶稣基督,与父亲李天恩(慕圣)一起服事当时代的人,虽历经还你,但从未退却,为我们留下极美的榜样。”在由李心慈、李心乐、李心明携家人发布的讣告中如此说到。李天恩,一生为传福音入狱四次,狱中度过近18年,他是中国教会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与王明道、倪柝声、袁相忱、林献羔、谢模善、杨心扉等服事那个时代的人。回首他的服事,有中国家庭教会的牧者的评价李天恩“是河南教会的根,是上海教会的光”。

7月6日,汉语圣经协会总干事兼译经总监郭罕利博士安息主怀。汉语圣经协会和基督教出版联会都发文表示哀悼,感恩郭博士的衷心服事,愿主安慰她的家人、挚友和同工。

11月1日,北美的传福中心创办人许宗实牧师因感染新冠辞世归主。在这之前一个月前许牧师还在苏丹宣教。许牧师是华人灵恩运动的资深牧者之一,数十年来鼓励教会对圣灵开放、并正确分辨灵恩,同时近十多年来在美国和各地华人教会中参与与推动“回家”聚集。得悉他去世的消息,中国内地多位牧者表示悼念。

今年,辞世的对华人教会有影响的牧者还有赵镛基牧师和师母。 2月11日下午3点12分,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元老牧师赵镛基牧师的妻子、韩世大学校长金圣惠(Kim Sunghae)在首尔大学医院辞世,享年79岁。9月14日赵镛基牧师于上午7点13分安息主怀,享年85岁。9月14日其创办赵镛基牧师一生创办了当下全球最大的教会,荣誉颇丰,也面临不少争议。他的牧会方式和具有灵恩色彩的神学对于华人教会也有许多影响力。

6.教会面对老龄化的问题愈发明显


根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达14.1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接近2亿。2010-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13.5%。老龄化加速到来,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教会身处其中也逐渐要面临这一问题,并且从衍生而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教会同工和信徒青黄不接的挑战。

但是在中国老龄化的问题方面,虽然有一些教会参与与兴办养老院等,但是国内大部分教会仍旧没有意识到这个现实带来的庞大需要。尤其在老人的晚年问题上,怎么解决孤独、自杀等晚年危机带来的问题,基督教则有大有可为的空间。教会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文艺和组织的方式来为老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和网络。为老人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对于饮食和疾病,教会则可以通过开办养老院的模式,来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而基督教的信仰,祷告和重生,医治和依靠等概念,则为老人的病痛提供心理安慰,从而提供精神动力。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社会问题的时代里,教会可以担负起相应责任,实践爱邻如己的教导,关爱老人群体,让他们排解情感的孤独,困难得到帮助,得以安享晚年。教会开展关爱老人的事工是蒙主喜悦的,也能在社会上做那美好的见证。

6.学术界举行“马丁路德与第三次思想启蒙论坛”

图源:Pixabay

去年12月6日,有学者推进《马丁·路德著作集》翻译,召开“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研讨会,希望对于《马丁·路德著作集》的翻译能成为一个里程碑,就像五四运动期间将西方学习引入中国一样。

今年4月26-30日,“马丁·路德与第三次启蒙”十场系列讲座在上海举行。主办方介绍说,首先,路德不仅是宗教改革家,而且是哲学理论、思想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改革家;但汉语学界特别是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中,对路德严重忽略,以至于对西学引介和理解上都存在着明显误区。其次,“第三次启蒙”是主讲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意指在1919年开启的五四新文化第一次启蒙运动和1978年改革开放继续的第二次启蒙运动之后,汉语学界现在需要进行第三次启蒙。所谓的第三次启蒙旨在以处理“全球化预警”中的“现代性”、“西方性”和“中国特色性”为核心,探讨国学与西学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与世界如何面对未来挑战而思索,而马丁·路德所代表的的思想传统在第三次启蒙中将扮演的角色则至关重要。

随后,“马丁·路德与第三次启蒙论坛”举行,从9月到12月间共10位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马丁·路德的思想、贡献和对我们的启发。

7.纪念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今年正值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诞辰200周年,全世界都在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俄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和预言家。他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对我们现代的文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内多家媒体和公众号从不同的角度纪念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和预言家。与此同时,多位基督徒也回顾这位深刻写出人类灵魂痛苦与挣扎、救赎与更新的作家,并分析他的多部作品中对于人性和信仰的思考。

尤其是不少经典的关于陀氏研究中,很多论者肯定其基督徒作家的身份,认为他借助其作品及一系列人物形象展现了基督教的伦理思想,为当时处于动荡之中的俄国,乃至处于现代性危机中的整个世界,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救赎之道。有学者提出,“爱”的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创作中核心主题之一,在揭示幻想的爱对爱的扭曲时,他指出建构前景:肯定信仰原则下的实践的爱。

中国基督徒对陀氏的纪念,也反映了伴随着本土教会的成熟,对于基督教文化和文学的发展的需求也进一步增长。

8.全球气候危机加剧 职场基督徒关注环保

图源:Pixabay
今年以来,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创纪录的寒潮、暴风雪、大雨和偏暖天气频繁出现。不仅我国今年多地遭遇暴雨、洪水,秋天出现北方连绵秋雨,南方普遍高温等各种现象,美国的高温和德国的洪水也令人苦不堪言。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剧,“几十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初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这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气候大会,世界各国领导人将参会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进行磋商。

身处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频繁的时代,身处职场之中的基督徒该如何面对环保话题?有基督徒专业人士给出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实际建议,比如减少燃料、电力等的消耗,减少食物和水的浪费、采用低碳生低碳饮食、减少外卖、适当减少肉类食物、更多使用环保的交通方式等。

9.互联网上的基督教:空间收缩、《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公布

今年,互联网的基督教空间明显收缩。首当其中的是2014年之后开始勃兴的基督教自媒体。4月复活节前开始,不少基督徒和教会做的微信公众号号被关停,多篇文章、视频、赞美诗等下架或无法上传。

12月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17号公布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五章三十六条,明确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并对许可条件、申请材料、使用名称、受理时限等作了规定。明确网上讲经讲道应当由取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寺观教堂组织开展。明确除《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教,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发布讲经讲道内容或者转发、链接相关内容,不得在互联网上组织开展宗教活动,不得直播或者录播宗教仪式。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以宗教名义开展募捐。

目前,执行方式和细则还未公布。不过,它在基督徒以及其他宗教的信众中引起许多回响和讨论,不少个体基督徒和教会对此表示忧虑,也有基督徒和教会等待具体的执行细则出来进一步探讨实施。该办法明年3月1日执行后,也将会对明年的中国基督徒群体产生深远影响

10.常态化防疫下的圣诞节 几多挑战几多纯粹


今年的圣诞节因为疫情等各种环境,面临许多挑战,不少教会取消了往年例行的圣诞晚会等大型庆祝活动,但也藉着小组、小型活动等不同的方式纪念主耶稣基督的诞生带来人类的意义。

有教牧同工也反思说,以往每当圣诞节到来之际,不少教会都利用社会上的热潮,举办各种布道会,吸引非信徒来到教堂,聆听基督的福音,但反而教会太多目光注视在圣诞庆典的预备和光鲜靓丽上,而忘记了真实地去注目耶稣。也有同工表示,以往常常看到圣诞庆祝有节目而有讲道,但常态化防疫下的圣诞节反而因为各种原因回归到强调神的话语上,更为纯粹。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