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如何帮助有抑郁症的人群?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3月19日 09:49 |
播放
图片来自pixabay 图片来自pixabay

昨天,笔者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端的人称:“活着没有意义,死了就好了,死了就是一把灰,就解脱了。”

听到这样的话,笔者着实吓了一大跳。虽然在电话中,笔者试图帮助她,但终究不是专业人士,能力有限,所以暂时也提供不了什么有效的帮助。但通过这件事,着实提醒笔者重新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有想要自杀倾向的抑郁症人群?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并了解抑郁症。

不要觉得抑郁症发病率很低。

事实上,抑郁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近年来,精神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近6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 但抑郁症的就诊率远远落后于癌症,有90%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也不要觉得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而已。

百度百科上称:“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倾向的朋友,请带他先去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医院,得到专业人士的疏导和治疗。

另外,他需要你的尊重、陪伴和关注。

尊重指的是,请你从内心真正的接受和尊重他是一个病人的身份,以及他们因为这个病而带来的行为习惯的改变,比如他们可能会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哭,他们可能会其他过激的言语行文等,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疾病带来的。尊重是帮助他们走出来的前提。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和患有身体疾病的人群一样需要人的陪伴。对那些因抑郁而痛苦的人来说,有人在旁边帮助和关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大到人难以想象。陪伴他们度过难关,能帮助改善他们长期的心理状况。

关注并不是说要隔三差五的问他“你好点了没有”、“你想不想吃点什么”……过度的关注可能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关注是日常的陪伴。不要把抑郁人群当洪水猛兽去对待,也不需要把他看成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他们做出来的非正常举动你也可以无视,或者是在他做完之后默默地帮助他收拾好惨剧。

因为抑郁症不是吃了药就可以好的感冒,是一个长期的征战的过程,还会有复发的可能。身边有抑郁人群的人,要有充分的耐心,做好心理准备,陪他们走这一条或许很漫长、或许有点黑暗,但是前面必定是光明的路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