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秋季易复发抑郁,该怎么应对?

作者: 谨心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0年10月16日 09:19 |
播放

“是谁到秋更悲凉”、“秋风秋雨愁煞人”、“万里悲秋常作客”......无数文人骚客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悲秋绝句。秋风瑟瑟,落叶缤纷,万物走向衰败。秋天也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

有病友最近跟我说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莫名其妙的就很低落沮丧。我说那很可能是季节的原因。在我没病的时候,一到秋天,就很浮躁。生病以后,秋天就是一道关。桂花一开,我就开始紧张“恐秋”。只要天气一转凉,睡眠就严重受影响,情绪随之很快低落。这个时候通常需要加药来调整睡眠。

这几天,我也同样遭遇了情绪波动,开始出现早醒现象。昨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宅在家里过37岁的生日,也不想去找朋友。平时喜欢做的事情也没心思做。越呆越郁闷......今天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还是来更新文章吧,不然真要复发了。

秋季为什么易发抑郁呢?

NO.光照减少

北极圈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人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住过地下室,也明显加重了抑郁情绪。这些都说明抑郁情绪跟光照有关。

入秋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白天时间缩短,日照也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光照减少产生抑郁情绪的机制并不明确,可能与光照能影响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有关。松果体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关联,对阳光十分敏感。

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五羟色胺(5-HT),5-HT在N-乙酰转移酶作用下生成褪黑素。褪黑素不仅能减少皮肤色素沉着让皮肤变白,也能诱人入睡。阳光能抑制酶的活性,从而使5-HT生成的褪黑素减少。当秋天光照逐渐减少后,酶活性增强,褪黑素的分泌增加。褪黑素能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能唤起细胞兴奋,它们的血液浓度降低使细胞兴奋性降低,可使人情绪低落。

5-HT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当5-HT更多地生成褪黑素后,其血液浓度也会降低。有一部分人会对“光照影响褪黑素分泌”这一机制很敏感,大脑内5-HT水平下降会更明显,就会出现明显的烦躁、悲观、苦闷等抑郁症状。

我就属于对光线非常敏感的人。当秋天过了,入冬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适,我慢慢适应了光照的减少,又会好起来。春天换季的时候,我一般不会有什么波动。

NO.气候影响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夏天为阳气最盛之时,所以人们在夏季生机勃发,精神情志趋于兴奋,思维敏捷,会消耗许多能量。而秋季阳气下降万物萧条,人也收敛封藏,功能低下,生机内藏,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这时如果能量补充不足则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中医五行说提出“秋天在五行为金,在五味为辛,在五色为白,在五化为收,在五气为燥,在五脏为肺,在情志为悲。”意为,秋季与五脏中的“肺”相对应,同时最容易出现悲伤的情绪。

《黄帝内经》讲道:“秋在气为燥,在脏为肺,在志为悲”。

秋季是燥气主令,尤其是北方,雨水减少,气候干燥,因此常易发生燥邪。燥邪最易伤肺,因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当秋天干燥的空气被吸入肺中,肺受到损伤,呼吸不畅,就像被“抑”住一样,肺腔产生了“郁结”的感觉。而一旦肺气虚,机体对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遇到些不顺心的事,就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

那如何应对秋季抑郁呢?

NO.主动预防,坦然接受

对于秋季抑郁,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就如同鼻炎、风湿等换季时会复发一样,要主动做一些预防措施,知道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这样即使“黑狗”又来了也不至于太慌张。

NO.加强日照量、光照量

多晒太阳,接受阳光沐浴。自然光能提高5-HT的水平,从而调节情绪,增加愉悦感和兴奋感。

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光照装置,使屋内敞亮,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消除抑郁情绪。

NO.加强营养

既然秋季抑郁很大一部分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全面的营养、荤素的搭配、合理的膳食尤其重要。

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多食用绿叶青菜、豆类、牛奶、花生、香蕉、苹果、瓜类等。

在阴雨天气时,适量增加糖类食品的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强活力,但不宜过多。

NO.多参加户外运动

秋游、登高、采摘、爬山、骑行、跑步、打球、散步......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内肽啡”这两种让人感到快乐的物质。

到郊外感受秋天的开阔清爽,体会豁达的心境,饱览层林尽染和硕果累累,欣赏大自然的秋韵之美,放松身心。但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

NO.远离负能量,靠近正能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天充满负能量的人如同病原体,要尽量远离,就像其他疾病要尽量隔离病原体一样。结交一些有道德、有修养、有知识、有见解、有头脑、能量高的好朋友。

NO.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如果病情严重了,及时就医,进行药物、物理和心理的结合治疗。


原文刊载于“谨心与郁共舞”微信公众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