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怎样才能消除负面情绪?

作者: 谨心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0年04月24日 08:07 |
播放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吐槽某人或某事时,就会有些热心的人来劝解:“令你不舒服的地方,恰恰说明你这方面不足,需要反思学习。”“你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有问题,才会有这些负面情绪。”“你要多感恩,多看看你拥有的,才能快乐。”

以前去教会时,也会有类似的教导:“不看环境,单单仰望主,靠主喜乐。”似乎人可以修炼成刀枪不入的金刚,不吃不喝不睡都能靠神喜乐。如果你还有那些负面情绪,就是你信得不好。于是,我花了好多年去追求所谓的“信仰好”,病情没有任何好转,相反还加重了。

如果你也接受了这些观点,你会认为负面情绪如果没消除,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尤其是抑郁症病人,常常内因归己,习惯性地自责。于是你觉得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想通过修炼己心,达到不愤怒、不悲伤、不焦虑的境界。

NO.1 情绪系统是人体生理系统与认知系统交叉结合的一部分,你无法压制它,也不可能“堵”住它

所有被你拒绝、逃避、压抑的情绪最终都会在到达你情绪抑制的阈限时,以更加猛烈和具有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比如抑郁和躁狂。

人接触美好时心情愉悦,接触丑恶时心情不快。这是人的感知系统决定的。如果能对外界完全没反应,那只可能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什么都感知不到了。就像舌头能尝到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可能只尝到甜味而尝不到苦味,除非味觉系统出了问题。

管理情绪的本质不是消除负面情绪,而是不让情绪影响到决策和行为,能够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其实,不仅是负面情绪,有时候正面情绪,比如狂喜也会让人判断失误,影响到决策。

NO.2 管理好情绪就要先接纳情绪

接纳自己也包括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允许自己生气,允许自己愤怒,但又不因它们影响大局。我们不可能修炼成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圣人。耶稣上十字架前还恐惧流泪,看到一些人在圣殿里做生意还掀桌子呢。歌神张学友说他现在开演唱会一样紧张,但这并不影响他演唱会的表现。

情绪是提醒我们有些方面出了问题,需要调整。我们先要分析问题是来自内在还是外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一味强调“修心”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其实是想以一种方式处理所有问题,想用一把万能钥匙打开所有锁。

NO.3 有些负面情绪是内在扭曲的认知引起的,需要改变认知

比如:工作中遇到点困难,就觉得自己不行,沮丧想辞职;同事遇到点事心情不好,碰到你没打招呼,就以为同事对你不满,自己在那郁闷半天;别人说话语气重了点,就觉得别人在骂你很受伤;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讨人喜欢,就自卑。

NO.4 有些负面情绪是外界的异常引起的,这时候一味“修心”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负面情绪也越来越重

我以前在职场被老油条欺负时,就想自己多做事也有好处,那些人天天坐着腰椎间盘突出症,长得那么胖也是老天的惩罚。但是我的让步却换来了对方的得寸进尺。我无法说服自己继续“修心”忍耐,而是奋起反击。最终扭转了局面,这些人再也不敢欺负我。现在我已经没跟他们共事,虽然工作比以前多,但心情却好了很多。

我因为多年抑郁身体很虚,其实情绪已经比较平稳了,但特别容易疲倦,心情也容易低落。心理咨询师总说我是过去的伤害没有处理完,要花很多能量去压制那些伤害的负面情绪,所以很累。但我真没有再为过去而耿耿于怀。后来咨询都无法进行下去。直到我补充了营养,恢复身体能量后,精力充沛,心情自然就好了。

我一同事一天闲得没事,老是跑来看我在干嘛,还天天愤世嫉俗骂社会骂体制。我觉得被监视被打扰。这是他的问题,我就跟他提出来,而不是憋着试图让自己心静来不受他影响。

有时候在网上遇到一些进行攻击杠精,情绪会很受影响。这时候就直接拉黑,而不是想着要强大到万箭穿心还能淡定从容。

与暴躁的父母相处不好,那就分开住。实在要一起住,对于他们一味的压制就“以暴制暴”地反压制。但前提是自己一定要够独立,尤其是经济上,这样你才有底气。该敬的孝道也一定要敬到。不要奢望着单单通过什么沟通技巧,给予爱来改善关系。好的关系一定是双方都努力的。单方的付出只是消耗,能量耗竭后就会抑郁。

NO.5 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

我现在也常常会哭。有人说:“感觉你好矛盾好分裂。一边说要成长坚强,一边又经常哭。”坚强不是不流泪,而是一边流泪一边奔跑。不管你多么悲伤,多么愤怒,多么恐惧,你的行动和选择都是由理性思维所做出的,而不是由情绪驱使的。这样你就成了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让情绪成为你的主人。

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人的情绪也是复杂多面的。正是有各种不同的情绪,我们的体验才丰富,生活才五彩斑斓。所以,我们要接纳情绪,与自己复杂的情绪——尤其负面情绪——和平共处,让情绪在可控的范围内,而不是试图消除它。


原文刊载于“谨心与郁共舞”微信公众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