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牧者分享丨面对物欲,基督徒当靠主足知常乐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1月28日 09:15 |
播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变得越来越不知足,小的时候以为有肉吃就是幸福,现在每天都能吃到肉又觉得每天都能吃到山珍才是幸福;小时候穿上新衣服就会感觉到幸福,现在经常穿新衣服却依然感觉不到幸福。

有人说:“人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就变得不容易满足了”。但“为什么人拥有的多了反而幸福感不那么强了呢?”我家有之前没用完的粮票和纸质一分、二分钱的钞票,母亲总会说:“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因为不用再担心吃不上饭了”,只是我却并没有像母亲那种满足感。

当我今天翻起圣经看见:“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这句话的时候我醍醐灌顶。我忽然间发现,一个人有敬虔的行为很容易,但内心中除去贪心太难,然而一个人不除去贪心的话,就很难拥有一个真实敬虔的生命。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大多数基督徒都受到了贪欲的影响,车子、房子、票子,甚至在一些教会中聚会前、聚会后谈到的都是物质的话题。上帝太知道人内心中的私欲,所以在诫命中告诉人“不可贪心”,只是现实中人早已在物欲的追逐面前,忘记了这句话。

一个人是否拥有知足的心态,与他实际的生活情况没有必然的关系。
保罗曾说:“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从保罗的表述中可见,知足之心是需要学习才能得到的品格,不是因为拥有而知足,而是因为相信顺服神的旨意才知足。所以真实的知足并不是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心目中的金钱,因为建立站在物质层面的标准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真实的知足乃是经历生命塑造之后发自内心对上帝的顺服、对神的相信、对神主权的降服。

这也就是为什么约伯在极大磨难中依然能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对神的信心,已经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层面,而是建立在看不见的信心层面,所以他心甘情愿从神的手中接受福也接受祸,并且能以此为知足不以嘴唇得罪神。

由此可见基督徒想要拥有知足之心,断然不是建立在肉体的标准中,乃是建立在属灵层面。当外邦人将目标、追求建立在物质满足的时候,基督徒则需要更好的靠近基督,与神同行,才能脱离世俗浮华的影响。

为何喜乐之心越来越难以拥有?使心变得疲累的并不是因为事情的艰难,而是因为被欲望的吞噬。非基督徒以为自己的目标达到了就能获得喜乐,只是他却忽略了当一个目标达到之后另外一个目标也随之而来,所以一直处于受苦中。然而对于基督徒而言,认识到真正知足的方式并不是以目标的完成程度,而是使自己的内心中的贪欲逐渐减少以神所赐予的为满足,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看似清贫的基督依然能喜乐生活的原因。

客观的说,真知足并不是与财富相随相伴的。一个人拥有的虽然不多,但如果他想要的不超过自己所拥有的,他就是最知足的。然而,若一个人已经拥有很多,但他却想要得到更多,他就会遭受痛苦的煎熬,在如今的时代中,这是基督徒所要学会的最重要的功课之一。

当我们谈到“知足”这个词语的时候,知足并不是自甘堕落、知足不是自我放纵,知足而是以上帝安排的为满足,但是在拥有的时间和精力上要不遗余力的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不为现实的事情所束缚的时候,我们就能更专注在神让我们做的事情上,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拥有属天丰满的价值。所以知足并不是不努力,就像德兰修女一样,她为自己的衣服、食物没有任何的追求,但是她在福音的事工上却付出一生的代求,这就是所谓的知足,为自己的事情知足,然后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上帝安排的事情中。

保罗、彼得、戴德胜......历代忠于服侍神的人,哪一个不是为自己无所求,为基督求一切的人呢?

这些见证人,虽然今生没有为自己赚取分毫,但是在永恒中却会得到极大的赏赐。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生有限、短暂的时候,又岂会不知足呢?

希伯来书中谈到有信心之人的时候曾记载说:“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当基督徒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看为过客的时候,就不会留恋其中的富贵和财物,因为这一切都将与我们毫无关系,那永恒的基业才会永远我们存留。基督徒常常羡慕那些富人,却意识不到财富所带来的问题。“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切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中,靠着主过敬虔和知足的生活,欢喜快乐走过余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