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基督徒感悟:真理可以争辩,但不可在争辩中失去真理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12月09日 08:56 |
播放

某个教会里只有两位牧师,一男一女,平时还算融洽,配合也算默契,两人在讲道上的恩赐也各有千秋。可是 ,有一天两人却因为举行圣餐礼的一些事宜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具体细节不提,最终男牧师怕因此影响教会的合一,便停止争辩,一切都依照了那位女牧师的意见。谁知,即便如此,那位女牧师还是不屑一顾地离开了这个教会。

本来教会就仅有两位牧师,突然离开一个,教会的牧养力量自然受到折损。最可怕的是,平时倾向与追随那个女牧师的一些信徒,也随之离开这个教会,还有一些信徒看见牧师之间的矛盾与分裂,即刻便被绊倒,也离开教会而不再信仰。这一串的连锁反应,让主的教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对圣经真理的争辩,应该是为了坚守这一真理,但结局却让教会遭遇了一场不该有的损失,使得对真理的争辩损害了教会,绊倒了信徒,主的真理也随风飘走。类似事情不仅在牧者与领袖之间发生,在信徒之间也是经常发生的。

真理自然可以争辩,争辩的目的是让人更加认清真理,得着生命的造就。如果陷入争辩的输赢上,陷入争辩的对错上,一个人内在的私欲就自然会从里向外蹦跳出来,干扰圣灵的工作,被撒旦所利用,成为阻碍我们信仰的绊脚石。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争辩的实际意义,不但不能从中受益,反而因此失去真理。如果长此以往,内在的信仰也就因此不复存在了。我们争辩得越是激烈,越是尖锐,就越是容易进入撒旦的网罗。所谓的坚守真理,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说教。

十九世纪著名布道家司布真对此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说,有两位学问高深的博士在讨论着食物的本质,两人争的面红耳赤,都很生气。但有一位头脑简单、没文化的乡下人,却在一旁正尽情地吃着那摆在他们面前的食物。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在主内有一些好争辩、爱批评和喜欢怀疑的基督徒,他们就像那两位博士一样,总是在为真理争辩,不但自己不能彼此得到益处,对其他人也没有好处。所以,我们只有效法那个头脑简单的乡下人,以神的话语作为精神食粮,才会真正的得着神的造就。

其实,在教会里类似乡下人的信徒很多,都在默默地“吃喝”着主的真理,滋养着自己的灵性生命。这样的信徒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但只要记住了牧师讲的一句话语,便会义无反顾地按着真理的要求去遵守和践行。

在教会里,凡是好争辩、爱挑剔的信徒,几乎都是比较聪明的信徒,对圣经真理也是比较熟悉的人,更是肯学习和钻研神的真理的人。对在信仰上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敏感,如果教会给以正确的引导,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护教卫道的基督勇士。在当下,异端学说、曲解圣经的现象很是普遍,教会也是需要这样的勇士的。

犹大书里告诉我们:“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因为有些人偷着进来,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是不敬虔的,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犹1:3-4)”

所以,争辩是必要的,无论是牧者还是信徒之间,发现有人歪曲篡改圣经、扭曲乱解神的真理,就一定要给以指出,劝其悔改。如果我们在真道的行进中是非不分,在走向永生之路上就完全可能迷失自己。因此,我们“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做准备,要成为属灵争战上的勇猛者。

赞美诗歌《奇异恩典》的作者约翰·牛顿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看重基督的荣耀,我们就会看重他教会的和平与合一,我们若看重教会的和平与合一,也会看重教会的纯洁。说的更深入一点,如果我们对于任何、全部的争辩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很有可能意味着我们对于真理本身也是无所谓的。”这无疑说出了争辩的重要意义。

显然争辩是必要的,但不能因争辩而失去真理,辱没了真理,更不能因争辩而让教会蒙羞受损。在争辩中,“ 唯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诫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后2:23-26)”这就告诫我们,争辩不但是有界线的,也是要讲究态度和信仰的,尤其是那些牧者和领袖更要如此。

一句话,不能因为争辩脱离了信仰的轨道,脱离了主的真理。我们争辩是为主的真理而辩,不是为了个人私欲争辩。是为捍卫主的真理而辩,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属灵”而辨。一切脱离了主的真理的辩论,都是属于肉体的冲动与激情,很容易滑向给人定罪的歧路上去 ,酿成教会的纷争与分裂。

这是我们时刻都要加以警醒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