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观察与思考丨家庭习得与基督教皈信的关系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9月23日 08:53 |
播放

在宗教增长模式中,家庭习得占据很大的比例。家庭习得是指,家庭的宗教氛围或者家庭主要成员的宗教皈信,给在这个家庭中新成员的成长带来影响,自然而然获得该宗教信仰的认同。

这一点,我们通过斯塔克的理论可以验证,如果说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国教化之前的皈信依然依靠社会网络,依靠自身社会关怀来吸引信徒,那么国教化之后,可能就依靠家庭的代际传播了。

而伊斯兰教更是如此,由于其国教化的特点,家庭习得性皈信更是成为其宗教传播的主要模式。

但是在中国,可能有些意外,家庭习得的皈依模式,没有成为最主要的增长模式。最主要的增长模式是处境需求性皈信。

中国基督教的增长,有赖于宗教特殊的环境。经过历次的政治运动,其它宗教已经被消灭,最后基督教成为一支独大的宗教,因此当环境转变,基督教自然没有竞争对手,那些潜在的可能皈依其它民间宗教的信徒,也就别无选择地皈依在基督教之下。

在第一场需求性皈依之后,家庭在基督教的传播和增长方面应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并没有。

家庭在众多的社会设置中,是主要的社会化场所。社会化在社会学上是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狼人这个故事,一个孩子自出生之后就与狼生活在一起,从而在他的自我认同中,就自认为自己是狼家族的一份子,从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上,他与其它狼无异。相对于社会化而言,这是狼化。因此,一个自然人是指没有获得其行为和道德规范之前的自然状态,这个时候你给他施加什么影响就可以将他塑造成什么人。因此社会化就是一个自然人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将外在于自身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转化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过程。

而社会化中,家庭则是重要的一环。除了家庭之外,学校也是社会化的主要社会设置。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在基督教皈信上,往往产生竞争性,从而弱化或者替代家庭习得的皈信效果。

家庭习得性皈信中,还要看孩子与谁在一起成长的因素,如果家庭成员中,归信基督教的人员并不在占据多数,或者不主导家庭生活,那么这种习得性皈信也无法实现。

因此鉴于种种因素,家庭习得式皈信,在中国基督教增长中,并不占据主要。但是除了需求皈信之外,家庭习得也是仅次于需求性皈信的方式。

但是在中国传统基督教中,并未将家庭皈信放在自身发展的主要地位。

教会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信耶稣的效果,疾病得医治,危机得度过等,因此始终把需求性皈信放在首位。

传统基督教教义内容中,至今缺乏对家庭建造的重视。笔者小时候,对基督教的概念就是信耶稣全家上天堂,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不信,那么就无法在天堂团聚。这种传播方式,是恐吓加引诱的方式,并不能带来传统的家庭皈信。

基督教对营造家庭的忽略,还表现在其传播的家庭皈信中,只有笼统的教义目标,却缺乏实际操作的细节指南,换句话说就是口号胜于行动。此外,这种口号还是服从于需求性皈信,也就是信耶稣之后,全家都会顺利,这对于那些家庭成员中不顺利的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此外,信徒在家庭社会化过程中,为孩子所提供的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往往与社会冲突过大,这样即使孩子在幼年,未进入社会之前皈信基督教,成为教会成员,但是一旦进入社会,在这种冲突的重新选择中,往往会抛弃先前接受的基督教规范,从而放弃基督教皈信和教会成员身份。在二十年前温州轰轰烈烈的主日学运动,却没有带来这些主日学成员进入社会之后的皈信潮,要知道这些成员大多出生成长于基督教家庭中。据说有人统计过,对主日学成员大学毕业之后,皈信基督教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七。而这些皈信的少数人中,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还可能放弃。

究其原因,那就是教会忽略了家庭建造,忽略了基督教伦理规范与社会规范之间的链接和延续。

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认为,社会化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同时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42 页)关键是传统基督教无法在家庭规范中,为新出生的成员建立人格,这种建立的人格往往是不健全的人格,有很多缺陷,当他在进入社会之后,无法与社会伦理规范和准则对接,这样就不能有效地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和社会群体参与。他要么留在教会之内,要么放弃这种基督教规范,其它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耶稣是很重视家庭在福音传播中的作用的,他把孩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望尘莫及,“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 18:1-5 和合本)可以说孩子一直是耶稣关注的中心,也是福音传播的中心对象。但是在传统基督教里,好像并不是如此。

传统教会对需求性皈信的重视,导致他们对家庭社会化的忽略,或者因为文化水平的有限,而对有效的家庭建造束手无策。

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基督教在需求性皈信的地位可能被社会保障替代,从而带来基督教增长的停滞,那么此时家庭习得性皈信就应该成为基督教增长的主要窗口,但是现状可能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反思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