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特写丨澳门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马礼逊教堂

作者: 罗凯伦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5月06日 07:54 |
播放

16世纪,在经过多次考察和尝试后,拥有强大船队的葡萄牙人最终定居澳门,作为面向当时中国的一个据点。

随着葡萄牙人开放澳门,1552年,福音由耶稣会传教士传入澳门。1807年,基督新教则是由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传入。

笔者日前访问了这座坐落于澳门基督教墓园的马礼逊教堂,这为一座白色的罗马风格的小圣堂,教堂的画窗上刻有一本圣经的图案,上面写着“太初有道”。这就是澳门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

这所教堂虽然以马礼逊命名作为纪念,但其实它的前身和马礼逊并没有直接关系。根据马礼逊教堂(Morrison Chapel)门前的公告栏介绍,马礼逊教堂全名为圣公会马礼逊堂(MacauProtestant Chapel(Anglican Mission)),原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21年建造,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道所。

从18时期晚期到1834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经商,其章程规定,英国必须差遣圣公会牧师来负责供应雇员的属灵需要,并且雇员必须定期参加教会礼拜;所有在教堂举办的洗礼,婚礼和葬礼仪式都必须记录下来,定期发送给伦敦总部。

1834年,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在华贸易的垄断权,随之也失去了马礼逊教堂的管理权,转而由英国政府管理。1870年,管理权则转移到受托管理委员会,受托管理委员会至少要有三名领事或者两名居住在澳门、来自两个拥有基督新教的国家的高级代表组成。通常,委员会的成员来自英国,美国,荷兰和德国等。1921年,杜培义主教(Bishop Duppuy)推动教堂重建,但教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重建后的教堂必须隐藏在高墙之后,而且不能有教堂敲钟。次年,教堂重建工作完成,祝圣为“上帝的圣殿”,就是现今的马礼逊堂。 

二战时,来自香港圣公会女助祭李添媛(Florence Li)负责教堂,教堂当时成了澳门难民的避难所。因抗日期间澳门牧养的需要,李添媛在1944年1月15日被按立为普世圣公会第一位女牧师。

二战后,教堂以马礼逊命名。

目前,马礼逊堂由香港圣公会澳门传道地区辖管,按照圣公会礼仪进行礼拜。会众来自不同的宗派,多达11种民族。

马礼逊墓园

如今走在这座具有历史感的白色的小圣堂,可以看到它的两旁嵌入墙体的纪念碑是用来纪念久居澳门的美国人詹姆斯·安迪葛(James B. Endicott,1814-1870)及一位牧师的儿子亨利·马基臣(Henry Davies Marcesson,1823-1869),左右两边的墙上挂着七幅画,记录着这个教堂的历史,同时也纪念着马礼逊在华的宣教工作。

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及其家人则埋葬在礼拜堂后面的基督教坟场(又称马礼逊墓园)。1821年,马礼逊的妻子在澳门病逝。当时,马礼逊受聘于东印度公司从事翻译工作,请东印度公司出面向遭葡萄牙殖民的澳门政府申请将现址改为坟场,由此,成为了澳门第一座基督教新教坟场。1857年,市政厅禁止市区埋入任何死者,坟场因此关闭,完整保存至今。

马礼逊同妻子玛丽和大儿子约翰埋葬于此。马礼逊墓碑的旁边有一块小小的碑石,埋葬其夭折的小儿子詹姆斯。墓碑旁立有《马礼逊博士去世百年纪念碑志》,由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全体会友敬立,时间为1934年8月1日。马礼逊全家的墓碑对面则是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岳父台约尔牧师(Samuel Dyer)的长眠之处。

墓园共有189座墓地,埋葬大多为来华的英国商人,殖民主义者和在战争中身亡的将领和传教士。其中包括著名的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