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从旧约看:赎罪祭的本质与果效

作者: 韩恩泽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3月07日 08:49 |
播放

引言

往往对于赎罪祭的认识是表面的,仅仅以为带来的得救就可以,但并没有明白赎罪祭对人生命的意义。赎罪祭是怎样一步一步显明在耶稣身上的,这是每个选民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旧约对于赎罪祭的看法和新约中对于赎罪祭之间的关联和不同,这是信仰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然而对于当下的每个选民来说既然接受耶稣作为赎罪祭,侍奉的生活和道路就应该有所突破,不应该将恩典当做放纵的产物,更应该珍惜神的作为,用信心回应神在每个人心中做成的大工。

一.赎罪祭的本质

赎罪祭是神为罪人开的恩典之路,没有赎罪祭人犯罪后就不能得到赦免,从此不再有机会进到神面前,以至于关系从此破裂,没有修复的可能。从旧约看赎罪祭的意思就是人因为罪的缘故将祭物献给神,这就是付上罪价来显示神的公义;赎罪祭在原文引伸出来的名词,意思是除罪,当然也可以译为洁净的意思,这实则就是为了罪得赦免,显示神的恩典。  

而从新约看赎罪祭保罗就用一个新的层次来讲述赎罪祭,在罗马书中保罗提到“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身中定了罪案”。  保罗在新约所提出赎罪祭靠着神儿子的代赎。罪已经在基督的“肉身”中,就是在祂的人性中,被判决,被处死;而在人性中的罪同样得到解决。保罗所强调罪的权势是一个宇宙性整体,却在一个定点被击破。

赎罪祭不仅仅是一个献祭的过程,更是献祭者对神忠心和信心的表达,因为要忠心与神,所以不愿与神隔绝,仍重新回到神的面前。反观在神创造的完全、完整、完美之中,因为亚当没有忠于职守,更违背神的命令以至于被赶出伊甸园;在伊甸园中亚当作为一个祭司的角色,却没有尽到祭司应有的责任,失去对神的信;当然神依然在人的堕落上建立正确的带领,为亚当预备代赎的救恩。神亲自为亚当宰杀牲畜,以牲畜的皮子作为他们赤身露体的遮盖。由此神第一次为亚当做成了赎罪的遮盖,神因着自己慈爱和公义的本性预备了的救恩,就是那要来的女人后裔——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要成为最完美的祭物。至于祭司所献上的祭物作为赎罪祭,也是神对于献祭的严格筛选和要求,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献祭的,神定下不同的身份等次有着不同的献祭要求,这实则就是神对于献祭的人严格的要求,认真对待自己犯的罪,而不要轻轻忽忽,要知道神是轻慢不得的。例如为以色列民会众献赎罪祭,首先要献一只公牛犊,受膏祭司要取公牛的血,对着神的幔子弹血七次,再把所有的血倒在会幕的门口,最终把脂油烧在坛上,收拾后牛要搬到营外烧了。  

其实在这么多赎罪的仪式和程序当中,可以明白赎罪祭所注重的是犯了罪的人在神面前的态度是如何的、是否愿意认罪,以及犯罪之人甘心乐意参与到献祭的程序当中,并凭着信心献上。赎罪祭在旧约时代所强调的是为误犯了罪的人而献的,误犯的意思是错误地犯罪,这也是在强调只有错误地犯的罪,罪祭才能发挥赎罪的功效。故意或擅敢行事的,罪无可赦,必被剪除。然而在新约中关于对于赎罪祭强调的不是误犯罪,而是故意犯罪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赎罪的祭就再也没有了,在这之前有一个前提就是当得知真道以后,故意犯罪的,这是在说明人对于罪恶的态度,以及对神话语的认识是重要的。

人会为自己犯的罪付上相应的代价,不应该将赎罪的祭物当做死板的仪式,渐渐地失去信仰的真意,而应该明白当下这祭物不再是牛羊牲畜,而是耶稣一次的献上做了永久的赎罪祭,这也并不表示人可以任意而行,胡作非为,而是要明白耶稣亲身作为赎罪的祭物,这样的代价是值得每个人感恩和信心回应的。虽然不用再献上牲畜作为罪恶的转移,但应该用圣洁的生命活好信仰的道路,不再因无知而犯罪。

二.赎罪祭的目的

关于赎罪祭的目的,旧约明确地表明赎罪祭就是以牲畜来代替人的罪而死、流血。对于误犯罪的人带着祭物献给神,他要将无残疾的公牛带到会幕的门口,有一个动作非常的重要,就是他要在神面前按手在无残疾的公牛的头上,亲自把牛宰杀在神面前。  其实对于犯罪的来说按手的象征就是罪的转移,罪会转移在牲畜的身上,这牲畜将会担当人所犯的罪恶,再加上祭司弹血和抹血,也表示遮盖罪恶,消除神的震怒。因为牲畜承担了献祭者的罪,因此要将牲畜焚烧营外接受罪恶的咒诅,也象征要献祭的那罪已经完全除去。

当然在新约赎罪祭是要人明白耶稣作为祭物一次的献上就永久的有效,不再像旧约中人误犯了罪就要牲畜作为祭物,只要人活着就要不停地献祭,因为人最终无法战胜罪;但耶稣满足的不仅仅是赎罪祭的要求,更完全了挽回祭的要求,因着神在十字架上判定主耶稣的罪时,把人类的罪完全归咎于主耶稣身上,耶稣成为罪恶的担当者,本来人需要承担神的烈怒,但因着耶稣的代赎替每个人承担神的烈怒,所以耶稣满足的不但是神公义的属性而且还满足了神圣洁的属性。  

赎罪祭从圣经的整个神学框架看来,这是神建立与神和好的方式也或者说神主动与人和好的救恩计划。因着亚当犯了罪,那么他的罪就归咎在他身上以及他的后裔身上,亚当在属灵的光景上失败,所以他的后裔也将要经历作罪恶的奴隶。  但神因着自己的主权和启示将赎罪的恩典赐给人,这恩典是在耶稣身上显明出来,为要让每个人参与到神国度的荣耀和成为神圣洁的谱系。

 所以赎罪祭的目的其实要解决人犯罪的一个结果,而有了赎罪祭是对于自己罪恶的赎价。就如上文提到人犯了罪会有罪咎,这罪咎是人自觉要承受神的忿怒,但有了赎罪祭人就不需要再担心罪咎的问题;旧约来说人会因着祭物自己不再承担罪的结果,新约来说人有了生命的保障和不再惧怕罪恶权势的能力。对于当下每个人来说赎罪祭要达到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就是与神的交通不再有任何的阻碍,罪恶不再是隔绝,因为耶稣已经破除罪恶的隔绝,人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祷告、祈求、赞美、敬拜,将自己的软弱交给他,因着他的权柄和大能而活出圣洁的生命。

三.赎罪祭的果效

通过以上地两个方面的阐述赎罪祭是神为人设立的得赎方法,赎罪祭也是关乎人信心的层面;并不是仅仅献上祭物就可以了,上文中也一直在强调赎罪祭的做成,使人与神之间不再有罪的隔绝,同时也因着信心的献上就可以与神产生交通,并且建立亲密的关系。在这一方面主要论述,赎罪祭所带出的果效与作用,赎罪祭是神在人软弱上显得完全,是神让人从新有选择顺服神的机会。

在旧约中赎罪祭所带出的是人依然有能力在神面前做神的子民,并不是说人一旦犯了罪就成为了无能为力、失去一切人,而是说人通过赎罪祭可以继续做神的子民,并且罪恶不会成为一直地控告,因着所献上的祭物,人就不再背负罪咎;就如上文提到神的忿怒也转移到祭物的身上,但不足的是人一旦犯罪就会持续不断地献上祭物,因为人在世界上活着,又因着人里面有从亚当堕落后的罪性,所以赎罪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也是神考验人愿不愿意谨守遵行神的话语。

在新约看来赎罪祭就不再是凭借人所献上的祭物了,就如希伯来书中提到靠着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了。新约所带出的观念是耶稣作为祭物,只需要一次,不会被重复,人就达到了成圣,也就是说不用再去献上别的什么祭物。耶稣成为祭物能够作为赎罪祭有几个方面,第一耶稣圣洁无罪,第二祂甘心乐意,第三就是祂死里复活;这也带出真实的赎罪祭就是耶稣,只有靠着耶稣才能够得救,而靠着祭物是不能够得救的。

新约赎罪祭不仅仅是联系到成圣、圣洁的问题,更关系到人得救的问题。因为旧约的祭司献祭是祭司代表人来到神的面前,而新约是耶稣亲自把每个人带到父的面前。虽然说在新约当中不用重复地献祭,只需要耶稣一次的十字架作为代赎的工价就可以了,但人依然要凭着信心领受这份救恩,毫不疑惑,这并不在乎行为的完全,而在乎信心的真实,因为就连人仅有的信心也是神给的。

所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赎罪祭所带出的果效也是多个层面的,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赎罪祭都不会是过时的;赎罪祭是神恩典的彰显,人不再背负守不住律法的痛苦,更不再担心失去圣洁的指望和得救的机会。从整本圣经来看赎罪祭的果效就是神至高的美意,以及人意想不到的恩典。没有比神预备的赎罪祭更美好的,也没有比神所做的救恩更好的。促成赎罪祭的果效完全不是取决于人,乃是取决于神的护理,当然人理当对神有认罪悔改的回应,以及信心的回应,这并不是应付了事,乃关乎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

四.总结与应用

综上所述,赎罪祭是神对人救恩的方式,这也是神为人的生命预备的出路。通过以上的分析,赎罪祭与当下每个基督徒都是有关系,我们可以透过赎罪祭再次恢复与神之间的关系,赎罪祭更是我们得救的唯一途径。所以认识赎罪祭不是我们信仰的最终的目的,而是接受赎罪祭对我们的生命的拯救才是最终的目的。耶稣用自己的的生命做成赎罪祭,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不应该轻忽这分救赎,我们当在侍奉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从新的生活与新的生命体现出来,因为一个被救赎的生命不应该老是活在老我里面的,以及被情欲所掌控,而应该用全身心地活出敬拜神的生活。

所以我们应当纠正自己的问题,反思神在教会的地位是如何的,恩典有没有太平凡,审判是否太仁慈,福音是否太廉价,基督的赎罪祭是否太普通。  若是我们无法处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所信的就是有问题的,我们所传的也是有问题的。

我们既然凭着信心领受赎罪祭的大能,那么我们就有圣洁的生命和得救的盼望,于此同时我们在实际的侍奉生活中活出圣洁的见证,无论是言语、心思和意念、行为,我们都当谨慎自己。我们更让周边没有悔改信耶稣的人看到我们活着的盼望和喜乐,并且靠神的能力来影响他们归信基督;主耶稣的赎罪祭并不是自私的,而是为每一个悔改的人所做成的,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努力地将福音带给更多的人,使神的名大得荣耀。


参考书目

洪共勉。《利未记注释》。香港:天道书楼书版社,1990。

威尔斯。《孤独地神》。吕素琴译(香港:天道书楼出版社,2006。

威廉.端力斯。《认识旧约神学主题》。冯美昌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2。

任以撒。《系统神学》。中国:宗教社会出版社,1990。

比尔.阿诺德。《旧约透析》。文子梁译。香港:国际圣经协会出版社,2001。

华尔顿、麦修斯。《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李永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