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澎湃新闻网刊登了对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的专访。其中卓新平被问到“近些年中国各种宗教发展兴盛,比如周围越来越多人成了基督徒,佛寺、道观的香火都很旺。这是普通人一种朴素的观感。您作为宗教方面的专家,如何评价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总体情况?”
对此,卓新平如此评价说,“宗教在中国肯定是在发展,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当前处于一个多元的世界,人们包括精神诉求在内的各种诉求也会多种多样,势必会有一些人进入宗教领域。由于这个领域以前一度是封闭的,所以现在有一些人进入宗教领域,就可能让社会中其他一部分人感到比较新奇,或者少部分人感到有些不习惯。其实那都是正常现象。”
他还讲到,“事实上,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的历史上,大多数人信仰宗教是普遍态势…宗教信仰在中国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只不过有时候从公开转为秘密,从显现转为隐蔽而已。即使在文革期间也存在宗教,只不过处于地下状态而已。因此,我个人认为宗教发展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另一方面,尽管有这么大的发展,但根据我们最近做的一些调研,整体来看,有具体宗教归属的人数在中国还是属于少数。这个数据一开始是华东师范大学收集的,虽然没有官方披露,但据我们了解基本上是准确的:中国目前有三亿人左右信仰不同的宗教。和十三亿接近十四亿总人口比,这三亿还属于少数人。”
而对于宗教增长的现象,卓新平认为:“对于少数人的信仰,我认为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尊重,不能歧视,也没有必要抱有偏见。宗教信仰是正常的诉求。老百姓在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他可能就会进行更多精神上的思考。对于精神上的思考,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具有同一种精神,多元是人类正常发展的一种现象。我们希望这个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多元求同、多元共在,这才叫和谐;只有一种声音、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这不叫和谐。我们现在承认多元社会,就是倡导多元和谐共构。我们要关注如何在这个多元信仰的形势下把中国的和谐社会搞好,我们的功夫应该下在这儿,而不是担心多少国人信仰宗教后中国会如何如何。”
与此同时,他继续延续近年来他多次的呼声:“我个人认为宗教首先应当‘脱敏’,不要把它看作敏感的领域,而要把它看作正常的精神现象。老百姓有各种诉求包括宗教诉求,这都是正常的,我们的《宪法》也谈到公民有信仰的自由。”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