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特稿】基督徒教育专家谈当下中国教育两弊端 指教育最重要是让孩子懂得敬畏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3月06日 10:55 |
播放

“回首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错过很多美好时光,除了忙着应付各种考试,好像什么也没学到,但后悔已经晚了,但我坚决不愿意自己的三个孩子走同样的道路。”这是广州“在家书院”的校长陈姐妹对当下教育的慨叹。

1个孩子12年,3个孩子就得花36年,精于数学的陈姐妹如此一算,认为如果自己三个孩子留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里,仅仅是为要那种虚假的安全感的话,她觉得不值得。

既然不愿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那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合适呢?试了送老大上3年的国际学校后,陈姐妹有些失望,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就像美式教育表面给人的感觉,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教育太松,根本学不了什么东西。陈姐妹坦言,学校太放纵孩子‘玩’的欲望了,直到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他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愿。

所以在“走投无路”之际,陈姐妹勇敢地选择走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在家教育,为了担当好在家教育孩子的重任,陈姐妹深刻反思和剖析了当下中国教育的弊端,以免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步其后尘。应基督时报同工的邀请,她主要分享了中国教育体制的两大问题。

一、教育简单化

陈姐妹坦言,经过自己十几年对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她明白了教育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但中国教育却把它简化成一个考试,而考试里面的内容简化成教科书,这么庞大的一个东西竟然被简化成这么一点点,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二、碎片化

人生是一个整体,人重要的是不要怕犯错误,很多时候你作为一个整体看一件事情和以一个细节看东西完全不同。例如一件艺术作品,当你从某个细节去看的时候,局部表现很好,但它整个风格就是不对,整个范儿感觉不对劲,那么它的细节就不能掩盖整个东西。

陈姐妹解释说,“我觉得中国教育就这样,把所有的细节拿出来拼,例如乘法口诀背得很好。整个中国教育就是在拼细节,导致的原因在于,很多时候,从幼儿园老师管幼儿园来看,其实幼儿园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开心,并没有教什么东西,为了不教太多东西,园长还会弄出一套合理化的理论来。”

然后,到了小学,每个科目的老师只是管自己教的那门学科,例如语文老师,她就负责教好三个班的语文,不管你喜不喜欢这门学科,不管你将来怎么样,他/她只管你每次考试都考好,至少不低于其他班级就行,数学老师同样如此。每个年级都是这样碎片化的过程,那么小学升初高中同样如此,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最后的考试效力,那么考试就成为了指挥棒,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在碎片化情况下,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而且当不用学习的那天就不会学习了。高考完后,觉得自己最苦的阶段都过去,到大学就不想学习了,这是碎片化的教学过程导致。

然而,陈姐妹坦诚地说,这两个问题很难改变,每个都是在这系统中盘根错节,每个在系统中的人,每个体制、制度、每个考核互相纠缠,很难做任何改变。“我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孩子,那就开始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她补充道。

同时,她也谈到自己做教育时遇到的难题:“人很有意思,经过深层次思考,一方面虽然不喜欢这种功利性的碎片化的教育制度,但当自己真正开始做教育时,心里就想,不就是高考嘛,给我12年,我肯定能搞定你的高考,这是我做教育时的底线。但是当眼睛被打开后,我发现教育不等于考试,教育是这么庞大的一个工程,是你一个人做不了的,所以就开始办学校。”

原本觉得连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搞不定了,但结果把面铺得更大,陈姐妹笑着说,“在神里面很奇妙的是,当回首来看8年在家书院所走过的路,发现这一切不是我的计划,是神的计划,不是我走的,是神走的。”

据陈姐妹分享,无论是在家上学、小型学校或者是外面的非基督徒办的私塾,都叫体制外的教育,都是父母出于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怀和在乎,有勇气的人就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但从长远来看,陈姐妹充满了盼望,“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开放的,因为因为经济发展之后,带来的就是教育和文化的开放。否则老百姓会用腿选择,这里不行的话我就走,所以很多移民潮出现,几乎都是为了孩子而移民。并且目前出现留学的低龄化,都反映出中国教育需改革的问题。”

最后,陈姐妹强调,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不做出任何改变的话,未来的教育之路会面临很大的危机,今天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根到教育的问题,也就是人出了问题。

因为教育的功利化、碎片化后,连小学生交流的方式都很低俗,陈姐妹忍不住说道,“现在小学生的顺口溜都非常庸俗。当你坐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看孩子们讲话的方式,真的很低俗,显得很轻蔑,用不尊重的方式彼此对话,他们生命中是没有敬畏的。我不要自己的孩子跟他们一样。”

“我作教育的时候,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妈妈,就像《圣经》里讲的特别明白,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从小教孩子懂得敬畏。”陈姐妹意味深长地说道。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