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小学学习《论语》的时候,老师提到孔子所说的一句话:“一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谦卑的表现,也是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并且心里常常有对人对事的错误做出回应的表现。而对于基督徒来说,更是如此。上帝将真理赐给了我们,又将祂的儿子耶稣基督赐给了我们,还将我们安置在祂所设立的教会中去牧养。我们岂不是更应该比世人更殷勤地省察自己,以此来追求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吗?
一、按照真理的标准来省察自己
在我服事的经历当中,我发现对信仰不认真的人通常都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肯顺服在真道之下。
我认识一位姊妹,她信主已经超过20年的时间,但却常年游走在许多个教会当中,通常是哪里有热闹的活动,她就去到哪里。多年来不肯委身在一间教会中,由此她的生命也没有成长。特别是她的许多观点不在真理的标准下,而是坚持着自己从感受、经验而来的主观判断。
这让我看到一件事,就是她并没有将自己的生命放在上帝的话语的权柄之下,而是以自己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当我们忽略了自己的观点是处在堕落的罪性当中,需要被真理光照和更新时,便会陷入到错误的省察之中。
所以,我们省察自己的方式,首先需要有一颗谦卑的心,承认自己不是真理的标准。上帝所启示的话语才是那一个真正的标准。正如使徒行传中的庇哩亚信徒一样,路加称他们:“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书,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当我们用真道的标准来看待自己时,也才能真实地向上帝悔改。
有一位姊妹,假期带着两个儿子去日本旅游。一路上,他们母子三人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原因是两个儿子认为母亲规划的路线不合理,并且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母亲听取他们的建议。
母亲说:“钱是我花的,我又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就应该听我的。”
大儿子说:“妈,你这样太自我了。你也有你自己局限的地方;你不擅长的事情,就应该交给我们来做。”母亲却认为:“是不是你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愿意听我的了?”
这位姊妹在分享的时候承认:“其实我这么多年与孩子的相处,一直把自己的观念放在前面。我认为自己是母亲,他们就应该凡事听我的。即便有时候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但我仍然不肯承认,因为如果我承认,就削弱了我作为母亲的权威。然而今天我学会了,我不是要孩子伏在我面前对我唯命是从,而是我们要一起伏在上帝的真理面前。若是孩子所说的是合乎真理的,那我就要谦卑下来,去聆听、去顺服。我不是在顺服孩子,而是在顺服上帝的话语。”
二、在内心的动机上省察自己
作为基督徒,我们很清楚知道真理是什么,也知道对的是什么,可是让我们真正得罪上帝的,是我们的动机不纯。比如法利赛人,他们非常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也真实地照着去做,可是上帝却出乎他们意料地说:“你们是嘴唇尊敬我,心里却远离我。”这正是假冒为善的本质,就是只关注外在的行为,而忽略了省察自己内心的动机。
作为基督徒,我们同样常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在表面上我们会做得很好,比如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或者在服事的方面,我们可以做得很好;又或是身为父母的常会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可是在内心的动机方面,我们却要省察自己:我们渴望别人改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舒服、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是真的为了他人的益处?又如我们期望教会发生改变,是真的希望教会回到上帝喜悦的样式,还是只是为了按照自己心里喜好的去建造?
在教会当中,我常听到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生气的时候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明白呢?”父母的用意的确是好的,可是却让孩子非常痛苦。如果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会如此痛苦?我们需要省察的就是自己的动机:当我们向孩子生气的时候,究竟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满意而生气,还是真的是为了孩子生命的益处?
在我和妻子的相处当中,我总是希望她能发生改变,她也总是希望我能发生改变。看似我们希望对方改变的地方都是好的,都是朝着上帝喜悦的方式改变。可是究其内心,我们有一次在谈话当中才惊讶地发现,为什么我们期望对方改变?其中一个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向内关注的地方,就是我们不能仅仅省察于外在的行为,更要省察于自己的内心。因为上帝告诉我们说:“耶和华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三、在方式上省察自己
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仅要按照真理的标准、正确的动机来省察自己,方式也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常“好心办了坏事”。我们是为了他人的益处,也是合乎真理的标准,但彼此的关系却总是感到很拧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在方式上出现了错误。因为用错误的方式去做对的事情的时候,结果也是错误的。
正如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当中,我们的动机是为了荣耀上帝,是为了他人的益处;可是我们的罪性就是,有时候我们的动作会比上帝更快,会比上帝更操心,比上帝更加操之过急。当方式不对的时候,也是上帝不喜悦的,也是不能给人带来益处的。因为真理的原则是:当我们带着荣耀上帝的目的来生活时,同样也需要带着能荣耀上帝的方式来生活。
正如一位牧师所说:“我们传讲十字架,也必须用十字架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他人的益处而做一些事,可是我们的方式却是带着一种强硬、不耐烦、命令式的方式。正如很多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样。当孩子不愿做正确的事情时,父母的方式是在自我中的怒气、责骂,而不是在福音中为孩子忍耐、等候、谦卑、祷告、陪伴,甚至为孩子受苦的方式。
为此,我们应当省察的是,很多时候明明我们的用意是好的,可是我们的方式是否是按照福音的方式?包括在教会当中,很多同工都是为了教会好,为了教会的益处,可是在开同工会的时候却经常发生争吵。这是因为我们的方式不对。
可见,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我们若要活出蒙上帝喜悦的生命,就不仅需要按照真理的标准、按着正确的动机来省察自己,我们更需要按着合乎福音的方式来省察自己心思意念和行事为人,为的是追求可以真实地活出属天子民的敬虔生命!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