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微信

即使在信仰的“孤岛”上,也要向光而生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0月20日 11:09 |
播放

常常会看见石缝中长出的小草,在感慨小草生命力顽强的同时,我更赞叹生命本身的奇妙。因为在不具备生长条件的情况下,它还在努力生长,甚至最后还会结出种子,这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

花草树木,生命尚且如此奇妙,人的生命岂不更充满了活泼的生命力吗?

最近和一位姊妹聊天时,姊妹谈到,在她所在的地方没有同路人。没有聚会的地方、没有相同信仰的人,没有基督徒......就宛如一棵在石缝中的小草,孤独且又坚强。

我相信类似姊妹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会有相当一部分基督徒因为工作、家庭的关系,远离原本熟悉的教会和弟兄姐妹,到达一些缺乏牧养的地方。那在这样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放弃信仰,与外邦人相同了吗?我想绝非如此。

上帝将我们放置在缺少同路人的环境中,目的乃是为了荣耀祂自己的名。

就像昔日海外来华的宣教士一样,他们来到信仰贫瘠的地方,并不是为了享受甜蜜的圣徒生活,乃是为了将福音带到迷雾中的人群。所以,他们虽然也曾经经历孤单、穷乏、疾病,但并没有后退,也没有改变自己的选择。

记得之前去贵州山区的时候,当地的圣徒带我到一座荒冢跟前,弟兄说:“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传道人叫什么了,只记得村里的老人说这是第一个来到这里传福音的外国人。我们村里这些信耶稣的人,都是他劳苦的果效。”

这个无名的传道人埋葬在了异国他乡,没有人记得他叫什么,但是他却将福音带给了这个山区。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义为“宣教士”。不错,从身份上谈,我们很多人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宣教士。但是,对于宣教本身而言,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宣教者。我们所讲的、所传的、所做的,都是让非基督徒立体化认识福音的媒介。

所以,对于那些一个人的基督徒而言,也许这就是上帝给我们的机会,让我们在所处的环境中为上帝做美好的见证。

当然,对于缺少团契生活的弟兄姐妹,很自然的会感到缺乏力量。因为缺少同伴的鼓励、缺少同路人的支持,所以弟兄姐妹很自然会怀疑自己的信仰,甚至动摇对真理的坚持。

但是我认为每一个人,如果想要更深地经历基督,上帝必然会将人带领到一个地步,就是:不见一人,只见基督。也就是使人的目光单单纯纯地仰望在基督自己的身上,不去依靠势力、不去依靠金钱,而是单单纯纯地依靠上帝。

人群的确会给人带来安全感,感觉人多内心就会很踏实。但是这种安全感的本身并不是从上帝而来,乃是从人而来。在人群中被夸奖、称赞的服事,也会让人感到喜乐和满足,但是这种满足并不是出于上帝,乃是出于同伴的夸奖。

所以,真实的信仰,上帝必然会带领人进入到脱离同伴、脱离群体的环境中去,让人遇见上帝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团体不重要。相反,团体非常重要,因为借着团体可以更好地服事、借着团体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但是,真实的信仰必然要超越团体,遇见复活的主!

缺少同伴的基督徒会很孤单,但是如果每天依然好好地亲近上帝,每一天都愿意与上帝同行、每一天都愿意奉献在上帝的面前,那么上帝必然会赐给够用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艰难。

不觉想起了约瑟,当他离开了父亲的家,试探、网罗、危险就接踵而至。其实对于单独的基督徒而言,这种试探也非常多。

比如喝酒的试探,当周围没有同路人的看守、没有真理的教导,然后被外邦人劝酒的时候,自己是否能抵挡得住呢?也许能抵挡住酒的试探,那之后的情欲的试探呢?

就像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说:“温良哥你知道吗?进入职场中我才发现,嫖娼这件事很多人都在做,甚至不以为耻。”试问:“如果基督徒一个人独处,缺乏监督的时候,能否胜过这些试探和网罗呢?”

仇敌定意要攻击基督徒,想方设法地破坏基督徒的美好见证。对于独处的基督徒而言更要谨慎自守,免得陷入到危险和试探中。

我们无法拦阻试探的到来,但是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主,却能获得胜过的能力!

当以利亚灰心向上帝求死的时候,上帝对以利亚说:“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

这是被上帝隐藏起来的七千人。圣书没有记录他们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没有记录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他们在圣书中并没有被记录,但是他们却被上帝记在了心中。

对于处在一个人环境中的基督徒而言,或许我们会感到无力、或许会充满试探,但是要相信我们每一次为真理的坚持上帝都记得。祂更是将我们的名字记在心间。所以,我们在一个人的环境中,也要努力为祂生活,要效法祂成为世界的光!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AlKalenski via pixabay.com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