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见过一棵非常高大的树,当地也因为这棵树而得名——“大杨树”。小时候就是觉得这棵树特别高、特别粗,但说来也奇怪,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棵树的叶子,也从未见它春天的时候发芽。
每次当我在这个树面前驻足的时候,身边的大人都提醒我说:“孩子,要离这棵树远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倒了,小心砸到你。”我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我眼前如此高大的树,怎么可能像他们口中说的倒下来呢?
后来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晚,这棵树被风拦腰吹断,露出了树干里面早已经被白蚁啃食殆尽的样子。身边的老人看着倒下的树感慨说:“我小时候这个树就这么高,不知道这棵树活了多少年,没想到,落到如此的结局。”
看着老人黯然神伤的样子,感觉他们好像是在说树,又好像是在说自己。但无论是在说谁,当地再也看不见那么高的树了,但是“大杨树”这个地名却留在了当地,仿佛在告诉途径的过路人说:“这里曾经有过一棵格外高大的杨树”。
当我今天想起这棵树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今日的基督徒。
曾几何时,基督徒是否也已经像这个杨树一样病入膏肓了呢?
当这棵杨树茁壮成长的时候,没有人会想要它会有折断的那一天,人们看见的也只是它的高大、粗壮,却忽略了白蚁却早已经靠近了它。
对于一些基督徒而言,从外表上看也如杨树一般高大。在教会中有美好的服事,在工作中有美好的见证,在婚姻中有美好的生活......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会认为他刚强壮胆。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提防生命中的“白蚁”它会渐渐蚕食掉美好的见证。
正如一些基督徒软弱之后,慢慢回想:“自己为什么软弱”时,好像并没有办法得到准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并不是忽然间软弱下来的,而是一点一点的向世界妥协,一点一点的离开了真理,最终生命软弱了下来。
也许是最开始一个贪恋之心没有抵挡,然后从贪吃步入到贪图肉体的安逸,再到贪财的地步,最终迷失在世界中;也许是最开始一个情欲之心没有抵挡,然后开始贪恋眼目的情欲,再到触碰道德的底线,最终迷失在情欲的网罗中......
所以,基督徒必须抵挡生命中的裂痕,也必须常常审视自己的生命,免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堕落。
如今想到昔日站在大杨树下面,老人家们的提醒,依然让我不禁有很多思考。
“原来被啃噬殆尽的树干,不会一下折断,但是在环境中却能显明真实的样子”,这于今天的基督徒生活何等的相似。
有些人可以坚持聚会、坚持祷告、坚持做很多属灵的事情,但其实这人的生命根基或许早已经被白蚁啃食殆尽了。虽然他现在也同样能有好的行为表现,那只不过是一种生活的习惯、一种宗教形式的束缚,生命里面早已经失去了活泼的亮光。
外在的形式,永远不能替代真实的生命。
如今,有多少人在暗中被罪恶辖制,而在人前又装作圣洁的样子呢?有多少人已经被软色情辖制、被黄色影片辖制,而在人前却装作很虔诚的样子呢?
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非常清楚知道人喜欢看什么,非常明白百姓的愿景,所以他们会假模假式的在十字路口祷告,会在禁食的时候面露难色,因为他们知道如何讨人的喜悦。如今呢?其实知道如何讨人喜悦的基督徒也不再少数,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殊不知生命的根基早已经坍塌、损毁。
可悲的地方在于,今天太多太多基督的生命已经腐朽、麻木。世俗的霸占、享乐的追求、文化的侵蚀,让这颗原本就不甚坚固的内心,变得千疮百孔。
该怎么办?
想起启示录里面对以弗所教会的责备:“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回转,行起初所行的事情”这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一个命令。这不仅仅是对以弗所教会说的话,更是对今日基督徒所说的话。
何时离开恶事行善,何时行上帝喜悦的事情,何时抵挡罪以致于到流血的地步,生命何时就会被更新。
基督徒的生命理应一天新似一天,也许我们会有被白蚁侵扰的时候,但是我们要常常省察,靠着主的恩典祛除生命中一切的尘埃。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