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祷告看看上帝的意思吧——如果明天是晴天,就让你去打工;如果下雨,就是祂不让你走。”这是一对父母对想要辍学外出打工的儿子说的话。
蒙福刚上初二就萌生了辍学赚钱的念头。面对家中沉重的债务,他一心只想早点分担压力、改变命运。那天晚上,他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第二天搭乘最早的一班车前往外地。那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几乎没有下雨的可能。于是,他答应了父母的建议并跪下来向上帝祷告。
第二天一早,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不仅打乱了这个少年的计划,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那个渴望挣钱的孩子,没有走上社会,而是走进了神学院。而这一步,开启了一段他未曾预想的旅程——他从年少无知的辍学少年成了如今的牧师。
上帝拯救了他支离破碎的家
蒙福的童年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在他的记忆中,父母经常争吵,原因是他的父亲当时吸大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母亲逐渐陷入深深的绝望,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需要每天靠吃药来维持。她的情绪起伏不定、阴晴难测,有时笑着笑着就哭了出来。
父母都处在极度痛苦中,而年幼的蒙福常常听到他们的争吵声,这些争执在他心中留下了极大的伤害。他缺乏安全感,经常担心父母会离婚。
直到有一天,村里的一位长辈向他的母亲传福音,劝她相信耶稣。就这样,母亲开始去教会。在那里,她跟着大家一起唱歌。慢慢地,她变得越来越愿意去教会。也不知道坚持了多久,母亲的心情一天天好转,身体状况也随之改善,不再需要每天吃药了。
当蒙福的妈妈亲身经历到耶稣给她带来的改变后,她决定开始为丈夫祷告,盼望他也能认识耶稣、得着拯救。她持续为此祷告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她下定决心,将蒙福的爸爸锁在房间里,专心为他的戒毒祷告。同时,她也鼓励丈夫自己在房间里向上帝祷告。那几天,两人几乎不吃不喝,一同在上帝面前挣扎。几天之后,蒙福爸爸的毒瘾竟真的戒掉了,一家人的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平静。
等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后,蒙福的爸爸也愿意走进教会了。村里的教会成员大多是中老年人,许多人都不识字,他们便邀请他为大家读经。虽然他连小学都没念完,但圣书上大部分的字他都认识。就这样,因为这个简单的服事机会,他渐渐融入了教会生活。
信主之后,蒙福的父母也开始带着他和妹妹一同参加教会聚会。从那时起,这个家庭不断经历上帝的工作。蒙福曾经经常看到父母争吵,而现在,他常常看见父母跪在一起祷告。这样的转变,让他每次想到上帝的恩典时,都忍不住流泪。他常常想:“若是没有上帝,这个家早就散了。”
人生的转折点
蒙福上初一的时候,有一天,他爸爸在路上捡回了一个孩子——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身体有残疾。看到这个孩子,他爸爸心生怜悯,决定把她留下来抚养。可当时他的家庭状况早已捉襟见肘:因为爸爸曾吸大烟、妈妈又长期生病,家里早已负债累累,供养蒙福和妹妹两个孩子已是勉力维持。如今又多了一个孩子,这让原本困难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甚至连蒙福的学费也交不上了。
到了初二,蒙福开始不想再念书。他一方面觉得自己不爱读书,另一方面也想早点出去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但他们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他年纪太小,不该这么早出来闯荡。爸爸劝他说:“就算不读书,也可以去读神学啊,总比出去打工强。”虽然父母多次劝说,但蒙福仍一心想着出去赚钱。
后来他辍学在家待了一段时间,看到村里很多年轻人都陆续外出打工,他心里越来越着急,也决定出去。他把行李都收拾好了,打算第二天一早坐最早一班车出发。
那天晚上,父母带着他一起祷告。祷告前,父母对他说:“我们一起求问上帝。如果明天天气晴朗,就是祂允许你出去打工;如果下雨了,就是祂要你留下来。”蒙福心里暗自想着:“这怎么可能会下雨?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几乎不可能。”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妈妈就起床做早饭,蒙福也早早起床。然而屋外正下着瓢泼大雨……
就这样,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成了蒙福人生的转折点。他没有去打工,而是顺从父母的意愿,去了神学班学习,踏上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难忘的神学班生活
蒙福很快适应了神学班的生活,唯一让他痛苦的就是说话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口吃很严重,一说话就结巴。作为一个神学班的学生,讲道和唱诗都是必修课,但是因为说话结巴,蒙福很自卑。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一度感到非常软弱,所以他就买了很多刘德华的磁带在家听歌,以便排解自己心中的忧伤。
神学班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在讲台上试讲,每个人要提前预备二十分钟左右的讲道,蒙福也不例外。试讲的日子很快到了,每个人都很紧张,但是蒙福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紧张。回忆当时的场景,他说:“当时我太紧张了,叫到我名字的时候我都懵了。”
从上去讲台讲道到结束下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他看见很多人都在笑。他刚开始以为大家在嘲笑他说话结巴,问了身边的同学才得知大家笑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当时蒙福太紧张出了很多汗,再加上天气很冷,所以他站在前面讲道的时候头发都在“冒烟”。
神奇的是,很多同学和老师问蒙福:“你站在讲台讲道的时候为什么不口吃啊?”蒙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刚才讲道的时候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但是下了讲台的他还是口吃。经历了几次试讲之后,大家发现蒙福只有讲道的时候才不口吃,所以很多老师和同学总是鼓励他说:“上帝给了你讲道的恩赐。”后来,教会经常安排蒙福出去讲道。他也开始努力读圣书,把不认识的字都标上拼音,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断经历上帝的恩典。
起起落落的服事中经历上帝的带领
随着讲道次数的增加,教会给蒙福派工的禾场也越来越远,后来把他送到了中原地区的一个城市服事。在那里本来教会计划让他待两年的时间,但是后来因为一件事情发生,导致蒙福不得不提前结束服事的工作。当时蒙福一祷告就感觉有一个“黑东西”过来要把他推倒,所以他一闭上眼睛就害怕,以至于晚上都不敢关灯睡觉,看到“死”字也很害怕。因为这个事情,蒙福在那里也待不下去了,他就回到了神学班。
这种惧怕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有一天晚上,蒙福睡觉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睡的很挣扎。睡了没一会,他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轻,然后他的灵魂能看到他自己的肉体很痛苦的躺在床上。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蒙福闭上眼睛后就没有黑的东西出现了。这次灵魂出窍的经历让他看到灵魂的真实性,也看到上帝一直在帮助他。后来,教会又给他机会去外地服事,他当时去了华北的一座城市。
结束了华北的服事,蒙福又被老家教会送到南方的一个城市继续读神学。那一年是2002年,他仍然清晰地记得他连离开家去神学院的路费都没有。当时的车票是五十块钱,但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蒙福来说,这笔钱俨然是一笔“巨款”。当时他妈妈开了一个小卖店,为了让他能够顺利买票,她妈妈把店里一块、五块、十块的钱币都拿出来给他,即便这样也才凑了三十多块钱。后来蒙福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车票钱,他也开始启程去新的地方服事和学习。
在南方服事期间,蒙福经历了属灵生命的拆毁和重建。在信仰软弱的时候,他心里开始有苦毒和埋怨,他也想过要出去工作去实现年少时的梦想——赚大钱。但是上帝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在他低谷时仍然保守他。蒙福回忆那段时期时说:“那个时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阶段,我发现自己对世界的恋慕还没有死掉,内心还有很多重担。直到有一次我准备祷告的时候,有一首诗歌《阿爸》让我如释重负,我感受到自己被天父所拥抱着。后来,上帝不断让我经历祂的恩典,让我变得更轻松。”
2003年非典结束之后,蒙福的神学学习也结束了,教会给了他一个实习的机会并提供住宿。在2004年,他再一次回到曾经服事的地方接受两年的神学训练和实习。然后,蒙福又辗转去了西南地区做圣经学习班。在此期间,上帝祝福了他的婚姻。因为他在圣经学习班教课,其中有一个学生给他牵线介绍了一个姐妹,后来成了蒙福的妻子。
在家庭风浪中仰望上帝
结婚后的第二年,蒙福带着妻子和四个月大的女儿再次回到南方的一座城市服事。由于蒙福的个人经历,他一直对吸毒的群体有负担,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服事让他们认识耶稣,生命经历医治和拯救,所以他就加入了福音戒毒所事奉。
蒙福自从进入福音戒毒所事奉,一做就做了七年。在此期间,蒙福早出晚归,甚至有时候一个礼拜都忙于服事而无法回家。当时他妻子在家全职带娃,而蒙福全职服事又收入甚微。如何养活一家人成了难题,以至于蒙福当时不得不借钱以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一方面蒙福没时间陪伴家人,另一方面家里常常面对没有钱的窘况,这导致他和妻子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经常吵架甚至到了要离婚的程度。
家庭矛盾的加剧让蒙福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陷入抑郁,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不得不离开福音戒毒所,决定外出工作赚钱还债。正值暑假,妻子带着孩子回了老家,而蒙福则在这段时间尝试教跆拳道和吉他,但这些工作都难以长期维持。暑假结束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在一家胶板工厂上班,并与老板谈妥了即将签订合同。然而,就在正式签约前几天,他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一位曾经认识他的牧者听闻他已离开福音戒毒所,特意联系他,邀请蒙福去他负责的教会服事。
蒙福没有立刻答应去教会服事,而是选择用几天时间祷告寻求上帝的带领。他觉得这时候有人联系他回到教会,未免太过巧合,或许正是上帝在其中动工,尤其是他还未正式与工厂签订合同。这几天,有一位姐妹也总是不断给他发来赞美诗,他听着诗歌,心里渐渐被触动,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和安慰。
一天深夜,蒙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翻涌。他一想到回到教会服事,心里就涌出一股平安,但与此同时,他又挣扎不已——毕竟,他仍然背负着债务,理智告诉他“或许先赚钱还清债务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第二天,他犹豫不决时,工厂的老板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是服事上帝的,还是去吧,”这一句话使他豁然开朗。上帝的印证一再显明,他终于不再犹豫,带着信心和顺服,欣然回到教会,全身心投入事奉。
来到教会之后,他开始注重家庭关系。渐渐地,他和妻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债务在最近几年也慢慢还清了。自从家庭遇到危机之后,蒙福更加看重家庭的服事,他会有意识的留出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后来,上帝呼召他在教会做家庭事工,他通过自己婚姻的艰难看到了很多家庭的艰难,他也想要帮助更多家庭寻求上帝。
蒙福分享说:“在我的生命中,上帝一直让我走离开的道路,从我17岁开始就离家越来越远。上帝带领我的方式是通过不断给我更多的呼召,这让我想到亚伯拉罕所走的道路——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所应许的地方去。上帝让我经历了很多,虽然我也曾经历钱的挣扎和痛苦,但是我一直记得父母为我祷告的那个夜晚和改变我人生的那场大雨。”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