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塞涅卡源于朋友的推荐。
其实对斯多葛哲学,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在教材上就读过,只是那时候专注于纯粹哲学思辨,对于偏向于人间幸福和美德的斯多葛主义,从心里并未瞧得上,那时候专注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较多。后来对他们的认识则是源于自己人生的体验,遇到了迈不过的坎之后,再去读他们的作品,才与他们产生共鸣。哲学按照苏格拉底的学说,是关注至善的学问,是爱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却需要我们定义。在斯多葛这里,智慧就是关于人如何按照美德生活。
而立之后的我,回望过去,发现年轻时的理想并未实现多少,反而两鬓增添许多华发。回望人生,不知道过去这些年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现在成为父亲,又开始为孩子的将来焦虑,虽然明明知道这些焦虑没什么意义。过去读了那么多书,明白那么多道理,现在却发现有时候这些道理对自己的当下困境毫无助益。
朋友推荐我去读斯多葛主义,在他的建议下,我去翻阅塞涅卡的著作,第一篇读的就是他写给朋友的信《论心灵之安宁》。他朋友遇到的问题几乎和我一样。人生因为许多诱惑,因为许多本不应该为之分心的因素,而无法安宁。那位朋友写道,“我认为自己目前最常见的状态就是,我既不能完全摆脱这些让我恐惧和憎恶的恶习,又没有完全被它们掌控。”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就像我们明知对孩子大发雷霆不好,但是自己又完全控制不住情绪。情绪发泄完之后,又深感懊悔。
“比如,我承认我热爱节俭……但是当我看到某个培训学校展示的华丽服饰时,我还是会被其深深吸引……忽然之间,我感受到自己财产的微不足道,觉得无法再昂首阔步行走了。”正如我们一方面知足于自己的经济和家庭,但是当我们听到一个朋友换了大房子,买了新车之后,内心马上对自己的生活又不满足了。在这种比较中,我们原本平静的心情马上又变得波澜起伏。这样,我们的焦虑便产生了。
当他的朋友写信向他求教心灵平静的方法时,塞涅卡毫无保留地给予他许多可行的建议。
首先,塞涅卡建议他的朋友投入公共事业。罗马帝国时代的公共事业是指律师或者政治家,“关于如何对抗这种无聊,你想知道我的建议吗……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专注于政治事务和公民权益的实际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运动员的锻炼,厨子对于美食的研究,在对事业的专注中,个人的价值才能被建立,个人的整全人格才能建构,从而生命和灵魂才有充实感。
我们今天的时代,许多的空虚和无聊都是因为缺乏对事业的专注。当然这里对事业的专注不是那种随便找个赚钱的职业专注其中,这样也会产生生命的疏离感,因为我们最终被事业的功利控制。塞涅卡这里所说专注的事业,是指个人感兴趣的、能给自己灵魂和生命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事业。当然这种快乐不是感官的,不是一个人能从赌博或者酗酒中感到快乐,酗酒和赌博就值得提倡。这里的事业指符合美德的事情,快乐只是按照美德行事的回报。
今天我们最缺乏的大概就是专注于让自己感兴趣的、能为自己带来价值和充实感的事业。我们工作之余的业余爱好都是缺乏的,我们要么醉心于赚钱,要么醉心于还债,要么就是醉心于感官快乐,我们极少关注灵魂层面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灵魂空虚的由来,也是我们焦虑的来由。专心于功利的事业,钱没赚到却增添额外的债务,到头来人生也没有太多快乐,也没有充实自己的内容,反而平添了许多忧愁。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许这是我们内心的矛盾和撕裂之处。不妨听听塞涅卡的建议,对职业的努力和感兴趣事业的专注能让我们的灵魂充满弹性。
此外,塞涅卡建议道,我们还要审视自己,审视与自己同事的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们很多的苦恼都是因为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来的。我有一个朋友,前几年进入一个吸纳存款的金融机构的时候,收入颇丰,因此贷款买了大房子和豪华车子。但是没有两年,这种金融机构接连爆雷。失去高薪工作的他,面临房贷和车贷的巨额压力,只能依靠父母的接济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能力和将要从事的工作,不要高估自己。
其次是审视与自己共事的人,“必须明确,那些我们选择一起共事的人,是否值得我们奉献出生命的一部分时间,而这些时间上的牺牲又是否能为我们带来实质上的改变”。与有趣的人一起共事,工作是有趣的;与斤斤计较的人共事,工作是压抑的。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和工作的快乐,不仅来自工作本身,也来自与你一起共事的同事们。
因此能和同事处成朋友,那么你的工作也是轻松的,因为你上班的时间和朋友一起轻松度过,也算是一件美事,“没有什么比真挚和忠诚的友谊更让人开心了”。
第三点,塞涅卡给出的建议是关于私有财产的。穷人和富人在感知痛苦上是一样的,所以不要以为富人的痛苦就少点,或者对痛苦更具备免疫力。而痛苦的一个最重要根源就是对财产的患得患失。因此对于私有财产,不要渴求太多,我们所能使用的也就这么多,拥有再多只能增加痛苦。
在财产上,知足才能常乐。不要眼睛盯着那些大富豪,也要朝下看看,还有许多人不及你的财富和生活状态。“只要拥有了节俭这一良药,贫穷也可以转化为富有,让我们学着不要去炫耀财富,让我们学着去衡量任何事物的好而不是为了卖弄:用食物去消除饥饿,用水去驱散饥渴,用性生活去满足需要;让我们学着去依赖自己的四肢,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不要盲目追赶潮流,而应沿袭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让我们学着去提高自我;让我们学着去提高自己的约束力,抑制奢华之心,不要过于野心膨胀,不要动辄脾气暴躁;让我们学着不去歧视贫穷,而是学会节俭,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根据实际尽可能选择高性价比的方式来满足自然的需求;我们要遏制对期望的过分放纵以及对未来的过分痴迷;要学着依靠自身而不是命运的眷顾来获取财富。”
塞涅卡这些建议对我个人来说是中肯的。也许有人会说,他的思想是空洞的,远离实际生活。其实我想说的是,不是塞涅卡远离生活,而是我们生活在不切实际的虚无中,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寻找着抵达人上人的捷径,却从未发现我们失去了什么和得到了什么。因此,真正远离生活的不是斯多葛哲学家,而是我们这些循着欲望,被欲望控制的人。
斯多葛的自然理性主义,沿袭了希腊哲学的路径,进入基督教的教义之后,继续为欧洲理性化的生活提供精神之源。而不是像我们的生活,生活在一种非理性的文化传统中。不妨读读斯多葛主义,尤其在当下,也许他们那些优美的文字能慰藉我们焦虑的灵魂。
文中引文皆出自《论生命之短暂》,塞涅卡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