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微信

在应许与现实之间:为何信主后的我没有平安与喜乐?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7月17日 09:44 |
播放

“我是基督徒,但在我生命中还充满了压力和恐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无数次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单纯地认为,一个信耶稣的人自然会拥有平安和喜乐,因为这是圣书中所应许的事情。但我却不知道为何越走在信仰的道路上,总是感觉平安与喜乐常常远离我。

在思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于老师曾经谈到的一个小见证,说道:“一个从小在鸡笼中长大的鹰,因为和鸡生活习惯了,就忘记了飞翔的技巧和能力。”其实,这何尝不是我生命中真实的状态呢?

从蒙恩得救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了要一生跟随耶稣;从蒙呼召那一刻起,我就愿意一生为主到最贫穷、最孤单的地方传福音......往事历历在目,但是自己的脚步却常常迟缓。

“平安喜乐”为什么远离我呢?

就像鹰的喜乐本应该属于天空,鹰的目光本应该深邃长远,但是此刻它却与鸡一起生活,试问:“这样的鹰,它能平安喜乐吗?”也许它能享受片刻之欢,身体也可能长得强壮,但是它心灵深处却无法得到满足。

对于基督徒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基督徒在地上本应该以荣耀上帝为乐,过有衣有食就当知足的生活,然后尽心竭力地完成上帝所托付的工作,这样他的生命中就会有属灵的满足。只是如今,我却常常与外邦人一样追求地上的物质享受,贪恋着房屋、贪恋着金钱、贪恋着名利......这些生命中的附属品却占据了我全部的生命,试问“这样的基督徒岂能喜乐吗”

曾经有人形容贪恋世界的基督徒是“乞讨的王子”,因为从身份上讲他是上帝的百姓、上帝的儿女,但是从实际上看,却早已经失去了上帝儿子的尊贵和荣耀,然后和世人一样在赚取着世界。

想到保罗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如果一个基督徒的生命失去了属天的盼望,那岂能获得平安和喜乐呢?

我喜欢听老一代传道人的见证,有些时候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依然相信上帝的作为。就像一位开拓福音工作的老姨,谈到他们在开垦福音工作时候的见证时说:原本预备两天的聚会,因为来的人多就被延长了几天。这时候麻烦就来了,因为饭食准备得没有这么多。因为当时处于教会的开拓期,圣徒的奉献也少,根本没办法临时筹备食物,该怎么办?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工们同心合意地为这件事举手,也不去想食物的问题,就凭着信心在锅里盛饭......神迹就这样发生了,锅里的米饭就源源不断地供应着,足够整场聚会的需要。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传道人而言,听到这些见证的时候,总会感觉到不可思议。因为如今物质相对丰富了,但同时人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也就少了很多。

但是,真实的信心必然会带来生活的影响力。很多时候,基督徒在地上过得软弱、疲乏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不够。

经常会听老一代传道人讲为主传福音坐监的事情,当然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情也还在发生。

只是当看到满头白发的长者,站在讲台上说着为主坐监的事情时,心中就充满感动。因为看见他们没有埋怨、没有愤恨,而是单纯为主而活的生命,就觉得非常美好。

上帝的老仆人说:“在监狱中的时候,不是没有想过自杀,但是想到‘耶稣为我钉在十字架上,我的生命就不由得我自己了’所以还得面对监狱的生活。”

是啊,有完全奉献的生命,才能过上得胜的生活。我常常在为自己的肉体打算,为自己的未来筹备,但并没有将自己人生的主权完全交托在上帝面前,生命很自然也就没有属天的能力。

那何为奉献呢?

奉献时间、奉献金钱、奉献物质,当然这些都属于奉献,但是上帝更喜悦的奉献乃是我们将自己放在死的祭坛上,任凭上帝使用和塑造。

正如保罗所说:“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是啊,因为耶稣的替死和拯救,我们将自己奉献给上帝,这本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奉献自己,反而如同离家的小浪子拿着父亲的资财,在外面任意地放荡自己。

基督徒所拥有的平安和喜乐与世人完全不一样,世人的平安和喜乐或许仅仅建立在眼睛可以看见的物质世界,但是基督徒所拥有的平安和喜乐乃是在永恒中。正如耶稣所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所以,基督徒想要获取真平安,就要回归到耶稣的面前,如此生命才能满足而喜乐。


立场声明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