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为何今日教会不能契合年轻人的期待?封闭的熟人团体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12月16日 13:12 |
播放

最近经济不景气,身边的朋友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压力不仅是物质上的,诸如房贷车贷等债务,还有生活与精神的压力,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如此。

这几天和一些朋友聊天。他们的话让我深思,这也许给我们的教会是一种启发。

一个朋友原来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做了十几年,因为感觉到了职业的瓶颈,对未来充满迷茫,单身的他索性辞职,闲居在家。闲居在家的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迷茫的心态,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在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他选择去一家寺院做志愿者。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入睡,生活规律。他的主要工作是洒扫庭院,在厨房帮忙做饭。中间会在午晚饭后有两次交流和佛经讲座。生活规律,虽然做了很多体力活,但是远离闹市,让他心情平静下来。

我们见面的时候,正是他做志愿者的尾声。我之前曾经向他推荐过教会,但是后来他却选择了寺院,这是我好奇的地方。

他说,一开始去教会,觉得挺好,大家对他很热情。但是过了一周,他发现几个问题,这些是他无法适应的。

首先,教会在时间上太碎。尽管他们有聚会的场所,但是这个场所只能周日聚集,其他时间不能聚集。尽管其间有各种查经、见证,但是时间太短,无法为他提供一个远离生活,能让他安静的场所和时间段。

第二点,教会成员在他聚会的时候,都把他作为一个入门者,一个慕道者,而不是一个信徒,不是自己人。这种区分对待让他心里不舒适。好像基督徒或者这个教会成员才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他一个慕道者在这里,好像是个客人一般。这让本来紧张的心情更加紧张。

第三点,教会成员之间尽管对他很热情,但是清规戒律太多,约束太大。他本来就是心情低落,想寻找一个轻松的地方,休憩心情,但是教会的教义约束,让他自己感觉被捆绑一般。他辞去工作,本来就是因为厌倦了公司繁琐的规章制度和业绩以及人际的压力,现在在教会里,又要受到这么多禁忌约束着,让他无法放松。

第四点就是,他在教会参加活动,除了学习圣经和见证祷告外,并没有其他非宗教的活动,他感觉自己就像在中学高考前夕,或者向领导汇报业绩一样,紧张而压抑。

而寺院就不同了。寺院招募志愿者,提供住宿,而且不问信仰和宗教身份。他说一同做志愿者的群体中,大多是不信佛的,就是纯粹为了寻找安静,为了身心远离城市宣泄,为了休息。而他们做志愿者一般都是一个月,想留下来还可以更长。他们的志愿活动,也没有多少宗教内容,就是修理花草,打扫卫生,引导秩序或者为香客递香等等简单内容。这些活动让他们感觉很舒适,寺院远离城市,能让他们享受久违的安静。而志愿者之间也能毫无压力的交流,彼此倾吐心肠和不快。他们既不要做佛事,也不会被强制参加佛教活动,之间有些讲经弘法,也不会强制。

我查阅新闻资讯发现有的媒体统计,寺院的志愿者报名已经爆满,有的甚至要排队数月,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三倍之多。与佛教寺院同样,道教寺观也是火爆异常。甚至有人戏言,年轻人不上进不上班,却到选择上香。这也许能说明,中国传统宗教的吸引力。

中国的文化在宋代之后,逐渐产生三教合一,这为国人的精神提供了巨大的自由空间。经济昌盛,天下太平的时候,儒家文化开始产生影响,人们纷纷入世,建功立业,而到了经济下行和社会萧条的时候,人们则走进释道,远离功名利禄,寻求精神的解脱。国人的精神信仰还是世俗的,既追求事业的成功,也追求精神的安宁。

而佛道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庙门打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不问信仰,不问身份,因此这也造就了今天的佛道场所的繁荣。

而与之相比,教会的封闭性,依然建立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基础之上。教会正式成员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熟人团体,形成了对外排斥的结构和特性。某种程度上,只有那些受洗正式成为基督徒的成员,并且还是要委身于本教会或者在本教会受洗的成员才能被接纳为本教会的正式成员,从而成为熟人网络中的一员。因此,一个不符合上面条件的成员,很难被接纳进本教会。

此外,社会的内卷,让人们已经疲于应付,而教会的内卷与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教会的约束太多,让教会与社会在复杂和紧张程度上并没有太大区分,这也让人望而却步。尽管教会一直强调与社会的张力,但是教会和社会一样,也是入世的,也是世俗的。

人们在社会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身心本已疲乏,他们想得到休息,也想得到精神的提升,但是这些都是在有别于社会内卷之下的轻松,能够回归自我,认识自我,而教会提供的内容,好像并不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期待。

耶稣的到来与犹太文化最大不同在于“安息”,在意“轻省”,而犹太人的律法对人的约束,让人身心疲惫,人们心头和肩头都负着沉重的轭,正如当下社会现状。而纵观今天教会作为,显然继承的传统更多来自犹太律法,而不是耶稣的“轻省”与“安息”。

教会也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吸引年轻人参加,让他们得以休息,但是教会要放弃一些严格的立场。面对社会的需求,教会当怎样回应,这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欢迎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lidaonansir@163.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