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赵晓:中美市场经济最大差异在于有无信仰

作者: 彭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2月09日 01:23 |
播放

2011年最后一期《中华英才》发表了文章《赵晓:中国经济发展之我见》,文中提到经济学家赵晓认为经济学中除了利益,还有一种精神叫道德。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基石,然而在美国留学期间,赵晓惊喜发现中美两国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在于有无信仰。

文章一开始就阐明赵晓在经济学中独特的视角,“亚当·斯密说,并不是因为屠夫、酿酒者、面包师的慈善,才有我们的晚餐,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也许“利益”是经济学中永恒的话题——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赵晓让我们看到在经济学中除了利益,还有一种精神叫道德。”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基石,没有道德的GDP是黑色的,因为它的增长不计后果;没有道德的市场经济是不健康的,因为它的发展没有节制。“市场经济就像一个大苹果,我们需要是能吃的、好吃的而不是有毒的。”有关部门吸收采纳了赵晓的建议,并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文件里第一次提及道德的作用。

对于中国经济如何克服发展中的问题,文章中赵晓提出:在改革中保持经济增长。赵晓直言,“中国的经济稳定与社会稳定其实很脆弱。根据历史经验,如果我们不能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政府就没有收入,财政收入负增长,企业赚不到钱,大学生也就找不到工作,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保持航速,船才不会沉。”

赵晓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经济有如此独特的视角和洞见,因为他在一次出国留学考察中,惊喜地发现,中美两国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在于有无信仰。

文章中赵晓坦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它教人不偷懒,因为市场是有竞争机制的,但市场不能教人不撒谎,也不能教人不害人,并且可能一个坏的市场经济会鼓励你勤奋地撒谎和害人。”

“我在美国看到的经济是市场加教堂的组合。美国的市场经济鼓励人勤奋不偷懒,而法律法规会惩罚那些撒谎害人的人,教堂则给予大家正确的商业动力,告诉人们究竟为什么要经商、应该如何经商以及如何支配赚到的钱,给世人一个正确的引领。这是我看到两国最大,也是最本质的区别。”

“我们的市场经济30年来发展得很好,但唯独缺少道德的指引,让我们不是良性的竞争,而是野蛮成长,这样发展是危险的。”回国后,赵晓针对此问题发出深刻的阐述,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采纳,继而在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开始强调道德的作用。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