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观察|教会成长趋势:主任牧师透过牧养同工来推动发展

作者: 舒华 | 来源:CT | 2023年05月08日 12:52 |
播放

教会的发展难道只是牧师一个人的事情吗?教会里的其它牧者同工与新同工是否需有必要参与到教会的发展之中呢?教会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主基督是教会的头,牧者和信众则是基督的肢体。倘若教会里的同工也担当起自己的分工与事奉角色,教会也会展现出她内在的活力、繁育的能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三年疫情结束后,不少牧者开始思考自己的牧养理念是否需要做适当的更新,他们也在探寻着究竟是过去那种一人挑大梁的事奉模式好,还是联合众同工一同事奉教会模式更好的问题。在笔者与不同地域的牧者见面交流后,发现一个牧养教会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牧师们比以往更加关注对教会同工的培养与放权。

也有不少教会在这个牧会方式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比较明显的果效,随着教会中同工们的成长,教会也在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态势。因此,教会的主任牧师培养好同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关于如何事奉和具体的果效方面,也要看牧者和同工之间的配合程度,以下有几个来自不同城市的牧者的案例,或许可以看到教会在牧养策略上的一种新的尝试。 

一,用师徒制的模式 培养教会同工 

来自一华东的A市的Z牧师所带领的是一个近200人的教会,在疫情前曾经有过大堂聚会的模式,但在疫情三年间,他们采取了小组化、线上化的聚会模式。他们的教会有母会、区会和堂会的划分。因主任牧师精力有限,无法均衡照顾到8个不同的堂点的需要,Z牧师常常感受到分身乏术。后来,他认识到了做好教会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着重关怀现有的教会全职同工,也积极提拔新的同工,给他们在灵性上和教会管理上提供定向的学习和训练。Z牧师谈到:“培养一个能够带领教会的同工往往需要3年的时间。我会在一个堂会里,建立并坚固3个核心同工,定期给他们上门训课程,然后我也会与他们一起经历实际牧养教会过程中要面对的事情,让这些同工们去看我是如何带领教会,以及如何做探访工作等等。”

如果说管理体系和教育体系是教会发展的硬件,那一个人的灵性生命的质量则是软件,若牧者带领教会同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发面都得到坚固的话,就会对教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Z牧师认为:“培养同工并不是以讲课为主,而是通过牧者做教练的方式,在带领他们走访和观摩实际牧养事情上,做好榜样给他们看,同时牧者要增加与他们的互动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陪伴与实践过程中,同工们的信心和参与感会增强。”

通过师徒制的模式来培养与建立同工是一个慢功出细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牧者不应求速度,不能太过草率地让年轻人直接担任聚会点的牧者,结果忽略了对他的个人生命上的传讲和守望的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Z牧师会用简单的教材配合牧养现场的实践课,以学和做的结合的方式来训练同工们的成长,帮助他们继承福音传统和爱灵魂的心志向。Z牧师分享说:“现在我的教会有一些新的年轻的同工站立起来了,他们也开始带领不同的堂点,教会的氛围也会改变。我不再像从前那么疲累,我目前偏重于为同工们做监督与守望的工作,从而让同工们在带领新人和牧养新人的事奉上,彼此联合着前进,又能够刚强壮胆。”

二,借邀参与事奉平台 来培养教会同工

来自一华南B市的Y牧师,他的教会是一间线上和线下大约有100人左右的教会。Y牧师在疫情期间,建立了一个祷告的事工,并邀请全教会的弟兄姐妹参与其中,通过祷告的事工来发现有更有担当的同工,并继而深度带领同工们委身教会,通过教会同工们参与事奉和生命的改变,让Y牧师更有力量的牧养教会。

疫情期间,Y牧师因着自己的身体的疾病和信徒们的各项需要,他建立了祷告平台的事工。这个祷告平台几乎是不停的,每天晚上都有,当日会邀请教会的弟兄姐妹参加每天的半个小时的接力祷告并且带领这个祷告会。Y牧师说:“B市的特点是大家都睡的很晚,很难早起,所以我们是在晚上一起线上线下结合聚集祷告。一个月会有20多个同工,每个人每个月能轮到一到两次,一次是半个小时左右。会有简短的5分钟的话语分享,其它的时间都是用来祷告。教会的普通信徒也被邀请成为祷告平台事奉的同工,三年下来,许多普通信徒在参与的过程中,变成了有力量的教会同工,也帮助牧者分担一些实际的事奉工作,我们教会因此变得就更有力量了。例如,礼拜后的爱宴服事,之前光景是大家越做越累,后来就做不下去了。但教会的信徒们通过参与祷告平台的事奉后,更多的人开始乐意担当与分工爱宴的服事,主日礼拜后的爱宴就变得越来越有恩典,也可以定期举行下去,新来的人也找到归属感。教会的人数也在加增。”

而来自华南E市的H牧师,他的教会人数较多,堂会也很多。他认为,教会尤其要重视同工的培养和成长,如此才能推动教会的发展。H牧师采用的是“全民皆主角”的方式来培养同工。在一周的不同的聚会里,尤其是主日聚会,他们会给每一个聚会点里的人预备参与服事的位置,无论位置大小,目的是借着参与事奉的过程,让会众有对教会的归属感和热心。H牧师分享说:“借着每一次提供的事奉教会的岗位,我们教会的牧者会在他们的聚会点里选出继续可以深度培养的带职同工,必要的时候,也会给新同工带领团契的机会。我们也会通过婚姻家庭课程、门徒课程和实际的带领礼拜的教程和不同的事奉位置,让新同工们得到培养,从而促进教会的发展。在培养同工的过程中,有的教会新人数在增加;有的牧者品尝到了在基督里和同工们成为一体事奉教会的喜乐,也有的牧者更深的理解了自己的有限和联合事奉的重要性。”

而对于教会的牧者同工层面,H牧师给与同工们的训练则是分工协作,因为堂点数多于牧者同工的数量,因此,一位牧者同工通常要负责2-3个堂会,每个牧者同工都会去不同的堂会讲道和牧养,牧者同工不会局限在一个教会里,而是也要照顾不同的聚会点,在这个过程中,牧者同工们也可以彼此的学习。H牧师谈到:“牧者同工人数不够的时候 ,我们除了一方面在培养和招募,一方面我把现有的牧者同工与我们教会整体的资源链接在一起,让他们先得到优先的培养、陪伴和祝福,然后他们又在各自负责的堂点里发挥他们的特长,除了讲台事奉以外,也会根据每个牧者同工的特长,去照顾到他人所负责的聚会点,解决一些实际牧养和探访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他们自己都会有想要继续学习和成长的心志。我们也会有定期的评估和交流。”

三,用恩赐与特长培养教会同工 提升教会牧养

一位来自华南C市的J牧师,他的教会主要是以中青年职场群体信徒为主,信徒们住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因而他们也有对不同地点的堂会的需求。疫情期间,J牧师坚持通过培养同工们来促进教会的发展,他会通过信徒在他们专业领域里的特长与恩赐,来建立不同的事奉平台,吸引并事奉到感兴趣的新人朋友。每半个月,他们的教会会举办专业的职场领域的讲座、心理咨询领域的讲座、婚姻家庭方面的讲座,这些讲员都是他们教会里的带职同工,他们也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得到认可的专业人士。J牧师见证到:“每次做讲座前除了他们专业的领域内的预备以外,为了让他们的恩赐和才干能够被主宝贵的使用,我会带领他们一起做祷告和守望。每个讲员会在提供讲座前对新来的朋友介绍说,本次讲座会用到基督教的价值观和理念。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认同讲座内容以及基督教价值观的新人朋友,继续展开后续的跟进事奉。在这个过程中,有恩赐的同工利用职场所掌握的技能来服务于教会的新人拓展工作,我看到了同工们爱教会的心和爱灵魂的心一同在成长。”

初此之外,J牧师每周也会安排固定时间,提供给不同堂点的牧者同工一起学习圣经、解经和基础的神学课程。他也会给牧者同工们一起讨论如何深化牧养的时间,同时,J牧师会听取每个同工的建议,同时也放开一定的空间,让同工们放手去实践,之后每个月会有对他们工作的评估和整理。J牧师说:“每周的牧者同工会议不再是像从前我个人单向的输出和浇灌,现在是每个不同的牧者都有了自己的实战经验和对教会的负担,他们有很多可以彼此给予的亮光和实际的建议。 他们真实的成长和担当让教会的发展充满期待。”

四,从圣经教育入手 培养教会讲台同工

来自一东北D市的L牧师,在事奉教会近30年的时间里,他曾经靠着20篇烂熟于心的讲章做过多年的流动式讲道人,那时候他觉得这些讲章完全够用。但后期,当他开始固定在一个城市做精细化牧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其实看不懂圣经,无法把握整本圣经和每一卷书到底在讲什么。于是在他与信众们一次次的发起读经和考试的活动后,他借着解经书的帮助,逐渐摸索出一套理解圣经和概括圣经每卷书的方式和方法。L牧师感慨到:“我现在发现有很多教会的信徒、牧者都只是读懂了圣经的外围,对圣经每卷书的理解和整体的关联依然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我这些年,开始着手于培养教会同工, 帮助他们走进圣经,消除圣经文盲。”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圣经每卷书的概要和要义的讲解,通过讲课的方式呈现给教会里的同工们,目的是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走进圣经,让圣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帮助同工们胜任自己所担负的牧养工作。“当教会同工在圣经教育上被坚固起来,他们就能正确的喂养他所在的教会。如果教会同工因为读不懂圣经,不会写讲章,就去东拼西凑预备上帝的话语,最终会让教会的信众得不到喂养,教会便会失去力量。”

L牧师目前仍然在培养不同教会的同工,他的目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教会同工在讲台事奉上走向健康稳固的事奉之路。“讲道人不再发愁于预备讲章,听道的人可以听懂讲台信息,他们可以清晰的抓住核心要点后,为更多人更加接地气的传讲圣经真理,当信徒把圣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后,这样教会的建造与发展才是合上帝心意的。”L 牧师补充说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