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钩沉|福音如何影响了鼓浪屿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5月07日 07:57 |
播放

今年五一节,全国各大景区爆满。其中自然也不了鼓浪屿。这个被称为“海上花园”的小岛,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人们在旖旎的风光以及奇特的文化下流连忘返。说起鼓浪屿的文化,则不得不提基督宗教,教会文化是鼓浪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842年福音登陆伊始,一百七十多年来,基督信仰深刻地影响了鼓浪屿的发展。

鼓浪屿的教会文化呈多元化,在这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先后有新教各宗派(美国归正会、英国伦敦公会、英国长老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基督教青年会、罗马天主教及各华人自立教会(基督徒聚会处)等登陆宣教。教会在传播福音的同时,也将西方近代文明带到这个美丽的小岛,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社会进步,鼓浪屿也因此逐步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门槛。

教会为了传福音,满足基督徒的信仰需求,在鼓浪屿修建了一座座教堂,在这个不大的小岛上,百年间先后存在过将近十座的教堂。协和礼拜堂、三一堂、福音堂、复兴堂、耶稣君王堂(即:天主堂)、安献楼等等教堂交相辉映,成为鼓浪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散发着鼓浪屿教会文化的芬芳,不仅是鼓浪屿这座老建筑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更述说着基督信仰的荣美。

教育事业为近代教会在华重要的事工,因为开办教会学校,有助于国人了解当时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跳出“天朝上国”的狭隘观念,从而消解对从西方传入的基督信仰的误解,促进他们接受福音。1844年,英国伦敦会宣教士施敦力在鼓浪屿开办第一所学校——福音小学,此后教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鼓浪屿建立。寻源中学、英华书院、福民小学、养元小学、维正小学都是当时著名的教会学校。学校除了开设基督教课程,也把当时世界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给学生们。教会的教育事业极大拓展了鼓浪屿的见识,培养了一批放眼世界的人才。卢戆章、林语堂、余青松、李来荣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日后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塑造了鼓浪屿人温文尔雅,礼貌谦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鼓浪屿被誉为“音乐之岛”,音乐氛围的形成跟教会密不可分,没有教会音乐的带动,就不会有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基督教重视圣乐事工,不仅教堂里有唱诗班,各教会学校也都有合唱团,基督徒自己组织的音乐会更不数不胜数。教会圣乐陶冶了居民的情操,造就了鼓浪屿人爱好音乐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殷承宗、林俊卿、许斐平等等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家,都是生长在基督化家庭,从小接受音乐熏陶,并在教堂里从事圣乐侍奉,从而走向音乐大师之路的。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国广大的妇女处于非常低下的地位。她们大都没有文化,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只能在家恪守封建规范,甚至不少女婴生下来就被遗弃。教会同工本着博爱精神,同情姐妹同胞的悲惨命运,纷纷投入到妇女的解放中去。教会开设女学(毓德女学、怀仁女中、田尾妇女福音学院等等),发起天足会(英国麦高温牧师在1874年成立中国近代最早戒缠足会)、收养女婴(怜儿堂)、解救婢女(许春草长老发起的“中国婢女救拔团”),这些义举不但让不少妇女摆脱了封建枷锁的束缚,培养了一批新女性。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华侨妇女运动领袖殷碧霞、中国第一女指挥家周淑安等等鼓浪屿女性,巾帼不让须眉,活跃于社会各界。

医疗是教会开展的重要慈善事业,因为她实践耶稣基督救死扶伤的教导。1842夏,美国医生甘明来到厦门,开始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教会接着在厦门开办了智识窟医院、济世医院、竹树脚保赤医院等等。1898年,美国归正会在鼓浪屿开设厦门最早的正规西医院——救世医院,这所医院是当时闽南地区设施最完备,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教会的医疗事业不但解救很多人脱离病魔的痛苦,同时也使西医得以在鼓浪屿扎根。陈天恩、黄大弼等鼓浪屿人也通过西医教育,成为一代名医。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归正会郁约翰医生在1910年4月为救治病人而献出了生命,他的善举正是教会开展医疗事业,并为之献身的真实写照。

教会在鼓浪屿还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1844年,在鼓浪屿的美国宣教士雅裨理被任命为福建布政使徐继畬与英国首任驻厦门领事记里布会晤的通译。他送给徐《圣经》及一些地图,又回答了徐许多有关世界各地的知识。此次会晤使徐继畬大开眼界,成为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徐从雅裨理那里获得了许多有关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知识,为他编写《瀛环志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打马字、罗啻、养为霖等人为了让厦门人更好地读《圣经》、唱圣诗,创造了以拉丁字母联缀切音的闽南语白话字。闽南白话字曾引起国民政府中央文化部的重视,纳入文字改革之范畴。现代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卢戆章也是在白话字的启发下,推动了了汉语拼音的改革。

教会也将体育运动带到了鼓浪屿。这里是中国最早开展足球、网球、田径的地区之一。成长于教会的马约翰先生,更是被誉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