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三个仆人的故事再思:信仰不是让我们更安全,而是让我们有安全感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8月03日 10:12 |
播放

在福音书那三个仆人的故事中,对他们的解读一般集中在传播福音的角度。其实换个角度,我们可能读到的就是一个新故事。

三个仆人中,每人都领到了一千银子,第一个仆人用这些钱去投资,赚了五千,第二个仆人赚了两千,而第三个仆人呢,却原封不动地把银子收藏好,等到主人回来之后完璧归赵。

然而,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三个仆人,也许在内心里,会和耶稣时代的心情不同了。尤其是在爆发银行存款蒸发的事件之后,让我们知道把钱放进市场其实是要担很大风险的。因此,在今天看来,第三个仆人的做法也许才是对主人的最大忠诚。

但是,我们之所以都喜欢第一个仆人和第二个仆人,那是因为他们赚到了钱。但是如果他们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或者把钱存在了银行后来又蒸发了,当他两手空空回到主人面前的时候,主人还会不会像赚了五千一样的态度来接纳他?

如果第一个和第二个仆人,都亏得血本无归,耶稣还会赞扬他们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前两个仆人在把各自一千的银子投入市场前,想了什么?他们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只要把钱投出去,就能赚钱,这只能在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吸储的广告里看到。显然,他们在把钱投入市场前,是知道其所冒的风险的。并且也知道,他们可能血本无归。

而第三个把一千银子保存起来的仆人,知道把钱投入市场的风险吗?显然也知道。正是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存在,正是知道这其中可能血本无归,他才选择把钱收藏好,直到主人回来。显然,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说,第三个仆人才是最忠诚的。因为他没有让主人的财产陷入可能损失的境地,而是以百分之百安全的方式,将主人的钱最安全无虞地交给主人。

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个明知山有虎,就原地不动。这两种处理风险的方式,哪一种最可取?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问问题的方式,这三个仆人中,谁最有安全感?谁最没有安全感?

一个人每天自信的出门,自信的上班,去市场上买菜吃饭;另一个人,每天蜗居家中,害怕出门被砍,或者马路上掉下砖头砸到自己,害怕陌生人。这两个人哪个安全感更强?显然是第一个人。我们说第一个人是个正常的人,因为他过的是正常的生活。

因此,怎样才是有安全感?显然他得在内心中接受世界的不安全,然后面对这种不安全。将不安全的外在环境,视为正常,内心接纳这个世界的复杂,那么他的心里就有了安全感。相反,对于那些不能接受世界复杂和风险的人,他宁愿躲在套子里,也不愿出来冒险,这种最安全的方式,才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人。

因此,在这三个仆人中,谁最没有安全感,显然是那个把一千银子放好并完璧归赵的仆人。他用逃避风险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正是这一点,得到了耶稣的批判。的确,不作为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不作为也是最危险的方式。一个行政官员为了不被问责,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什么也不做,这也许是最好的事,因为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但是这样的官员难道不应该接受处罚吗?就像那个不作为的仆人一样?

明知道市场有风险,正是面对了这些风险,我们才能掌握规避风险和战胜风险的方式,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

因此,耶稣在福音书中,对三个仆人的不同态度,不是耶稣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而是耶稣实际要表达的正是安全感问题。让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仆人来保管自己的财产,那么谁又会放心呢?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信仰不是让我们脱离任何的危险,信上帝并不能让我们绝对安全,可以斩妖除魔,一生顺利。相信上帝,跟随耶稣不过是让我们获得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获得是信仰让我们有勇气面对复杂的世界和社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地出门走入人群。

因此,以耶稣这个观点来审视今天的教-会,可能有的教-会走的是那个把一千银子藏起来的仆人路线。

这些教-会给我们的教导是,世界是败坏的,是物质的,是远离圣灵的,甚至反上帝的,因此我们与世界要保持距离,要远离世界。然而,哪里才是最安全的呢,教-会的围墙之内,圣经之中,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远离世界败坏的风险。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信徒躲在教-会里,躲在教义里,信徒们以为自己获得了安全,实际上却失去了安全感。因此,教-会用安全代替了、也取消了信徒的安全感。

进入世界,经历了乌云与狂风,我们才能见到阳光的灿烂。而躲在洞穴中的人,所看到的只能是安全的假象。一旦我们被安全的假象所蒙蔽,到哪里都无法获得安全感,因为我们执着于安全,执着于对风险的逃避。

耶稣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只有我们背起耶稣的十字架,才能胜过这个世界。因为耶稣以面对死亡的方式胜过死亡,以面对黑暗的方式胜过黑暗,以进入世界的方式胜过世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