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希伯来文专家讲解诗篇87篇:你的属灵籍贯和锡安有关吗?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1月17日 12:09 |
播放

在2014年的一场分享会中,矽谷基督徒聚会邀请到了一位希伯来语专家,达拉斯神学院的教授艾伦(Ronald B. Allen)博士,这位神学教授是达拉斯神学院的教授艾伦(Ronald B. Allen)博士,他是希伯来文的专家,他也是钦定本(KJV)的圣经旧约的主编。他为大家做了诗篇87篇的专题分享——“生在锡安”。

锡安——圣城耶路撒冷

艾伦教授在分享中说到:“诗篇87篇是非常难理解的一篇,神为什么会爱一个城门,锡安的城门,锡安是希伯来语的圣城,耶路撒冷好像神的女儿一般。诗篇喜欢用一些预表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意思。 在出埃及记的4章,圣经用雅各代表神的儿子。如果,我们爱诗篇里看到锡安这个词,我们要知道是神所亲爱的女儿,这是一种修辞表达的方式。所以耶路撒冷在神心中多么的重要。”

艾伦教授说:“我曾经参加了以色列的考古工作,城门非常重要。城墙通常是用石头盖的,很厚,很高。整个城墙最后的部分是城门,城门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他们会在城门旁边盖一个很高的塔楼。一个城门一共有三道门组成。如果第一道城门被火烧了,他们还有两道城门可以保护这个城。他喜爱锡安的城门,并不是因为他把坏人挡在城外,而是因为这个城门能够让好人能够进城。当城门关起来的时候是保护这个城;当城门打开的时候,人可以进入这个城。这个诗篇的第一段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因为荣耀的城是为了神的圣殿。所以当城门打开时,人可以进来敬拜神。”

天下各族的人被神接纳

艾伦教授指出:“在4节中,当上帝拯救以色列百姓的时候,最后一步就是过红海,神为他的百姓分开红海,埃及人追过来,神又把海再封上。希伯来人嘲笑埃及人的时候,就说埃及人好像在海里活着的一条龙。耶和华神把那条龙淹死了。龙活在水中,是不会淹死的,但是神让他淹死了。 所以拉哈伯这里指的是埃及人,也是希伯来人嘲笑埃及人的一种表达方式。

巴比伦人,非利士人,推罗和古实人,这里的作者不是所罗门,而是上帝自己。5节引号里面,说话的内容是神,上帝建立这个城,神来造访这个圣殿,并在其中行走,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可以看到各个地方的人。这个诗篇的语调:他感到惊讶、惊喜。诗篇用拉哈伯这个词来嘲笑埃及人。都会想到会有埃及人,巴比伦,非利士来的,推罗来的,从非洲来的黑人来敬拜神。

旧约的人不管生在哪里,但是如果神喜悦这个人,就算他生在锡安了,所以这个诗篇是在讲重生的信心。

重生的主题——新旧约的呼应

约翰福音3章中,耶稣和尼哥底母的对话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 重生这个词只在新约的约翰福音3章出现了,当耶稣这样说的时候,尼哥底母不能够明白。当耶稣对年轻官员谈话的时候,年轻官员的问题是在于他的钱财。当耶稣跟尼哥底母谈话的时候,耶稣知道他的问题是以自己明白圣经知识为傲,所以耶稣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但是你不懂吗?耶稣就是在对付他的骄傲。他怎么能够明白。因为希伯来圣经只提到了一次关于重生的信息,那就是在很难懂的诗篇87篇里面。

艾伦教授说强调说:“一个人不管来自哪里,只要信靠神,神就把他算为生在锡安的人。这就是荣耀的重生的祝福。”

在诗篇里面,他们常常将得救理解为一个人来到了泉源。所以 ,诗人讲救恩就是人来到了一个纯净的泉源。这里,神是在说 ,在耶路撒冷里的人,不管来自哪里,他们会献上敬拜。今天任何一个种族,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敬拜神。但是所有得救的恩典,发生在耶路撒冷这里,耶稣基督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路撒冷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的位置,而是神救恩的泉源。

艾伦教授最后分享到:“诗篇87是重生的诗篇,在旧约里面是一个福音的诗篇,普世宣教的诗篇,其实不管我们是谁,87篇在鼓励我们,我们都可以像他们一样来敬拜神。神喜爱锡安的城门,所有进城门的人都可以得到神的泉源。同时神也警戒我们,不要到其他的地方寻求泉源,因为救恩的来自于神在耶路撒冷所做成的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