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宗教社会学者讲座分享:韦伯晚期社会学——缘起,结构与议题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8月19日 10:05 |
播放

2021年7月16-18日,中国社会学会主办2021年学术年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其中宗教社会学的分论坛于7月17日举行,主题是“新时代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本土议题与话语建设”,论坛以主题发言、评论和自由讨论为主,共有20多位学者参与。

此次宗教社会学的分论坛为期一天,邀请了21位学者,就宗教社会学理论、宗教现状及关系、宗教治理和宗教与生活世界共4个主题进行发言。

在宗教社会学理论主题讲座中,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迟帅分享了题为“韦伯晚期社会学:缘起,结构与议题”的讲座。

“韦伯晚期社会学有其个人生活史和学术史的原因,”迟帅老师分享说。

首先,迟帅老师简要介绍了韦伯社会学的创立缘由,包括韦伯个人生活史和政治倾向对他发掘社会学中的文化意义起到了能动作用,韦伯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讨论来自于19世纪历史学派和理论学派之间的方法论之争,19世纪现代资本主义起源问题成为不少学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研究经历了与其他学者的数次交锋。

“《经济与社会》和《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是韦伯晚期社会学的主要关注点。”迟帅老师接着分享到:“两者之间构成什么关系,按照施鲁赫特的观点,需要追溯两者的发生史。”

《经济与社会》在1909年之前叫做《政治经济学手册》,有着不同的版本。支配社会学是《经济与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权威版韦伯全集里,《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也有不同部分构成。《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作为韦伯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在韦伯思想中也占有特殊位置。韦伯在《新教伦理》之后的思想转向说明《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与《经济、诸社会秩序与权力》二者关系平行发展各有侧重。

迟帅老师说:“这反映了韦伯著作的主题是变化的,但同时在变化中有其统一性,反映了二者之间的连贯性。施鲁赫特指出《社会经济大纲》和《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在概念发展和概念应用方面互有侧重,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前者用语概念发展,后者则体现了概念应用。”

韦伯晚期涉猎的议题是经济和政治,而非经济和宗教。“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迟帅老师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引来了批评与反批评,同时涉及到方法论和内容问题,也涉及到对理念和无知利益的关系讨论。理性化也构成了韦伯论著的重要议题。施鲁赫特认为韦伯希望能够成功做到对现代西方文化世界的自我反省。”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