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蒋佩蓉:新书序言回应16岁博士张炘炀事件

作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10月24日 01:51 |
播放

中国正在快速的发展,大家都在快速的“抢跑”,因为没有人愿意落后,但是我们的下一代付上了什么代价呢?著名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蒋佩蓉女士在她的博客里说,她看到16岁博士张炘炀的采访心里很酸,很为他沮丧。蒋佩蓉女士藉着她快要出版的新书《佩蓉姐教孩子礼仪》里面的自序,还有其它有关博文发表了她对这件事的看法。

自序

如今,“礼仪”是个时髦词,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有关礼仪的书。那么,本书的出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他书相比,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市面上的礼仪书多意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想帮助中国人改正某些不良的积习。究其动机,其实是担心客人来访时,看到自己的丑态。怕丢脸的心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动力。同样的行为,其心里的动机却不见得一致。被恐惧驱使的人,只会待在安全地带,免于受到惩罚;而被赞赏驱动的人,则会为了不负所望,有创意地超额完成任务。不过,在本书中,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个更强有力的动机,它能让人心里无愧于某种理想,愿意为他人的福祉而努力。

世界发展经过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要以服务和设计取胜。因此,仅仅模仿西方,跟随西方,以西方为参照物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中华文化之中的精髓足以让我们为世界重树礼仪之标准,正如我们历史上曾有的辉煌那样。因此,要想获得世界的青睐,我们就得重新审视自身,找出独特之处,用以祝福各国的人民。

礼仪是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有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会为他人着想,会乐于助人。本书所倡导的教育方式与人们惯常的做法不大相同。打个比方,假如把孩子比做一个盛了水的杯子,杯里的水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那么,大多数人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断地去倒掉杯里的脏水。而我们倡导的教育方式则是不断注入新鲜的活水,让杯子里的水能自然流淌出来,使周遭的事物也能得其滋润。后者比前者要有效得多。本书要为读者呈现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它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得到他人的赞许,而不必不断地去纠正孩子身上让人生厌的坏毛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优良的传统。诸如,不怕吃苦、勤劳、注重细节、为他人着想、尊敬长辈、节俭。当欧洲人还披着兽皮,在野地里相互厮杀着的时候,我们的先祖已经建立起了第一个文明国家,统治阶级由社会的精英分子组成,他们聪明勤勉。我们素来重视教育和知识的汲取,我们的艺术品也显示出我们对细节的重视,精益求精。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可以加倍付出,再难也能挺住。这些都是我们独特的民族特质,使我们能在礼仪方面成为他国的祝福,使我们更能够体谅他人的需要,愿意为之付出。

本书是我多年教子经验的总结。在书中,清晰地阐释了我们的家庭价值观。我们待人不分贵贱,一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之相处。来中国之后,由于与西方环境有较大差异,一度大有受挫之感。可我们不愿让眼光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上,也不愿以批判的态度看待一切,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喜欢上这片土地,热爱他们的祖国。在孩子们清澈的双眸中,有的是对中华优良文化的赞许。我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家教子征程的起点,为培养中国下一代的“小君子”做些贡献,这些“小君子”可是要在未来用他们的思想和作为来影响世界的。

在进入各主题论述之前,我想给读者大略讲一下礼仪的概念。

礼仪首先是关于“我是谁”(being)的,而不是“我做了什么”(doing)。别忘了我们是“存在的人”(human being),而不是“做事的人”(human doing)。我相信一旦人们心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摆正了心态,他(她)的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因为人们心里的意愿决定了其态度和行为。礼仪的中心不是向人展示你多有文化,修养有多好,而是用一种得体的方式向周围人表达你的尊敬、感激和关怀之情。我们甚至可以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尊重别人,要想做好这一点,我们首先就得弄清楚自身的情况,要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儿。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长处,我们向他人表达的这份尊重就不会显得虚伪或做作,而是满有真诚。

现在不少人都有一种心理危机,我把它称为“难民心态”。究其成因,大致源于中国近代经历了不少战争和饥荒,物资常年匮乏,上辈便把一种“贫穷精神”传递给了我们,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处于如此心态的人,无论客观情况如何,主观上总会感到“匮乏”,生活似乎危机重重。实际上,物资匮乏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中国GDP也是大幅度地增长,大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普遍生活得富裕而舒适,其水平远是父辈们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尽管处境不同,人们的心态却没多大改变。一个朋友告诉我,以前在军队里要是吃饭慢,就要饿肚子,因此到现在,他虽然已经很富有了,但还是无法慢慢享用一桌好菜。另外,目前高考独木桥+独生子女+极端焦虑的家长=悲剧的秘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耐心地等待,而是要随时看到成效。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有大学读,根本不需要全都挤进清华北大。

有“难民心态”的人时刻争抢,恐怕资源不够,所以飞机一落地,尽管还要等行李,还是莫名其妙的,习惯性的抢。有“难民心态”的员工因为怕不能获得升职机会,要勾心斗角的去争取奖励,结果又因此失去了同事对他的信任,最后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难民心态”的女孩子需要男友时时刻刻表达对她的爱与委身,但是却因为她时刻的需要安抚而让男友觉得被约束,不耐烦。有“难民心态”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眼前的分数愿意牺牲亲情与童年,为了争取孩子的分数而牺牲了亲子关系。

这种“难民心态”在社会的各处都能明显看到,而不只是在穷人中。我见过邻居有价值几百万的别墅,很明显不需要更多空间,但是却总是为了多占一点公共场地来堆杂物或晾衣服而得罪周围邻居,他们的孩子们也因此无法交朋友,学会合群。我们应该从“难民”心态里走出了。世界很大。我们不需要争抢!

关于礼仪,我想与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指责随地吐痰的路人素质差,还不如从我们自身做起,做个可以照亮别人的烛灯,让世人看到什么才是礼仪之邦。

具备良好的礼仪,并不是让你自觉高人一等,藐视那些不如你的人,而是让你有了正确的眼光来发现和欣赏他人的长处,你也能因此收获更多的友谊。总之,礼仪不是让人觉得面子光鲜,只为给人留个好印象,或者是为了把生意做成,又或者是为了拉近关系之类的,礼仪是为了赢得周围人的尊敬和友谊。

我希望你能记住学习礼仪的最高境界,大家无论身处何处,在学校、在生意场上,在媒体或政府机构中,在娱乐场所,一旦你看世界的眼光发生了改变,你眼里的世界就会多了一份可爱,多了一份文明。

针对张炘炀问题的相关博文:《下一代的竞争力》:第五章:过度安排时间:http://www.christiantimes.cn/article-detail.php?aid=3492

《操纵还是真爱?》:http://www.christiantimes.cn/article-detail.php?aid=3489

《亚裔学生学业成功背后的代价》:http://www.christiantimes.cn/article-detail.php?aid=3490

蒋佩蓉女士说,“我们都祝福张炘炀能够走的很好,走的很远,但是我希望他能够挽回他已经失去的童年,重新找到真实的自己。他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也需要拥有自己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活出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我祝福他有一天,能够提出勇气,出于对自己的信心而去获取一个女孩子的爱情,建立一个充满爱和接纳的家庭,为世界造福。祝福他全家尽早康复!”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