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牧者感悟:艰难环境中应仰望基督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12月29日 09:20 |
播放

人的行为往往会受着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影响。比如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如果周围有一群人在围观,当我们路过的时候围观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但如果中间有几个人参与到救援的过程中,那么我们参与救援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事情还是同样的事情,但因为周围人的行为不同,从而导致当事人的行为也会有所区别。

其实这在人性的角度看非常正常,因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显得太过于另类,太与众人格格不入,反而我们比较喜欢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的步调,这样同伴就会带给我们相应的安全感。同样,我们也希望将安全感建立在可预见的环境上,比如平安的环境、顺利的环境、快乐的环境,当这些环境临到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很喜乐;反而苦难的环境、疾病的环境,往往却是我们想要远离的处境,这是因为我们常常用眼睛和感受判断问题所导致的心态。

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不同的人眼观和心态直接影响了人对待环境的态度,所以有些人会陷入环境中走不出来,心灰意冷;而有些人却能将环境当做食物吃掉,生命变得更强壮。正如昔日的以色列人面对歌利亚一样,同样的环境,有些人心如死灰,而大卫却能刚强壮胆,可见使我们能拥有喜乐过生活的秘诀不是改变环境,而是在上帝面前拥有一颗胜过环境的信心。

我记得于宏杰老师在证道中曾说:“神帮助我们的时候,不是去掉船底下的暗礁,而是提升水的高度。”当船随着水不断升高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不会触碰到暗礁。从属灵的意义上讲,这水的上涨就是生命和信心的增长,当生命和信心不断的依靠基督、仰望基督的时候,就不会被周围环境所困锁,因为在我们里面的比万有都大。

我们虽然生活在环境之中,神却不让我们注重眼前的环境,不让我们被眼前的环境束缚住,主耶稣当面对魔鬼试探的时候他说“人活着不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耶稣的饥饿是真实的,耶稣的能力也是真实的,但耶稣看见的是父神话语的信实,因此在魔鬼试探中完全得胜。

希伯来书的作者用“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形容旧约的圣徒,乃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标准、目光的方向、行为的原则,并不是为了在世界上得什么,也不是被环境所左右以至于迷失方向,而是单单的以完成神的旨意为目标,他们在所有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守信仰没有改变,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何经历。

环境会有好有坏、有顺有逆、有高峰有低谷,但神的旨意却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上帝会将基督徒放入到一些特定的环境中让基督徒接受训练,从而使基督徒的生命变得更纯粹和坚贞。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约瑟。上帝将他放到了痛苦的环境中,先是被哥哥们嫉妒、后是被卖到波提乏的家中为奴、再后来喊冤进入到监狱中,其中的环境不可谓不艰难。约瑟的生命却在所有的艰难的环境中变得更加的老练,甚至当约瑟的哥哥们担心约瑟报复的时候,约瑟说:“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他没有因为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而生发苦毒,反而在艰难中他更明白了神的旨意,更学会了敬虔和顺服,以至于最后成为全地的祝福。

但以理同样在环境中留下了宝贵的见证,尽管明明的知道自己要被扔进狮子坑中,他依然与素常一样一日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祷告,尽管他被扔进狮子坑中,没见圣经记载他有半点犹豫。因此神也在他的生命中彰显了神迹,封住了狮子的口。

但以理和约瑟这是对神怎样的一种信心呢?

在他们的信仰中早已经看淡了自己的得失利弊、也看轻了生死,看重的是神的荣耀和见证,环境困锁不了他们、死亡禁锢不住他们,因为他们的信乃是超越环境的信心。每一次看殉道者的脚踪时,我都会被他们的信心所感动,在他们的眼睛中看见的唯有基督的荣耀和基督的旨意,因此他们情愿为了所领受的托付附上生命的代价。

使他们愚昧么?是他们信仰以至于癫狂了么?绝对不是!

乃是他们看见了那极重无比永恒的荣耀,就轻看了这至暂至轻的苦楚;他们向往那一个更美的家乡,就不在贪恋地上的粪土。由此可见,环境可以拦阻在肉体中思考的人,但是拦阻不了那面向永恒而活的人。

什么能使我们与主的爱隔绝呢?是逼迫、患难、赤身漏体、贫穷、刀剑么?这些环境都不能拦阻我们与基督的爱。因为我们对神的爱,不是基于环境、乃是基于信心。

细细想来,环境仿佛会带给我们影响,但那只是当我们站在肉体和私欲的角度思考的时候环境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愿意与基督联合、愿意顺服真理、愿意体贴主的心时,环境就不会束缚我们,我们也不会因为环境或悲伤或喜乐,因为我们眼目始终如一单单定睛在基督的身上,行为标准也从未改变、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