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反思丨提倡唯读《圣经》,是对的吗?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8月17日 09:10 |
播放


高考作文被热议,本无新鲜可言,年复一年,习以为常。但今年的热议却很抓我的眼球,因为所涉议论让我进入了另一种思考,既有关教会“唯读圣经”方面的思考。

一份高考作文得了满分,这不稀奇。阅卷老师经过三审与最后合议给以满分,这是正常程序,也没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一审阅卷老师居然给出39分,与最后的两审和合议的55分的满分,居然相差16分。也就是说,阅卷老师的阅卷眼光并不都在一条线上,考量的水准是有一定差异的。

好在不是一个人决定的,否则这个考生很有可能因为几分之差而与大学无缘。表面的几分,看似无足轻重,但却决定着考生一生的幸福与遗憾,甚至是命运的悲与喜。

教会的“唯读圣经”观念与此很类似。读《圣经》不但没错,而是一个真正信仰者的日常习惯。一个不读圣经的信徒不是真正的信徒,这没有什么讨论的,是必须的。应该讨论的是“唯读圣经”的对与错和利与弊。但教会里的信仰是只讲顺服,是不容讨论对与错和利与弊的。一个信徒不去读《圣经》,却对小说、哲学、戏剧、历史、电影等感兴趣,认为这是不正常的,都被纳入“属世”信徒这个圈子里的,只有那些只读圣经,对其他书籍和娱乐嗤之以鼻或者敬而远之的信徒,才是“属灵”的信徒。

这一“阅卷标准”不是现在就有的,而是沿袭了几十年,并且没有“三审”与“合审”的程序,最不可思议的是,个别老信徒与牧师的“阅卷眼光”都是惊人的一致。因此,当有文化人进入教会,十有八九都是会遭遇“冷场”的,但有三种文化人是最受欢迎和高举的,一个是读过神学的,一个是为官的,一个是有钱的。像保罗、摩西、但以理、路加、马太、以利亚这类人,固定会成为教会里的最受鄙夷的那种人。因为,这三个标准他们都不具备。

这就是教会里反智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在教会是这样,蔓延到教会外,就是一些信徒对知识的漠视,即使你是基督教研究学者,也会对你说出一句“属灵”的话:“圣经不是叫你来研究的,而是用来信仰的。”

对高考满分的争议是一种正常的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评者的思想学识的深与浅,个人经验上的薄与厚,都决定着评议的水平。微博热搜上的评议上千上万,都以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虽显斑驳怪异一些,但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心得,各有所见。这些评议的对与错,是与非,自然不在我关注的视野。

评卷老师在评议最后,对这篇作文给以满分的理由是这样解释的:“把此文打成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然而,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其中,作家韩少功的一段对此评议很入我的眼,他这样写道:“读经典也不是复制知识。饱读诗书如果只是读成个书呆子,读成一部留声机,就不如不读。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知识都需要用实践来激活,来检验,来消化,来发展创新。”

韩少功的这段评议我极为欣赏。教会倡导的“唯读圣经”,以其效果之论,与此基本类同。无论哪个教会,通读圣经之信徒,无所不在,能背诵圣经者,也不乏其人。据传,更有得其神迹者,平日其他书籍一字不识,只要手捧《圣经》便能诵读如流。此等现象,久而久之,一个又一个的“书呆子”,几乎是接踵而至。“属灵”是“属灵”了,却在实践的激活、检验和消化中成为了“废品”。至于圣经的精义是什么,那不是他所关心的。假如社会与生活中出现某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只一句解读,就是:“都是神的安排。”

如此脱离实践,脱离信仰,脱离灵动的思考,脱离神的恩典死读圣经,将圣经真理熔铸成灵魂里的一个“僵尸”,如此“唯读圣经”,那种应有的入世情怀,超世的心胸又在哪里开花结果呢?当灵性生命融入红尘之时,那种应该迸溅出的盐与光,又释放在什么地方呢?况且,即便将圣经倒背如流,那么你就真的读懂圣经了吗?

读过一位名叫温儒敏的评议,感触颇多。

被评满分的考生作文题目是《生活在树上》,是考生依据德国作家卡尔维诺的长篇寓言小说《树上的男爵》中的故事情节而拟就的。在论证“如何处理自我与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落差”问题时,考生引用了如尼采、昆德拉、海德格尔、韦伯、卡尔维诺、米沃什、麦金太尔等文学、哲学、伦理、社会与思想家的名言。因为这样,评卷老师在评语中说:“考生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所以,温儒敏对此抒写出一大段这样的议论。他说:“经典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多元互补的百味良药,但切切不可乱用——使用时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条件、因任务目标,组成不同的阅读配方,产生最好的组合效应,否则就无异于东施效颦。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我把这种文风叫做“文艺腔”。所谓“文艺腔”有这么几个共同点:多用排比、比喻;喜欢洋洋洒洒列数古今人物典故名言,显示有“文化底蕴”;堆砌词藻,走华丽的路子,大话空话多,炫耀文笔,很少是朴实、清晰、亲切的一路;预设开头结尾,彼此雷同。”

其实,我们的“唯读圣经”的观念,得出的结果便与此相同。圣经是熟读了,但引用起来是不分因时、因地、因人、因条件、因任务目标的。比如,宣教时在公交车上,也随意朗读圣经经文,把经文的话传给车上乘客,弄得很多人误认为基督徒都是“精神病”,福音没传到位,却把自己的名声辱没了。实际上就是辱没了神的名声。

堆砌辞藻,华丽之风,教会里更是一派滥觞。那些“属灵”的肢体,无论是在祷告上还是在各种活动中,嘴巴里吐出的话语,那简直都是闪光的、漂亮的词句一串串的。如果作为形式上的崇拜礼仪这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不管是什么活动,在什么地方都如此的话,就显得太轻薄了,无异于是对圣经真理的滥用与亵渎。最致命的是,多数都陷入空话的说教之中,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更不会给哪个信徒带来灵性上的益处。至于东施效颦,彼此雷同的现象基本是无处不在的。

“唯读圣经”观念导致出的“笑话”很多,这里所举不过是冰山一粒而已。很多时候,我们对圣经真理的理解都是似是而非的,这就需要我们谦卑下来,多读一些前辈神学家和古代教父的释经和讲章,循序渐进的进入思考,才有希望把圣经真理弄明白。对一般信徒来说,只要粗通就可以了。记得,教会的一位牧师说过一句话:“圣经里的话,只要懂得一个,就会使你受用一生,足够你在举止言行上成为脚前的灯和路上的光了。”这话乍听起来,不是那么“属灵”,好像圣经其他真理都不重要似的,但却与我们信仰的实际是最为贴近的。

“唯读圣经”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套用经文了。无论教会有什么活动,也不管牧师或者某个肢体说话是什么意思,就偏偏有人用某段经文将其否定,爱扣帽子的信徒更会马上把“异端”之类的“冠冕”戴在这个人的头上。而实际上,这段经文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他并不清楚,只是以经文字句的意思进行解读。所以圣经也告诉我们:“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3:6)

但要真正懂得“精意”就必须阅读广泛,常聚会常听道,才有希望懂得那么一点点。否则,我们将永远处于对圣经真理的无知状态而不自知,反而陷入以为自己很懂圣经的泥沼里,难能自拔。

剔除“唯读圣经”的怪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增强对神的敬畏之心。这是当前教会最缺乏的。

据传《圣经》在排版时,“神”的前面都显示一个空格。这是以色列人在阅读圣经时,对神的一种敬畏的表示。而且听说以色列人在阅读圣经前都必须洗手,因为神是圣洁的。这些自然都是形式的东西不宜效法,但对神的话必存敬畏之心,这却是应该的。聚会时,信众必须有临在感,仿佛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神都在看着。我们对神的话解读时,也应该有临在感。这样,对神的敬虔之心就会自然形成。有了敬虔之心,“唯读圣经”的观念也就自然消除了,人也谦卑起来,去寻找那些解读圣经非常好的书籍去阅读了,听道也会认真起来。

总之,“唯读圣经”的观念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片“死气”,与神的鲜活的真理对立起来。我们要的不是字词的死记硬背,更不需要把整部圣经倒背如流。我们需要的是让神的真理成为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成为我们生命的气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