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愿苦难改变我们的祷告,生发出怜悯的心

作者: 微土 | | 2020年03月26日 10:26 |
播放

教会在苦境中的第一个复兴,应该是祷告的复兴。因为祷告,从来都是教会的软肋!为什么呢?

一、人天生抵挡祷告

坎波斯说,人从一出生,我们就一直在学习自我依赖,努力地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奋斗。祷告恰跟这种根深蒂固的人类价值观相反。祷告对人类的独立生活画上句号,向人类的自治能力发出不信任的讯号。

莱尔说,祷告并不是人的天性,肉体自古以来与上帝为敌,人心的渴望是远离上帝,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对罪、对属灵需要没有感觉的人,对未见之事没有信心的人,对圣洁、天堂没有渴望的人,为什么要祷告?很多人对这些事一无所知,毫无感觉,大多数人走在通往堕落的大道上。

其次,信徒漠视祷告。

讲道有人聆听,唱歌有人鼓掌,甚至烧饭也有人关注。但祷告,却是关在一个没有第三者在场的内屋里。在一个关注流量的时代,在一个在乎名声的肉体里,祷告失却了一切的动力。

再则,很多人以为自己在祷告,其实不是祷告。

祷告,可以修复灵性,滋养生命。但是若我们的祷告,只是动动嘴唇和舌头则毫无用处。莱尔说,不走心的话语对灵魂毫无用处。只动动嘴唇和舌头,却不走心,不叫祷告。

所以,若说21世纪所谓拥有正统信仰的基督徒在哪些方面最堕落?答案不言自明,显而易见。

二、人天生抵挡为他人祷告

不想祷告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没有需要。对一般人而言,只有我需要平安,健康,爱情,金钱,升学......我才会祷告。

于是,万民和为万民祷告的殿里呈现两种奇特的场景,要么万民不祷告,要么只为自己不为万民祷告。而后者不仅仅只是一种祷告的习惯使然,严格意义上,这就是罪人的本性。

提莫太凯勒说,人与生俱来有罪恶的本性,我们自然倾向犯罪、自我中心、自私、放纵私欲、嫉妒,自我等等。这不仅是违犯了一些规条,而是整个生命的自然倾向。

我不用学习,不用苦修,不用操练,我与生俱来懂得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地爱我自己。但对不起,爱我以外的人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和不适应的事。

三、愿苦难会改变我们的祷告

苦难,能带出一种功用叫生发怜悯的心。

G·S·鲁益师说,即使痛苦本身没有属灵价值,如果恐惧和怜悯具有属灵价值,痛苦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有了痛苦,人才会生出恐惧和怜悯。恐惧和怜悯可以帮助我们归回顺服和仁慈的心,每个人都曾体验过怜悯的果效,怜悯使我们更容易去爱那原本不可爱的。

2019年的29日,我父亲病重躺在医院的病床中,有许多的弟兄姐妹前来祷告,包括熟悉的,和陌生的。听闻他们的祷告和哽咽的声音,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了一句话:代祷者的泪水,是神留给21世纪的神迹。

主祷文教导我们,在天上的父,是“我们”的。“我们”就是包括——我和众圣徒;甚至从创造的角度来说,他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父。(玛2:10)

保罗也说,“我劝你第一要为万民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提前2:1

近日,令人神伤的消息频繁传来,先是下面这一则:

七名意大利神父死于冠状病毒。据美国天主教媒体CNA报道,3月14日意大利一名天主教神父文森佐·里尼蒙席(Monsignor Vincenzo Rini)死于新冠状病毒。除里尼蒙席外,意大利新闻网站bergamonews.it还报道了贝尔加莫(Bergamo)教区的6名神父死于冠状病毒。


(蒙席文森佐·里尼神父)

还有这一则消息:

马来西亚曾牧师死于新型冠状病毒。

无论是超越宗派,还是超越国界......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

愿苦难重建我们的祷告生活,不仅仅从不祷告成为祷告的人,也拓宽我们祷告的范围,从只“为我”的祷告成为“为万民”的祷告。

最后,把在3月14日在美国全国祈祷日里的主领牧师的结束祷辞发来与各位共享:

愿我们这些仅仅面临生活不便的人,能纪念那些生活在危机中的人们;
愿我们这些不易被感染的人,能纪念那些免疫系统脆弱的人们:
愿我们这些可以奢侈地在家工作的人,能纪念那些必须在防护疾病和维持生计之间作选择的人们;
愿我们这些不因孩子停学受影响而能够灵活选择在家看顾孩子的人,能纪念那些别无选择的人们;
愿我们这些不得不取消自己行程安排的人,能纪念那些找不到安全之所可容的人们;
愿我们这些在金融市场的重创中储蓄遭受损失的人,能纪念那些根本没有储蓄的人们;
愿我们这些被隔离在家的人,能纪念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
当惊恐笼罩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选择去爱。
疫情期间,也许我们无法张开双臂,彼此拥抱;
但是,愿我们找到传递爱的方式,成为上帝慈爱的怀抱,来拥抱我们的左邻右舍。
阿门!


本文原载于“福音腓立比”微信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