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不会讲道的宣教士李文斯顿传丨以基督的信仰为生命,深入非洲三万里用福音改变了整片内陆

作者: 小斌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1月04日 09:35 |
播放

说起宣教士,我们会想起怎样的人呢?

是那些拉住我们,侃侃而谈的宗教狂热分子吗?其实有很多宣教士并不是那样的,就像本文的主角,他甚至不会讲道,但他仍然是最伟大宣教士之一。

1

他的故事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仔细的说怕是要说上一天一夜了。该怎么称呼他呢?

首先他是一位宣教士,一位伦敦宣道会的宣教士。
然后他是一位医生,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位医生。
他还是一位地理学家,他绘制了第一副非洲内陆河山地图。
他更是一位探险家,可以说是最伟大的探险家,没有之一。因为他的探险不是因为好奇,也不是为了征服,仅仅是为了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把上帝的救赎带给非洲人。
为了这样的使命,他也成为了政治家,他是终止非洲黑奴贸易的关键之人。

他兴趣广泛,爱好自然,他详细的记载了非洲各种动植物,说他是科学家也不为过。他被称作“非洲之父”他用生命爱非洲人,也赢得了非洲人的敬爱。

2

用今天的眼光看,深入非洲三万里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在他之前,非洲内陆被称作黑暗大陆,完全不为外人知。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冒险家想由尼罗河进入非洲内陆,然而他们很快就迷路了。
十五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舰队,葡萄牙海军再一次尝试进入,结果被湍流、瀑布、漩涡打败了。
一百年后,另一支400人的葡萄牙探险队又一次尝试,全部命丧疟蚊丛生的雨林。
十八世纪,英国派探险队从开普敦北上被卡拉哈迪大沙漠拦阻。
自此以后,世界文明大国皆对非洲失去了兴趣。

这却成了波尔人的发财契机,他们从非洲沿海向内陆渗入,抓捕贩卖黑人。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500万的黑人被贩卖。

非洲从遍地黄金的神秘国度,变成了奴隶生产基地,变成了人间地狱。

当时的世界,除了奴隶贩子,没有人知道非洲内陆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那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没有人为那个黑暗的世界带去一点文明的亮光,没有人去为那里的土著申冤呐喊,

直到李文斯顿的出现。

3

李文斯顿的父亲是一名茶叶商,可是他们的小镇不过2000人口,茶叶并不是生活必需品。

做生意免不了要喝酒应酬,但李父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坚持滴酒不沾,这导致他的生意一直没有起色。但李父坚持宁愿诚实而穷,不愿虚谎而富。

他教导孩子们:一要有勤劳的美德,除了必要的休息,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二要过节俭的生活,对物质需用有所节制,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对每天该尽的责任;三要有读书的习惯,一生不断学习;四要敬畏上帝,敬畏上帝是性格的钢骨。

对于李文斯顿而言,父亲的教导是一生的财富,也是他能在非洲完成使命的先决条件。

勤劳,节俭,爱读书,敬畏上帝,这是李文斯顿成功的秘诀。

4

李文斯顿读小学后,苏格兰的整体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失业,他们家的茶叶更是无人问津了。不得已,李文斯顿同父亲还有哥哥都进入了棉纱厂工作,

兄弟俩下班后再去夜校读书。

在工厂工作时,李就把书打开插在机器架子上,每次路过书本就读一段,他就这样读了不少书,包括新约圣经,还背下了诗篇119篇。
他拿到的第一笔薪水,一半给了母亲,另一半买了一本简易词典,李文斯顿的传奇从小可见一斑。

5

李文斯顿的主日学老师汤玛斯,是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人。
老师曾经劝勉李文斯顿:信仰不要为了追求感动和神迹,而要学习与神同行。把每天当尽的职责交在上帝手中,成为一个基督徒,是成为一个踏实的人,耶稣做的远比讲的更多。
真实的信仰,使人每天做该做的事。正如耶稣说的,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老师汤玛斯离世之前,召来所有主日学的孩子,包括李文斯顿,为他们每一个人提名祷告,将他们一一的交托在上帝手中,然后才安息。

6

李文斯顿在纺纱厂工作了13年,半工半读,所以23岁才高中毕业,在别人眼里这是生活的不幸。李却认为贫穷是给孩子的一种良好训练,贫穷使自己更能理解受苦的人,更能感同身受。

1835年,李文斯顿读到郭实腊写的《中国的呼声》,成千上万未能听见福音者在呐喊,为什么我们的回应只是一声叹息?那传福音的人在哪里?
这段话深深的扎在李的心中,他写到:我的一生,除了解救人的灵魂之外,没有第二选择,我将全力朝此目标,装备自己。

第二年,他就以优异的高中成绩申请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

1838年,李文斯顿大二的时候,就向伦敦宣道会申请成为海外宣教士。他深知成为宣教士,将面临讥笑与反对,而他将存着信心忍耐,努力去面对,依靠圣经与耶稣,永不屈服。

他没有结婚,没有爱人,他了无牵挂。

7

伦敦宣道会接受了李文斯顿的申请,但还需要接受考试和三个月的神学培训。尴尬的是他没有钱去伦敦,最后在教会和父母朋友的帮助下才凑够了钱。

他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可是后面的讲道培训却不太顺利。他木讷寡言不善讲道,即便很认真的准备了,一上台就茫然了,讲不到几分钟拔腿就跑了。

他的实习老师还是让李文斯顿通过了讲道学,理由是他虽然可能永远不会讲道,但他为人朴实,柔和中带着坚强,他将不会被海外的困难所摇动。

通过了考核,李又回到了学校,坚持修完了医学院的课程,并取得了行医执照。

8

1839年5月鸦片战争前夕,前往中国的福音大门暂时关闭了。李文斯顿说:我不在乎上帝在哪里使用我,只在乎是上帝在使用我。

1840年,李文斯顿在街头遇到了反对贩卖奴隶的演讲,那是在南非布道20年的墨菲特,他突然大声疾呼:在清晨的阳光下,我可以看到千条缕缕炊烟,由许多的村落升起,那是从未听过福音的地方。

李文斯顿听到后大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前往那缕缕炊烟之地。

同年11月,李文斯顿取得医学与外科教师执照,并收到伦敦宣道会前往非洲的海外宣教委任书,至此开始了他深入非洲三万里的传奇一生。

9

一时想成为宣教士,并不保证一生都能行在这条道路上。能够走到底的,是让耶稣基督的信仰成为他的生命与性格。

传福音不是为了完成伟大使命,也不是为了实践自己的梦想,更不是为了达成改变他人的功效。真正的传福音,是以真诚的生命,去接触每一天遇到的人,去做每一天改做的事,这正是李文斯顿一生的真实写照。


参考书籍《深入非洲三万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