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心理学实验“归还捡到的钱包”:探讨人类的“诚实”品质问题

作者: 翻译:May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7月02日 08:06 |
播放

编者注:原作者奈杰尔·霍尔特(Nigel Holt)为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本文原载于 The Conversation,并基于Creative Commons license进行转载。原文可见

诚实是我们最看重的品质之一,尤其对于私欲膨胀、物欲横流世界来说,更是一种稀缺品质,同时也是我们对人产生信任感重要因素。但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完全没必要如此悲观,事实证明,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乐意归还他人丢失的钱包,尤其是里面有很多现金的话。

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调查了40个不同国家的人把丢失的钱包交还失主的比率。意想不到的是,在其中38个国家中,金额较高的钱包比金额较小的更多地被交还到相关机构或失主。这与研究人员的预期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参与者会从金额高的钱包中保留一定数额作为交还代价。最终调查结果是:金额较小钱包归还率为51%,而钱包金额较大归还率为72%。最诚实的国家是瑞士、挪威和荷兰,而最不诚实的国家是秘鲁、摩洛哥和中国。

为何是这样的结果呢?从中反映出的诚实心理学又是什么?为找出答案,我组织了一个非正式的小组,调查人们在决定归还钱包时的心理活动。我得出一个普遍结论:没有人愿意表现出一种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也没人愿意因此表现出一个小偷行为。当然,钱包里的钱越多,意味着不归还所产生的后果就越严重。

然而,这项新研究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遗失的钱包是要交给特定机构工作人员的。假设这一机构工作人员可能相互认识并彼此之间相互猜疑,如果钱包没有上交,他就很有可能被发现。这可能与你自己在公交车上发现一个钱包不同,而你所要面对的只是你自己的良心。

“捡到钱包”测试早已在过去研究中使用过,本次是针对17,000个丢失的钱包,而且是第一次面对全球所做测试。2009年,一位研究人员装着若无其事样子,在爱丁堡到处有意丢失用于测试的钱包。看看将会发生什么呢?结果是42%的钱包被归还。这不仅仅取决于钱包里钱的数量多少,同时还发现更有趣的现象,钱包里如果装有家庭照片、可爱小狗的图像、婴儿或老夫妇,钱包被归还的机会得到显著提高。

我们重视诚实及其他道德品质显然是要高于非道德品质的,包括智力或幽默。由于诚实已成为社会的基石之一,我们从小的时候,甚至从幼儿园时就开始进行公民教育。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在道德和道德行为方面尽早展开教育,比如是否分享玩具。1958年,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提出了一个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完整理论。

但在现实中,要想做“正确”的事情,往往是困难重重的。最近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取舍,诚实行事可以显著抑制住自己心底的欲望。而且幸运的是,它还有重要的优势。一项研究表明,诚实对健康大有裨益。在一项研究中,经过对那些被告知是诚实或不诚实之人的比较,在实验期间,诚实小组报告的感到喉痛、头痛和一般疾病情况较少。

诚实着实让人更快乐,当你考虑到进化心理学观点“诚实是促进信任与合作的根源”时,这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诚实能让你拥有更多的合作者并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这意味着它提供了一个进化优势,如果我们顺势以如此方式发展,那么做出不诚实的决定可能违背我们的本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诚实的人

考虑到诚实在社会中有如此重要性,我们常常很难对付自己的不诚实 :它会从根本上威胁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行为经济学家丹·阿里利(Dan Arielly)指出,只要这些道德过失并不严重,我们就经常会自欺欺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失败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甚至扭曲。例如,我们可能会把自己行为归结为失当的理由(“我之所以不上交捡到的钱包,是因为可以就此把一半的钱分给乞丐”)以更好地支持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行为本质上使我们成为道德伪君子。

但哪些人最诚实?我们可能会想到,就是那些在我们的社会中最受信任的人。过去,可以从那些需要办理护照和签证申请的人中寻找,也就是从他们所从事值得信赖的行业中选择,其中包括银行家、牧师、教师、警官和议会成员。当你读到这份名单时,你可能觉得可笑,因为我们都听说过有不诚实的政客。很显然,诚实对于任何职业或任何一类人都不是绝对和普遍存在的。

我们都是人,因此,面对诱惑时,我们也会面临同样的心理压力和艰难的选择——我们达到了自己的诚实门槛,这些门槛会在一生中发生变化。有证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更加诚实,因为我们更加注重行为规范,像打破常规或寻求刺激的行为会变得比较少见。

但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吗?有可能。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有时偶尔撒一个“善意的小谎言”也不失为最佳选择。例如,在许多情况下,为不伤害他人的感情而选择不诚实是富有同情心表现,而且也是社会上可以接受的。

知道什么时候说谎、了解说谎的后果不过是为解决问题而用到的技巧。比如为减轻某人的痛苦,或者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当然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的结论是,比如我写文章快到最后交稿期限时,我会告诉出版商我正马不停蹄地赶稿,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小谎言嘛。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