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2日,海地召开追思礼拜,纪念一年前在海地发生的震惊全国的7.0级大地震。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地震中有23万人死亡,首都太子港受灾严重。海地总理贝勒里夫和联合国海地重建委员会主席比尔·克林顿共同参加此次追思礼拜。礼拜中同时对联合国102名和平志愿者的死去表示缅怀。
此次追思礼拜在海地首都太子港郊外的万人墓地上举行。地震当时,大约有10万人被匆忙埋葬在这里。这个墓地同时也成为霍乱中死去的三千六百五十人的安息之地。数千人参加此次追思礼拜,许多天主教徒也在地震中被毁掉的天主教堂废墟旁进行哀悼。当地时间下午4:53,民众进行了1分钟的默哀,在海外的海地人民也在自己的所在处计划举行周年纪念。
这次纪念礼拜上,民众也抱怨了重建工作的缓慢,很多人认为重建工作受到阻碍是因为政治和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暂时的组织结构的不稳定影响了欧洲联盟的人道主义者对灾民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进程,”欧洲联盟的政治外交主席凯瑟琳·阿什顿在回答德国新闻社的提问时回答到。
地震一年之后还有大约一百三十万的幸存者住在帐篷里,不但生活条件不好,还一直生活在担心被攻击的恐惧当中。有一个妇女甚至表示,她在睡觉的都要戴着三副首饰,以防被偷袭。
世界宣明会主席理查德·恩斯表示,重建海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他说,“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想要重建海地,我们必须团结一直,秉承坚持到底的精神。”
海地明爱集团表示,海地人民在羞辱中被迫前进,不但如此,他们还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来改变自己的现状。他们说,“不是地震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我恩的亲人感到很痛苦,而是可耻的贫穷,以及没有对弱者的应有的社会权益。”
他们还说,“在海地的明爱集团成员确信,海地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没有饥饿,没有文盲,对每一个人都有保障的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