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教会正面临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问题:信徒数量渐渐减少,聚会氛围日渐冷清。这不是单纯的社会节奏快、大家没时间的原因,或许更应回到教会自身来反思——教会是否存在着很多被忽略的问题,正在使教会一直处在人数的亏损之中?
教会当为讲台的信息反思
在思考当中,我认为首先最根本的问题,可能是教会讲的道不够清楚、扎实。教会最重要的就是,忠实地、清晰地讲明白信仰的核心——耶稣基督的福音。然而,一些教会的讲道为了显得更包容、更吸引人,不敢讲罪、悔改、背十字架这些教导,怕“吓走新人”,反而讲一些家长理短、健康养生、怎么成功之类的心灵鸡汤。这种讲道和外面的成功学、心理学讲座没什么不同。
其次,教会成了另一个兴趣俱乐部,或是讲道只强调今生的福气和上帝的祝福,避而不谈永恒的归宿和生命的终极意义;只鼓励实现自我价值,不提醒信徒舍己跟随耶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这些不痛不痒的道,虽然听起来顺耳,却像隔靴搔痒,触及不到人灵魂深处的真实光景和根本需要,把圣书里的一些重要的真理给打了折扣。信徒长期在这样的喂养下,听不到扎扎实实的、整全的真理,特别是耶稣十字架救赎的这个核心信息,他们的信仰根基就难以稳固,如同建房子在沙土之上。世俗的各种思潮、价值观、生活方式流涌过来,根基不牢的信徒就很容易就被冲走。
正如圣书中先知阿摩司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我发现,当信徒心灵深处的空虚没有得到真理的满足,最终就会选择离开。首要的原因常常在于,他们在教会中听不到那纯正、有力、带着上帝权柄与恩典的生命之道。书中所启示的福音,其本质从来不是帮助你更好地过好眼下的世俗生活,而是让你在耶稣基督里得着全新的生命,拥有全新的身份,并由此活出超越世俗价值观的、有永恒意义的生活方式。失去了这个核心,讲台就失去了灵魂,教会就失去了吸引力。
面对信徒流失的处境,教会应当作出的改变,是忠实地传讲圣书真理。牧者当在上帝面前存敬畏之心,以勇气和忠心,清晰完整地传达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这是信仰不可动摇的根基。讲道的目标不是迎合人的口味,而是传达上帝的心意,供应生命所需的真粮。因此要敢于宣讲圣书中那些触动人心、带来真正生命的真理,用爱心说诚实话。同时,真理的教导需要整全:平衡展现上帝的公义与慈爱、恩典与人的责任、今生的实践与永恒的盼望。唯有当这纯正的真理根基被稳固建立,信徒的信仰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坚立。圣灵必藉着这被正确传讲的真道,唤醒人心,并坚固信徒的生命。
教会当在肢体关系中反思
书上说教会是“基督的肢体”,本应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彼此相连,互相关心,彼此扶持。可现实中,不少教会里信徒间的关系却越来越淡,甚至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主日聚会结束,大家往往只是礼节性地点头问好,各自便匆匆离开。很少有人坐下来聊聊“这周过得怎么样?”“家里好吗?”“有没有遇到难处?”更别说敞开心分享信仰中遇到的问题。
通常,小组聚会也流于形式,要么是一起读段经、祷告几句,时间一到,任务完成,没有生命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站起来就匆匆忙忙的离开;又或是聚餐聊天的纯社交活动,却很少有真正的属灵的相交。在我们小组里,因为这种关系的缺失,导致有弟兄姐妹遇到婚姻矛盾,不敢在小组里说,怕被人议论;有的人工作受挫,想找弟兄姐妹代祷,却不知该找谁。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会里好像无形中分成了两拨人:一小部分人是忙前忙后的同工,一部分人是坐着听道的观众。很多普通信徒来教会多年,却始终找不到自己能参与服事的地方,感觉自己可有可无,不是这个家真正的主人。这其实跟书里的教导是反着的。书里明确说:“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又说“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一个好的教会,从来不是少数人服事多数人,而是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价值。年轻妈妈可以帮着照顾主日学孩子,会修电器的弟兄可以维护教会设备,不善表达的姐妹可以默默为大家准备茶水。当每个人都能出一份力,才会觉得“这是我的教会”,当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被需要、被关心,才会舍不得离开。
为此,我认为教会要建造信徒间彼此相爱的关系,要打破同工与信徒的隔阂,鼓励每个信徒按恩赐服事:哪怕只是帮着擦桌子、搬椅子,哪怕只是陪新来的弟兄姐妹聊聊天,都是在参与教会的工作。小组团契要少一些流程,多一些心灵分享、彼此问候;若发现有人好久没来,要主动打电话问候关心,让教会真正成为可以放心分享软弱、能得到切实帮助的地方。当人在这里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接纳,自然会将自己委身在这个属灵的共同体中。
教会当在圣洁中反思自己
教会走向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教会失去了真理的旗帜,变得跟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了。教会应该是活在这个世界,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属灵气质。但有些教会为了吸引人,特别是年轻人,把敬拜聚会弄得像演唱会,却很少有安静等候上帝的时刻。还有一些教会总想着靠活动吸引人:今天办亲子嘉年华,明天搞个职场分享会,后天组织户外拓展,活动排得满满当当,看起来很热闹,却很少关心信徒内在的生命。没人教大家如何安静祷告,没人带大家深入研读上帝的话语,也没人提醒大家要在生活中顺服上帝。信徒来教会参加活动,却学不会如何过信仰生活;知道很多宗教知识,却没经历过与上帝真实的相交。信徒在教会里面既得不到属灵的喂养,也感受不到作为上帝儿女的独特身份,自然会疑惑地问:“我既然得不着牧养,为什么还要在这间教会呢?”
所以,教会要勇敢活出与世界不同的生命。 这种不同不是靠死守外在规矩,而是通过生命被基督改变后自然的流露。信徒在生活中要活出见证:夫妻之间彼此包容,不像世界那样轻易离婚;职场上诚实守信,不投机取巧;面对利益时愿意让利,不斤斤计较。教会聚会要回归以敬拜上帝为中心,可以用现代的音乐,但要带着敬畏,也可以有轻松的互动,但一定要指向真理。教会不用刻意讨好世界,因为真正吸引人的,是被基督改变的生命。当人看到这里的人不一样,看到这里有世界给不了的爱与平安,自然会被吸引。
唯有谦卑归向上帝,高举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教会才能有凝聚力。这样的教会,纵使没有繁多的活动,也因有真理、有爱、有基督的同在,自然成为人们心之所向、甘愿停留的家园,成为这变幻的时代里,真正能遇见上帝、得着生命的地方。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