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会的不断发展,规范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各教会的共识。教会需要进步,也需要健康地传承,这也是荣耀、见证主名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下,许多教会在不断地找寻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但究竟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是最适合教会的?毕竟,教会的特殊性使得教会不能与一般的社会组织或企业等同,这也使得我们在管理的方式上必须有所区别。不过,有些教会的负责人似乎对这一点认识不够,他们机械化地强调人的绝对权力,使得教会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一度失去了平衡。
某教会,有专职事奉同工5人,信徒一千多。若是再算上教会的一些义工,同工队伍和信徒的比例也不算差距太大,毕竟教会整体上还处于“羊多牧人少”的局面。另外,不论是从奉献款,还是年轻人的人数来看,该教会也都处于“还不错”的状态。但无奈的是,教会在管理上并不是很有规划和方法,这也就使得很多圣工不能安排和开展的合宜,甚至连最基本的查经团契和青年团契都没有,有些信徒都到其它教会参加崇拜去了。即便如此,教会依然不知道反思自己问题,不愿谦卑学习。
那么,教会管理的平衡究竟是什么?有哪几类呢?
信仰和事务管理的平衡
当下教会管理上有这样的几种现象。
现象一
教会在信仰的事情上比较追求,但在管理上不是很注重,这也使得很多的管理不够细致,在教会日常运作中,往往会出现事务安排混乱的情况。例如,教会举办大型活动时,由于缺乏提前的统筹规划和明确的分工,常常导致活动现场秩序不佳,负责接待的同工手忙脚乱,负责后勤的同工又不清楚物资的具体需求和摆放位置,最终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了信徒的参与体验,也可能让外界对教会的印象分降低。
有些教会在财务方面,虽然奉献款的数额较为可观,但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却缺乏规范的流程,对于各项开支的审批不够严格,有时甚至会出现账目记录不清晰、资金去向不明的问题。这不仅违背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可能让信徒心中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影响教会的公信力。
此外,在同工团队的建设上,这类教会往往只看重同工的信仰热忱,却忽视了对他们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同工们在面对具体的教会事务时,常常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而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高效地完成各项圣工,进而影响整个教会的事工进展。
现象二
教会在信仰的事工上一般,却在事物管理上过于注重。这类的教会在信仰的追求上并不是十分渴慕,甚至不愿意多花时间。他们在事务管理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如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教堂建筑的奢华装修,追求宏伟的外观和高档的内饰,却忽视了对信徒灵命成长的牧养;有的则在各类活动的形式包装上过度下工夫,比如花费高额成本制作宣传视频、设计复杂的舞台效果,却很少组织深入的查经聚会或祷告会,导致信徒虽然参与了不少活动,信仰生命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深;还有的教会喜欢开各种会议喊口号,但实际的事情却没有做多少。
这种重事务轻信仰的倾向,使得教会逐渐偏离了以真理为根基、以爱上帝爱人为核心的本质。长此以往,不仅无法真正满足信徒对属灵喂养的需求,也难以在世俗化的浪潮中持守信仰的纯正性,甚至可能让教会沦为一个徒有形式的社会组织。
当然,最好的教会管理是既能在信仰上多追求并花时间,也能在事务上规范,两者互不影响,又能互相促进和帮助。
人情与规矩的平衡
教会要有规矩,但也不能只有规矩。在教会管理的过程中,有人过度地倡导规矩,使得教会失去了一些最普通的人情味。
某教会的负责人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自己有事,可以随意不到教会,大家找人找不到,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也联系不上。但同工有事,哪怕是家人生病无人照顾暂时请假一天都不行,甚至还对同工说:“要以教会为主,别让家人成为事奉路上的缠累。”其实,他就是以这属灵的大帽子来道德绑架别人,叫人无法请假,并且还会拿出各种规矩和属灵的说辞,使人不知如何是好。
但教会毕竟和普通的工厂、单位不同,事奉的同工也都不容易,工资也不高。如果家人生病都不能请到假,一来使同工无法专心事奉,二来也使家人更加无法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事奉,三来教会也失去了理解和宽容,甚至同工的家人都说:“你们教会常讲爱心,结果家人生病都请不到假,‘周扒皮’一样,就连普通的工厂特殊情况都能请到假。”
教会要有规矩,但也不能失去人情味,如果因着规矩而不近人情,这对教会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规划和仰望主的平衡
教会若要有次序,就必须要有规划,而规划就必须要有人去做。有部分弟兄姊妹认为,教会的管理若是加入人的规划,就显得“不属灵”,是“不仰望主”的一种表现。但真正的仰望主不是人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靠主更好地去做,将自己的规划放在上帝的手中,求主带领和补足。如果仰望主表明的是人什么都不做,岂不是将人与上帝之间完全割裂了。不论是从耶稣还是先贤使徒来看,他们对天父一直有仰望和信靠,但也并没有什么事都不做。因此,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和矛盾。
教会需要管理,但管理也要有方法,必须掌握管理中的平衡。既不能没有次序,也不能失去信仰的核心和原则。教会的事奉和管理本身并不是以权压人,也不是要求别人来服事我们,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服事他人的人,如此才符合主的教导,我们也才能真正成为符合上帝心意的儿女。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