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初信的弟兄姊妹经常问我:“我们应该如何读圣书才能读得懂呢?有没有一些推荐的方法呢?”我理解他们此时心里的想法,他们十分愿意渴慕圣书,但圣书实在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便于他们对圣书的理解。当然,想要明白上帝的话,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没有人能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圣书了。除了祷告仰望主以外,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对圣书的阅读和理解,如此才能更迅速、整全地理解上帝的话。
一、推荐初信者读经的方法:通读
一般来说,我们将读经分为几种方式,如通读、精读、研读等。我推荐给初信者读经的方式是通读。那什么是通读呢?通读就是快快地、大体地浏览地读。通读很注重时间和阅读的整体内容,尤其是不能因为有一点读不懂就停下来反复地读。我建议先整体地通读,按照圣书的目录顺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启示录。
圣书总计有66卷,1189章的内容。如果每天通读40章,一个月就可以通读一遍;如果每天通读20章,那么两个月也能通读一遍。有人可能不理解并表示疑惑:“这样读,我们能读得懂吗?记也记不住,读也不懂,不就是跑量吗?”但这恰恰就是基础。现在有很多弟兄姊妹,总是希望读一遍两遍就能读懂圣书,这是不现实的。我的建议是先通读个十几遍、二十遍,然后再慢慢地精读,直至研读。我们至少得知道圣书大概讲什么,不然又谈什么细细地读呢?
二、推荐一些辅助读经的工具和方法
我们读圣书,既要仰望上帝,也要讲究方法,这并不是依赖人的能力而否认上帝,而是藉着不同的方式更好地认识上帝的话语。
对于教会的一些初信者,有的人文化程度并不高,甚至有些年龄大的弟兄姊妹能认识的字也很有限。对于年龄稍微年轻一些的,我们可以藉着手机里的APP来辅助阅读,有什么不认识的字,不确定的意思,也可以用手机查一查;对于年龄大的弟兄姊妹,可以藉着播放器播放读音以确定。当然,如果播放器也没有或不会用的,可以约三五个好友一起读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读经时必须要静心
在读圣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静心。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会大大地影响我们阅读圣书的效果。
我曾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内心在主里平静的时候,即使外面的环境再嘈杂,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但当我们内心不能在主里安静的时候,即使外面没有什么嘈杂的环境,我们依旧读不下去,读不进心里。因此,在读圣书之前,我们必须要安静自己的心,只有在主里安静的时候,才能真正让上帝的话进入我们里面。我们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杂念,抛开生活中的烦恼。在读经之前,通过祷告或者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慢慢沉静下来,沉浸到主的怀抱里,这样才算是做好了读经的准备。
四、读经的目标
在读圣书之前,我们还需要明白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圣书?有的人也跟着别人一起读,可到最后竟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程度?
我们不能为了读圣书而读圣书,而是要珍惜每一次读经的机会,这并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在与主亲近。每一次读经都应带着渴慕的心,如同与挚友交谈般投入。我们需明确,读经是为了从主的话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指引。通过读经,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主的旨意,明白祂对我们的计划与安排。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更新自我、塑造属灵生命的过程,使我们在真理中得以成长,活出更加丰盛的生命样式。
读经首先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是自己与主亲近的过程,而不是将别人带到上帝的面前去审判他。每一次读经,我们都应带着谦卑和敬畏的心,认识到这是与主建立更深层次关系的机会。通过读经,我们不仅是在寻求答案,更是在倾听主的声音,感受祂的同在。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分辨自己的内心,发现那些隐藏的软弱和需要改变的地方。同时,这也是一个不断被主的话语更新和洁净的过程,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逐渐与祂的旨意对齐。在读经中,我们学会了放下自己的偏见和固执,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主的教导,从而在生活中活出祂的爱与真理。
圣书是信仰的根本和基础,也是上帝的话。学会正确面对圣书并持有正确的读经态度,才能使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读经的目标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让上帝的话语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引,丰盛我们的灵命,使我们更加贴近祂的心意。每一次深入经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帝对我们的呼召,并在生活中实践出祂的教导。通过读经,我们可以找到面对人生挑战的力量与智慧,同时也能够在爱中建立自己,活出基督的样式,成为他人的祝福。这样的目标提醒我们,读经是一种持续的生命操练,而非一时的任务或形式。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