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微信

北方一城市教会复活节默想:所有美善的力量

作者: 孙欣然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22日 16:53 |
播放

——从抗癌姊妹到朋霍菲尔,见证苦难中的复活盼望

“没有圣诞,我们就没有救主;没有耶稣的复活,祂就不是救主。”

在复活节的主日礼拜中,北方某城市教会马传道以《所有美善的力量》为题,通过教会信徒的生命见证与二战时期德国神学家朋霍菲尔的殉道故事,阐释了基督教信仰中“苦难与复活”的深刻联结。

抗癌姊妹的“复活异梦”:穿越死亡的平安

讲道伊始,马传道分享了一位教会姊妹的生命故事。这位姊妹28岁结婚,婚后5个月确诊肺癌晚期,抗癌十余年后因癌细胞转移至脑部在3月份刚离世。令人动容的是,即便在生命最后阶段,她仍坚持参与教会“生命关怀”事工,并为其打下坚实基础。教会同工见证,她在临终前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平静安稳”。

更引人注目的是,包括马传道在内的多位信徒在姊妹离世后,不约而同梦见她“面容荣美、喜乐满溢”的形象。大家认为,这应该是她复活之后的样子。马传道回忆,自己在梦中与姊妹之间隔着一座“火窑”,虽暂时无法跨越,却引发了她对“火窑”和生命的思考。

朋霍菲尔的“囚室圣殿”:80周年纪念中的精神遗产

今年恰逢德国神学家朋霍菲尔殉道80周年,马传道将其狱中所作同名赞美诗《所有美善力量》作为讲道核心。

朋霍菲尔1906年出生在德国,12岁时,他的哥哥战死,给他留下一本圣经,后来朋霍菲尔终身携带着这本圣经。17岁他入大学,27岁成为柏林大学最年轻的神学讲师。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随后有了一系列迫害犹太人的运动。一些德国教会认同纳粹,教会被纳粹控制。朋霍菲尔不是犹太人,但他成立了秘密的认信教会,他成为认信教会的主要发言人,公开抨击纳粹势力。后来他有机会被带离德国前往美国,但他毅然决定回到德国继续反对纳粹迫害犹太人。

1943年4月,刚和未婚妻订婚2个月的朋霍菲尔被捕。他在受刑前半年写下这首传世诗歌《所有美善力量》。他将囚室称为“流动的圣殿”,坚信“苦难是孕育新生命的子宫”。最终他在1945年4月9日被绞死,他也成为了照亮无数人生命的圣徒。

马传道讲解了“火窑”的含义,首先火窑是基督徒的属灵训练场所,人若想要成为上帝荣耀的器皿就需要被揉捏、陶造并被几千度的高温烤制。马传道解释,有时人是因为自己的罪受苦付代价,但感恩的是,我们背负罪的代价时,耶稣与我们同在。在被陶造时,我们需要学会顺服。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也在苦难中学习了顺从。我们也需要在各样的环境中学习同意上帝许可发生的事情。

朋霍菲尔说,他要将他的囚室变成孕育新生命的子宫。马传道勉励会众在服事的过程中,可能会像孕育新生命一样不舒服,但结果是美善的。就像《所有美善力量》歌词所唱的“当寂静深深笼罩我们四周,让我们听见那丰满之声”,我们的内心需要安静下来,才能听到上帝的丰富和安慰,带领和指引,甚至是管教。

在复活的进程中,首先是我们灵魂的苏醒,而后是我们的肉体会在主的帮助下降伏。我们身上罪的习性就好像肿瘤一样,上帝看我们痛苦的时候,就像在手术室外流泪的家长,祂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祷告;用我们无法理解的心意,把我带往一条虽经死荫幽谷但终将成为荣耀器皿的路上,最终经历生命的蜕变,长出耶稣基督的身量。

马传道举例说,朋霍菲尔在面对绞刑时说“这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当时他39岁,母亲还健在,未婚妻还在期待他回家。朋霍菲尔在地上已经看到了永恒。他写的《所有美善力量》被传唱了几十年,有人说,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灵性遗产之一。但马传道将其定义为,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灵性加油站。虽然他临死时是一名被虐待的囚犯,但他却是一位上帝荣耀的器皿,传讲出所有美善的力量。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Homo studio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