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欧洲的“孤独症”(loneliness epidemic)一直是多项研究的主题,因为这种社会流行病一直是显然缺乏解决办法。
一项针对欧盟27国2万多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爱尔兰是表示“大部分时间或所有时间都感到孤独”人数最多的国家,占该国总人口的21%,其次是爱沙尼亚、希腊和卢森堡,三国都有15%的人口感受到孤独。
另一方面,西班牙和克罗地亚是大多数人表示拥有好朋友或稳固家庭成员关系的国家。
图源:European Commission
更有效但更具有风险性的行为
举例来说,报告发现孤独的人“会报告说有高度意愿参加社会活动(拜访教会和自愿性活动)和能展现积极社会品质的行为(比如捐献)”。
数据也揭示出,在欧洲感觉孤独的人往往容易在健康、财务乃至驾驶载具方面作出冒险性决定。
孤独感会让这些人认为“我的声音不重要”,因此他们最终会较少参与社会和政治决定。
一份在2024年早期公布的欧盟委员会数据也指出另一个结果,那就是人越是感受到孤独,对他人或机构的信任度就越小。
孤独症的三大因素
那么是哪些外部社会因素导致了孤独症这种社会流行病的呢?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临床心理学家约瑟普·阿拉瓜斯(Josep Araguàs)在回答《福音焦点》的提问时,提到了三个因素。
第一因素为,“人口日趋老龄化,其往往伴随着认知、感官和身体功能的退化”。
第二因素为,“人际关系的普遍退化,自我中心主义、功利主义和临时性人际关系大行其道”。
但这位治疗师也指出,“科技的大量及滥用,持续为我们提供了虚拟现实,使得我们越来越无法参与面对面的现实”。
智能手机和数字化联系
欧盟委员会也对超互联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了研究,发现16岁至30岁的欧洲人有34.5%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可被认定为某种成瘾症。
在年龄更大的人群中,高网络使用率降至12%。
图源:European Commission
数据显示,每五个31岁以下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人感觉孤独,几乎是年龄更大人群的两倍。60%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社交网络有助于减少这份孤独感。
单身和婚姻的作用
在单身者当中,表示一直或几乎总能感觉孤独的男性略多于女性(20%比19%)。
在称自己处于“不幸福关系”的受访者当中,一直或几乎总能感觉孤独的人数甚至更高:女性为28%,男性为21%。
已婚或处于“幸福”关系的受访者感受到的孤独较少:男性为7%,女性为8%。
图源:European Commission
在问及此方面的时候,约瑟普·阿拉瓜斯分析说:“不能将婚姻理想化,因为夫妻之间可能会有很多孤独感,但现实情况是,婚姻和家庭在这个孤独时代中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社区集体性。”
他还说:“虽然单身者、离婚者及丧偶者可能经历到的孤独各有各的不同特点,但这三类人群确实必须学会建立超越自我的纽带,以之避免经历孤独和隔绝。”
“我们不能逃避孤独,应以健康的方式直面孤独”
2022年,约瑟普·阿拉瓜斯这位心理学家出版了《孤独与充实》(西语:En soledad y plenitud)一书。他在书中鼓励人们“认识到自身的这种孤独,不要焦虑、内疚、情结或羞愧…从此出发,制定出应对孤独的健康方式策略”。
对于这位来自巴塞罗那的治疗师而言,最好是“不要逃避孤独,虽然暂时转移它的注意力是件好事情”。
主要的风险性是人们试图“利用某种成瘾症来缓解孤独,无论其是毒瘾(酒精类或其他任意一种毒品)、情感成瘾(有害的人际关系)还是行为成瘾(工作狂、赌博或看视频成瘾)”。
信仰和教会
约瑟普·阿拉瓜斯是福音派信仰基督徒,他说:“究其本质而言,基督教信仰是一种关系。不仅是因为父-子-灵之间的关系,还因为上帝渴望昭示,渴望让人类认识他,渴望让属他的子民更亲近他。”
他说在面对孤独时,一个关键解药是“要理解教会就是神家(《以弗所书》2:19)”,因为“教会通过在人生不同阶段和环境中发展博爱的纽带,消除很多孤独的经历”。
源自Evangelical Focus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